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汶川十年,“范跑跑”还活在范美忠的身上
范美忠,人称「范跑跑」,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系。曾在公立、民办学校任教,2015年辞职,在家开课教学。
十年,成为范美忠以「范跑跑」的标签重回公众视野的一个周期。几个月前,在5.12汶川地震十周年之际,一些媒体再次找到他,想听他如何谈论自己十年前的行为,范美忠的回答一如既往。
十年来,他一直坚信自己「从根本上来说,是一个坚持真实的人,一个追求自由、追求精神和生命意义的人,想把这个世界变得更正常和美好」。
三年前,范美忠从在汶川地震时任教的学校辞职,赋闲至今。儿子出生后,他成为一位全职「奶爸」,好一点的说法叫自由职业者,除了照顾家庭,平时的生活以阅读、写作,给学生上课为主。
顶着「范跑跑」的名声,范美忠却可以依靠「开私塾」维持生计,源于他的教育理念颇受一些学生家长的认可。他们毫不掩饰对范老师的赞赏:「范老师的教学更注重的是思想性,不是一般老师能够教出来的。在同一个问题上,可以有多角度的思考以及批判性思维的建立,我觉得对孩子是很重要的一个启发。」
也有人基于「独立思考」的精神,来看待范美忠:「我们对待一个公共事件,要保持足够的理性去分析,这也是我让孩子来上范老师课的原因之一。我觉得那件事丝毫不会影响我对范老师的教学、学识方面的看法。」
范美忠的学生年纪大多在11-15岁之间,但与同龄的孩子相比,他们在思维方式、表达能力方面,确实有着明显的差异。在这些学生眼中,正是范美忠的教育方法对自己产生了影响。
一位叫鄢楚寒的学生说:「开始是我妈想让我上这个课。后来我发现范老师跟别人很不一样,第一个他非常博学,比普通人学的知识更多。第二个他会加入自己的思考,从而引导我们去思考,让我们学会解决问题。」
另一位学生王彦博则评论到:「我觉得范老师是一个人性研究的专家,他对于人性的研究已经达到超越的地步。」
在范美忠曾经教过的学生中,有的已经回到当年的学校任教,有的多年来始终和他保持密切联系。谈到「范跑跑」,他们大多为老师喊冤,但同时也承认,事情之所以会演变成后来的样子,跟范美忠的个性有直接关联。
他们中的一位,王一山,当年汶川大地震的亲历者,也是被「范跑跑」丢下的学生之一,目前从事教育工作。他评价自己的老师「是一个特立独行的人,一个崇尚自由的人,一个追求真实的人」。他认为,范老师是为了追求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效果,才在网上写了那篇不可尽信的文章:「我觉得他那时候做出了这种事情,可能觉得正好是一个可以表达自我的机会。经过了这件事情之后,他说的这些话能够被大家听到,他觉得是一种满足。我看了他的文章,也许那一瞬间,让他有一种想要释怀的感觉,把他想说的东西都说出来,也许有一定的虚构性。」
王一山的说法,得到了与「范跑跑」一同成名的,范美忠曾经任教的光亚学校校长卿光亚的支持。他曾多次在媒体面前为「范跑跑」平反,也在之后长达几年的时间里,顶住各种压力,继续将范美忠留在学校任教。
「地震时我在现场。当时我们在开会,我对面的老师问我可不可以跑,我说跑得动就跑。范美忠那个教室离操场只有5米路,他在二楼上课的话,下楼出门就是操场。所以他说他跑得最快,环顾周围就是他一个人。谁也不知道谁快还是谁不快,黄烟滚滚的。他到那儿以后,慢慢地大家都跑出来了。当时的情况就是这样。范美忠也谈不上跑不跑,他那天照常跟孩子们打篮球、唱歌,最后离开时大概晚上12点了,所以根本没有觉得他先跑。」
在卿光亚校长看来,正是光亚学校的特殊氛围,让一向独行特立的范美忠渐渐失去了在社会上生存所必须的「保护色」,才导致一场小规模的网上论战,最终演变成一个全国性事件。
「我们学校是国际学校,一般不会干涉他人,特别不愿意统一思想,只要不违宪就行了。学校里除了两个语文老师是中国人,其余都是外国人,那个氛围多友好,见到他都喊‘hello’。我以前是当导演的,带的是演员,演员中好多怪人,所以我也不会管那么多鸡毛蒜皮的事儿。那时有家长反映范美忠看裸体电影,我去问了,是《死亡之书》,里面有一个男孩儿裸体的镜头。这是一个教学片,很有名的,所以我就让他装作没听到。他也从来不会说感谢校长的宽容,他觉得我是靠自己的本事吃饭。所以范美忠在这个环境里面太安全了,没有人来教他说话对还是不对。他都不知道他说那种话,社会反响该有多大。」
校长卿光亚
但卿光亚和范美忠一样,反对对教师的道德绑架:「我们国家给老师赋予崇高的时候,同时赋予了封建帝王般的立法权和生杀之权。但是老师并不见得很崇高、很光荣,也有肆意羞辱学生、肆意批评学生的。我们学校每一个走廊上都有安全指示:‘遇到紧急情况,请撤离并靠右行,不得试图呼唤你的朋友或者携带任何财务,最快时间到开阔地。’它教你紧急情况怎么使用氧气袋,怎么逃离,没有天天教你怎么救人。」
在范美忠多年以来发表的文章和自述中,充满了以天才自居的极度自信,和不为流俗所容的怨艾。卿光亚却认为范美忠的价值,在于一个普通人对自我的坚持:「我跟他接触的过程中,他并不是一个研究者和学者,就是一个很正常的普通人。我个人觉得,他的优点在于有不断探索真理的习惯,这就是北大学生最好的一个特点,叫质疑。我觉得这个社会有没有他并不重要,但他有这样的理想,希望通过教书来改变周围的人,(这种理想)可以一代一代地传下去。我喜欢他带给孩子的平等和民主,真的是。」
「范美忠这个事,曾经被各大媒体做滥了。现在好多媒体来采访他,是想给他洗白,还是怎么样呢?」
自述 | 范美忠
我从来没有道歉,一个人必须要捍卫自己的权利和尊严
我现在还没有告诉女儿,当时地震经历了什么。因为我觉得她这个年龄,她还不具备足够的能力去理解这个事情:这个社会、这个时代,对你老爸做了一件非常不公正、不正义的事情。让时间来检验,让历史来判断吧。
地震那时候被被社会舆论逼着去道歉,但是我并没有道歉。一个人必须要捍卫他自己的权利和尊严,这是毫无疑问的。
我的这种坚持,是明确告诉大家:我不为你们这个过错买单。学生的安全,关键不在于老师是不是英雄,是不是敢于牺牲,而在于我们的房屋质量。
2008年的事情让我获得了一个影响很多人思想的机会。这是所有有思想的人、想启蒙别人的人都梦寐以求的。通过那个大众事件,来影响大众的思想,这种事情一生当中也不见得遇到过一次,是很偶然的。
在光亚学校之前,我在一个单位工作从来没有超过三年。决定辞职的时候,我认为大概可以做到不依赖于一个固定的工作,就是上上课,写写文章,做做讲座,虽然收入不多,但是也能够把生活过下去。很多人都想辞职,不敢辞职,是因为辞职之后生活不下去。能生活下去,是我辞职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
我对教育还是有热情。现在在家里招学生,多是招小学或者是初中生,但我觉得我更适合教高中生或者是大学生,尤其是教优秀的高中生或者是大学生。我启发他们的思想,引领他们追求精神生活,但是目前我并没有这样的机会。
我的道德比大多数人都要高,我是北大精神的真正继承者
道德上来讲,我肯定是中国活得最真实的,最敢于坚持自己的人之一。这一点本身就很伟大了,不是我自己吹嘘,有多少中国人敢说他做了他自己?我们中国人活得太平庸了,没有个性,所以我的特立独行、我顽固地坚持做自己,这一点就很牛逼了。
很多人说我道德不好。我也说中国大多数人的道德确实很糟糕,比我糟糕得多。我长期愤怒于大家的道德很糟糕,所以大学毕业之后,我的理想也包括这个社会的道德水准变得更好:上课的时候诚实,不要撒谎,不要骗人,不要贩卖假冒伪劣产品——很多人教书也是满贩卖假冒伪劣产品。
我的道德比大多数人都要高,但是我觉得还到不了高尚的程度。我做到了底线,大多数人没有做到底线。在中国能坚持底线的人就是高尚的人了,因为我们的基本水准已经太低了。
另外在鲁迅和庄子研究上,我肯定是中国乃至世界水平最高的人,或者加一个之一。这一点我从来都是这么说的,面对任何媒体,不管别人嘲讽也好,觉得我自大也好,我不认为我自大,我只是在陈述一个事实。
考上北大以后,一方面我感到自卑,因为我的起点太低了,小地方来的,比起大城市成长环境不一样。另一方面我的天赋,思想天赋,给了我信心。我最值得自豪的,是有独立的、超强的思考能力。所以我觉得即使在北大这样的名校里面,汇集了全国的精英,我仍然是出类拔萃的,我的思考能力和智商是有优势的。
我觉得像北大这样的大学,承担着文化思想、学术创造和追求真理的使命,但是他们(注:北大教授)却是一帮名不副实的人。他们不足以承担这个责任,他们是一帮对真理不忠诚的人,他们是一帮缺乏真正的思想天赋的人。比如说北大哲学系的XX,写了一本庄子研究的书。我觉得连门都没入,完全就不懂庄子。一个完全不懂庄子的人做北大老师,你不觉得很荒诞吗?比如说鲁迅研究,我觉得北大著名的XXX,他的学术水准、他的鲁迅研究水平都很一般。
整个中国人都不太知道,还拼命让孩子考北大清华。我就要告诉大家这个真相。我觉得这是在损害这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我说出这一点是对真理负责,也是对这个国家、对文化负责,对中国的大学、对中国的教育负责。我不是说跟他们有任何私人恩怨,我所有批判这些人见都没见过。
北大已经让人失望,正是有我这种北大校友的存在,北大还不算完全堕落。我自认为是北大精神的真正继承者,或者坚持者。
一个天才,是不可能缺乏自知的
我大学毕业之后在自贡教书,后来到广州,后来到北京,在自贡教书被赶,在广州教书被赶,在北京做媒体不喜欢,在杭州教书被赶走,在任何地方都是那种漂泊(的状态)。
我对杜甫有很强烈的亲近感,对成都有很强烈的亲近感。杜甫在成都这个地方获得了心灵的休憩,获得了家庭生活的幸福,获得了欣赏大自然那种心灵的放松,也有一起能够交流的朋友。这一点来讲我跟杜甫是很像的,漂泊大半个中国之后,在成都得到内心的安宁、温暖和慰抚。
一个天才,一个水平很高的人,是不可能缺乏自知的。比如说梵高,不是碰巧画出了伟大作品,他自己都不知道,尽管他成名是在死之后。梵高一定知道他很伟大,曹雪芹一定知道他很伟大,一定知道他的《红楼梦》写得很好。杜甫在活着的时候是没有得到承认的,但杜甫一定知道他的诗很好。这个世界上没有碰巧的事情。
我在民间思想圈是有名声的,2008年之前我在新浪读书沙龙,后来在「天涯闲闲书话」发表文学评论、教育文章,包括我追求教育理想,不断被赶走的经历,在一个小圈子范围内还是挺有影响的。我的鲁迅研究当时已经写出来了,也是有影响的,但是那个圈子很小、很小众。
我觉得我的根就是中国文化。虽说我在政治、思想面上是一个现代人,崇尚西方,但我在美学上、在精神上、在终极关怀上,比较归属于中国文化,比如老庄、禅宗、佛学、唐诗……在美学上我是比较传统的。我对现代美学也能够了解,但并不是很亲近的。我知道毕加索为什么这么画,杜尚为什么拿一个尿壶到展览馆去,但是我心灵上感到亲切的是中国传统美学。
道法自然、天人合一,是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核心。中国的传统文化背后总是指向「道」,指向天地宇宙,无论是书法、绘画,或是诗歌,这一点我非常喜欢。比如唐诗「窗寒西岭千秋雪」,这是指向永恒时间的;「门泊东吴万里船」,这是指向无限的空间的。好像很少有这么来解读这首诗,但是我读这首诗,我是看到了天、地、人、道的同在。
闭门教子:绝不让她在被欺骗的幸福中长大
我们就让她(注:范美忠女儿)充分地玩。因为我们的孩子节奏是不一样的,我们等待她文字能力的发展,她的文字能力相对我跟我妻子晚很多,这是她的特性。
她的绘画天赋比较好,我们不找老师教她,就是买好画笔,画纸,让她自由自在地画,她很喜欢画画。我们尊重她的兴趣和创造力,也尊重她生命成长的规律,不会在幼儿园就去教她认字之类的。但父母有一个责任,就是发现孩子的天赋所在。老师应该也有这个责任,发现和培养孩子的天赋。
我绝对不可能让女儿转入公立学校。如果我考虑转入公立学校,那一定是中国教育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
我有时也会代她做出判断,因为她自己还不明白。八岁多的时候,她说:「爸爸我们学校给我发了一条红领巾,我成为少先队员了,很幸福,很幸福。」我对她态度很粗暴,女儿一下就哭了,她一直很向往公立学校的学生脖子上带着一块红布。华德福学校(注:女儿当时就读的小学,也是范美忠妻子曾任教的学校)是德国学校,本来是不要求孩子加入少先队的。
我跟妻子大吵一架。她觉得我伤害了我女儿。
我希望我女儿成为一个善良的人,同时是一个有个性的人。她能够有创造力,能够去追求她生命的意义,活得幸福,这样就可以了。
如果我让她在这种欺骗当中、在被灌输的幸福当中长大,那是更大的伤害。我主张告诉她真相,哪怕她这个时候情感受到一定的伤害。
华德福很多人以前都是我们的朋友,也都加了微信。后来因为一些教育观念的不同,我在朋友圈对他们进行了严厉地谴责,他们感到很受伤害,所以我们把孩子带出这个学校了。你都不认同它了,还让她那个在学校里干什么?
如果她能做自己喜欢的事情,生计无忧就挺好。当然我希望她杰出,没有父母不希望自己孩子杰出的,但如果她做不到杰出也没有关系,但是她一定要做她自己喜欢做的事情。
她一定要是一个追求基本的道德原则的人。
现在我每周在我妻子的学校给她学生上夜读课;周一上午到我兼职做学术顾问的公司去开会;周二有一个教成年人的庄子课;周三晚上有一个网课,原来讲庄子,现在是讲经典、讲鲁迅、讲唐诗;周六上午在家里给11到15岁的小孩上经典阅读课,下午带我女儿去滑一次冰。其他时间要么读书,要么做饭,要么陪伴我的儿子。
关于十年之前,其实我没有什么不想说的,没有哪些东西是我忌讳的。只是因为重复了太多遍,已经没有说的热情,所以不想再说了。
我觉得根本上来说,我是一个追求自由,希望成为自己的人,顽固坚持自己的人,顽固坚持作为一个真实自己的人,是一个追求精神的人,追求生命意义的人,想把这个世界变得更正常和美好的人。我所理解的正常和美好的世界,是我们不用说一套做一套,按照最基本的规则和底线生活就可以过得很好的,就可以过得很坦然。对我来讲,这是一个正常社会的标志。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