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关晓彤的“生日惊喜”是惊喜、惊吓?不,是霸凌
原创 郭兰心
被恶作剧整蛊到感觉 “吓死了”是种什么体验?《王牌对王牌》第8季最新一期的关晓彤很适合回答这个问题。
节目组请来了网络安全专业的研究组,向观众展示了一打光盘,说这是团队历时五年、耗资上亿的研究成果,是很重要的网络安全防御系统。
介绍完了之后,展示的同学让嘉宾们传递观看。沈腾第一个接过来,传给关晓彤的过程中突然把光盘摔在地上。当时关晓彤无奈地看着沈腾,似乎在用眼神说“你咋能把这摔坏了?”
看似是普通的整蛊,但接下来的一系列操作直接让关晓彤原地懵圈。
沈腾严肃回应“不是,递你嘴里去?这要是块吃的我能递你嘴里,递个东西我也就放这了吧”;
工作人员则表示让关晓彤留一下,以解决这件事情;
主持人在一旁急着碎碎念“这个不是道具,不是道具……这怎么交代?”
其他工作人员也纷纷离场,去找应对方法。
此时的关晓彤眼睛通红,捂着脸流泪,不知所措,讲话声音不仅带着哭腔还有些颤抖。
然后戏剧的一幕出现了:背后的屏幕上出现了为关晓彤庆生的VCR,原来这是一场为她生日准备的企划。
蛋糕被推到晓彤面前时,很显然她还没有反应过来,依旧念叨着“吓死我了……”。
哪怕她没直接说出来,她惊慌难过的身体语言已经向观众展示了她有多抗拒这样的整蛊。
朋友被整蛊,不要这样做
这种打一大巴掌给个小甜枣的送惊喜方式,真的没人想要。说白了,这更多是筹划者的自嗨和意淫,是一场霸凌。
电视节目在这方面做了“标准”的错误示范,步步都踩在雷区上,直接把关晓彤搞到崩溃。
糟糕的整蛊,都有哪些做法呢?
指责批评
作为多年合作伙伴的沈腾第一时间推卸责任、背刺关晓彤,这成为了让她情绪崩溃的最后一根稻草。
在这类场景中,类似的做法还有“就开个玩笑,你别玩不起啊”“多大点事,有啥好哭的”。在受到惊吓的时刻中,这些话只会让人更加难过。
留ta一个人在那
在这期节目中,工作人员让其他老师匆匆隔离开后,也并没有单独和关晓彤说什么。
这个做法只会让关晓彤一个人在那里崩溃!在那段时间里,可能她连自己未来被网暴、退圈以后做点啥都想好了。
人在面对糟糕的事情发生时,本能地会感到恐惧、害怕和慌张。而如果身边没有任何支持,那么头脑中很容易想象出灾难化的场景,让刚经历整蛊的人更加崩溃。
朋友被整蛊,怎么支持ta?
在现场,并不是所有人都和节目组一个调性。比如唐嫣的眼神似乎就不赞同沈腾的推卸责任。
闫妮的眼神一直很关切,在把蛋糕推出来之后还有着一些担心。
这都是在有限条件下很好的做法。
如果有朋友也经历恶意整蛊,有了极其糟糕的体验后,我们可以这样做↓
确认并肯定ta的感受
此时我们可以尝试问ta“你这会儿感觉怎么样?如果你想说说的话,我很想陪陪你。”
这时请不要依据自己主观体验带入对方的感受,每个人的感受之间都有差异。
耐心倾听
邀请ta畅所欲言的表达,哪怕ta完全不说话,我们在一旁安静地陪伴也是耐心倾听的一种方式。
尽量创造只属于你们两个人的空间,比如暂时关闭手机。与ta之间保持眼神接触,用眼神鼓励ta的表达,让ta觉得自己被理解。
询问可以帮ta做点什么
如果我们觉得自己不会安慰他人,没关系,我们可以问ta!
“有什么我可以做的事情吗?我想让你好受一些。”这种带着关怀的沟通一定可以让对方感到温暖,即便ta当下不需要什么,我们也可以回应“没关系,需要的时候你告诉我就好。”
适当的自我暴露
尝试讲述自己在类似经历中的体验和应对方法也可能会让对方得到更多的理解。
比如娱乐圈被整蛊和骚扰的重灾区——女明星群体中,一定有许多人对关晓彤的遭遇非常共鸣。
不过,这种自我暴露与讲述并不是让人进入一种奥林匹克式比惨竞赛——“你比我惨,哦,那我开心多了”,而是让大家从受害者的身份中获得同情、认可与调整自己的力量。
Guokr
生日本该是一个美好的日子,可在经历了这么一场闹剧后,关晓彤也许在未来的生日中经常会想起26岁时极度惊慌的时刻。
没有边界感的整蛊本身就是一场霸凌和羞辱,这种自以为是的做法只会让人感到厌恶。真心希望以后再也不要有这样的“玩笑”了。
作者:郭兰心
编辑:李小葵
Guokr
本文来自果壳,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