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十三邀》播了7季,我挑出了最爱的几集
《十三邀》播了七季了,每一季每一集我都有看。
2020年,我从前四季中选了自己最喜欢的八集,做了一篇推送。今天这篇算是续集,从第5季到第7季中的节目中,又选择了我喜欢的8集。
如果你还没有看的话,可以去看看啊。
01
第五季·许知远对话陈传兴
许知远采访的对象中,陈传兴是很特别的一位。
我之前只是知道,他是一位纪录片导演,在「他们在岛屿写作」系列中,他执导了《如雾起时—郑愁予》、《化城再来人—周梦蝶》。
但实际上,他的身份远比这要复杂,他的人生也精彩纷呈。节目中,他的形象非常夺人,像一个老绅士,充满智慧,但又不是学术路径的,而是有一种浪漫气质。
在这期节目里,许知远好像第一次变成了一个受教的人。他的弱点在陈传兴的面前被点破了,看他们之间的互动,好有意思。在所有的《十三邀》节目中,这一期都很独特。
02
第五季·许知远对话钱理群
这期节目,是很有人格力量的一期。
实际上,许知远采访这些老先生,观众能看到的,从来不是他们的学术成果,因为那些东西更适合在作品中去发现。更动人的,永远是那个具体的人,他的经历,他的行动,他的选择。
钱理群老师的经历,有很多的历史际遇,和时代紧紧联系在一起。我们听他讲述自己,可以看见他是一个不断突破自己的人,是一个不恋栈的人,是一个温厚同时坚定的人。很喜欢节目的最后,钱理群和许知远在小区公园里的散步。
03
第六季·许知远对话黄灯
黄灯老师的那本《我的二本学生》刚出版时,我就读过了。和大学者不一样,黄灯老师是第一线的大学老师。在那本书中,黄老师记下了这一代年轻人的成长与困惑。
在这期节目中,我们不仅可以看到黄灯老师的表达,还可以看到他的几位学生的处境,非常有代表性,也非常真实。时代的变化,清楚的写在这些年轻人的脸上。
04
第六季·许知远对话葛兆光
录这期节目的时候,正好是疫情发生之后,他们在日本有了第一次谈话。历史和现实,在这个谈话中变得更加丰饶。
后来,他们回到贵州,不仅是聊中国思想这样大的话题,也回到了葛兆光曾经作为知青下乡的地方。和几十年不见的故人相遇,忽然就把历史拉到了现场。看完这期节目,真的要去多读一读葛兆光老师的书了。
05
第六季·许知远对话钟叔河
在节目中,最可贵的是可以看到一个鲜活的人。你甚至可以从口音,习惯和一些很细微的细节中,和那个人产生联结。
可以看出来,钟叔河是一个很谦逊的人,但同时又是有硬骨头的人,就像他说的,“我不是一个很听话的人”。他们谈到的那些往事,是值得被了解和记住的。
很喜欢他的这句话,“我没有什么很大的理想,只求六十分。只求能够自由的看书。”
06
第七季·许知远对话徐京坤
到了第七季,许知远似乎不再是带着偏见看世界的那个知识分子了,在片头里他说,「观念固然重要,行动才是灵魂」。
对徐京坤来说,正是如此。观念在他这里是滞后的,重要的是眼前的一个又一个难题,一次又一次的浪。那种最强烈的生命力,本身就有很大的能量。
另外,这期节目还有一种人与人之间最动人的赤诚。这也是观念世界不那么容易发生的。这些朴素的生活中的人,有时候会被生活的海浪磨损,有时候,你会发现,他们就像海一样,潜藏着无比丰富的宝藏。
07
第七季·许知远对话李景亮
这一集和徐京坤的那一集是相似的,许知远面对的都是他的世界之外的人。
李景亮是综合格斗运动员,他的世界每天都是直接的暴力和对抗,这种疼痛感,临场感,是许知远自己的生命经验中,不曾体验过的。
作为观众,对于这样一种人生,也很少了解。尤其动人的是,许知远和李景亮回到他的老家,在新疆的田野边上,谈起种地与往事,有一种沧海桑田的宁静。
08
第七季·许知远对话王赓武
这是七季的最后一集,访问的对象是海外学者王赓武。在看这期节目之前,我对于王赓武先生并不了解。
在节目中,我们会看到,作为一个海外华人学者,他的学术之路,他的人生之路,都与大时代关联在一起,其中的相聚与离散,都很动人。
正好那几天也看了《三生三世聂华苓》,算是一个呼应吧。一起推荐。
另外,节目中,90多岁的王赓武先生,不仅行动自如,说话流畅,还能自己打车上下班,真的是令人意外而欣喜而佩服。
其实很还有挺多记忆深刻的,比如郝蕾那期。
不知道大家最喜欢那几集?
原标题:《《十三邀》播了7季,我挑出了最爱的几集》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