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妙手回春准河间——读春桃老师所著《国医》

2023-11-10 16:48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文章转载自《蚌埠日报》

上秋之风送来一个佳讯,作家春桃焚膏继暑历八载撰就的新书《国医》问世了,这是一本33万字的纪实性作品。展卷之际,我为一位素未谋面的老者而几欲泪下。不得不说:这真是一本好书。

说此书好,基于两点:一是主人公是位好国医,二是作家的文字好。

主人公中医师陈万举为安徽蚌埠人氏,其师宋立人医术精湛——陈万举纯良至孝,循古礼侍之如父——乃晚清名医孟河医派代表人物巢渭芳的弟子,这样算来,陈万举亦属巢渭芳的再传弟子。而其针灸术,则通过“函授”方式师承针灸大师承淡安门下。从弱冠之年至九十六岁仙逝为止,陈万举老先生行医计七十六载,其精读经典,博采众方,师古而不泥古,依据三因(因时因地因人)原则,灵活施救千万人。

中医认为人有喜怒思悲恐等情志,分别对应着内脏心肝脾肺肾,任何一种情绪过激都会引起相应脏器的病变,甚至导致其子脏和母脏的病变。对此,陈老先生若大禹治水,疏而不堵,通过引导病人情绪的发泄和心理的调整来治疗疾病。书中第11节记录了陈老先生用“哭疗”和“笑疗”治病救人的故事。

“哭疗”讲的是,一位中年女人,半年前突然失去儿子,哭泣不休,彻夜不寐,先是头疼,然后头面皆肿。“四诊”合参,陈老先生判其病,因骤闻噩耗又急又气悲伤过度致“脑涎”瘀滞,考虑到七窍通脑,那么是不是可以通过流泪将颅内积液排出呢,于是就建议她至荒郊野外放声大哭。女人在竹林里边诉边哭,先是低声鸣咽,后转为号啕大哭,涕泗纵横,一周后复诊,脸盘竟小了一圈,头痛亦有所减轻,再过一周居然痊愈。

有“哭疗”,那么有“笑疗”吗?还真有:一个小伙因为面有黑斑,被准岳母棒打鸳鸯,黑斑更为严重且心烦意乱,陈老先生司外揣内,断为气结之故。通过交谈,陈老先生发现他不仅有优郁症还有较强的自卑感,便给他讲故事析医理,耐心进行心理疏导,最后开出理气药方——咧嘴腮含笑,睁眼喜眉梢。深吸一口气,气往脸上调。

两个多月后,小伙子回来报喜:脸上黑斑没了,新媳妇娶进门了。不花一分钱,不服一药,即取佳效。

陈万举丨图片来源于网络

“让哑巴开口”讲的是一个近乎传奇的故事:因童年遭变故而骤然失语的青年小虎前来求医,陈老先生为其量身打造了一套治疗方案:一是用针灸疏通经络,二是服药振奋中气鼓动声带,三是每日进行发音训练。考虑到小虎家经济状况,免费包吃包住,医患同心,一个月后终于使哑者重语,再启新生。

“含大慈恻隐之心,普救含灵之苦”。陈老先生年轻时,就冒着生命危险于疫区免费为百姓治霍乱解病苦,平时若有不花钱可治病的方法,就不让病人破费,对于贫困的病人,不收诊金,不收针费,甚或倒贴钱留之管吃管住。

陈老先生非常关心中医的发展。当前,中医无法回避的一个问题就是:有好方有好医不一定有好药,很多中药被以次充好甚至造假或用所谓高科技等不良手段谋利,可若无好药,药方纵然精妙,医术纵然高明,也是枉然,很多有识之士都在担心:中医可能毁于中药,此亦为陈老先生所优虑。老先生还注意到,某些不太合理的医疗制度,也束缚甚至阻碍了中医的传承发展。

中、西医是两套思维体系,不能简单地否定彼此,但从某个角度来说,西医看的是病,中医看的是人。中医认为人的五脏六腑,四肢百骸,周身经终都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所以好的中医师几乎皆为全科大夫(陈老先生即是),但是如今几乎所有医院走的都是西医管理模式,给中医也详细分科,这也是陈老先生所不认同的。

“上工治未病”,陈老先生认为一个人要健康,日常保健很重要。“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人最好的医生就是自己,自己良好的心态。确确乎,养生当先养心。为普及保健常识,耄耋老人写了两百多首养生解病歌,以飨民众。

96岁的陈万举教春桃看病

丨图片来源于网络

预则立,为著这本书,身为主人公儿媳的作者,不仅有得天独厚的优势,长时间近距离接触主人公,另外作者还南下北上采访了许多当事人。豁达的心态,广博的胸怀,勤谨的求学,高明的医术,悲悯的情怀等等,可写的太多了。作者以陈老先生的人生轨迹为主线,匠心妙手筛选出几十个典型的医案,穿插进师傅、亲人、友人、邻人、病人等不同的人物故事,不疾不徐,就用那么自然家常的话娓娓叙来,可一个个人物仿佛就站在面前,一个个医救场景仿佛就在身边。本书时间维度跨越了百年,涉及人物近百个,主要出场人物也有二三十个,但百人百面,百人百口,各有特色,绝不混同。作者记录的不仅是一本陈老先生的行医史,也是一卷家族记忆,更是一部浓缩的中医百年兴衰史,它集医学性、故事性、科普性、乡土味、江湖气等于一体,有很高的可读性。此书语言并不华丽,但字简而意深,言朴而情真,颇见功力。作者对陈老先生的刻画近乎白描,没有刻意拔高,也没有回避陈家一些粗粝往事,是一部难得的纪实性作品。

悬壶济世七十载,妙手回春淮河间。陈老先生一生躬耕杏林,医人万千,纾困多人,自己却没有“致富”,确确乎,老先生始终秉持着传统的大医精诚之古训,而我们这个民族在疾速猛进中,一路上遗失了多少传统而美好的事物!这个时代需要这样的中医,这个世界需要这样的大医!在下以为,不仅我辈杏林人要读此书,所有认识汉字的人都当读之,势必各有受益。

【相关图书】

《国医》

春桃 著

大方×楚尘文化 2023年7月

这是一部令人关注的非虚构作品,更是一部反思中医百年坎坷历史、为中医振兴发展鼓与呼之作。

清末名医巢渭芳再传弟子、针灸大师承淡安门生陈万举,自1938年起,一生坐堂行医七十六载。自出道以来,攻克大量的疑难杂症,救治病人数十万人,亲历并见证了中医的重要发展过程。他自己则到老眼不花,牙没掉,头发半白,九十六岁无疾而终。

作者春桃历时八年,以亲身经历掌握第一手材料。以老中医陈万举的生活轨迹为线索,讲述他从治“已病”到治“未病”的传奇人生,探寻中医的奇迹,同时深刻再现了近百年来中国传统医学坎坷多变的兴衰史。

春桃所著此部《国医》生动、新鲜、深刻,直面现实,启人深思,是当今纪实文学中难得的佳作。一个中医走到哪里,哪里就是医院。中国历史上有无数像陈万举这样的中医,只要有他们存在,中医必将根深叶茂。

原标题:《妙手回春准河间——读春桃老师所著《国医》》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