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京剧第一女老生”王珮瑜:只想教大家京剧怎么“玩”

2023-11-10 07:53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匠匠 了不起的匠人

王珮瑜是何人也?

她是当代京剧第一女老生,上海京剧院著名京剧余派(余叔岩)传人,

20岁之前几乎拿遍了京剧领域的所有大奖,在京剧界有“小孟小冬”之称。

● 王珮瑜

短视频浪潮兴起后,她抓住这个契机在抖音短视频APP上开通了账号,专门宣传京剧艺术。

2018年,王珮瑜录了一个“笑出国粹范”的视频,用短短15秒的视频展示京剧中的笑法,吸引了超过2000万人模仿。

01

在流量时代成“角儿”

提起京剧,很多人脑海中浮现的标签是“国粹”“中国经典传承”,同样也是“老古董”“老年人的最爱”。

王珮瑜想做的就是打破这种偏见,她不仅想让更多的年轻人爱上京剧,更希望京剧能够打破边界融入现代社会。

对于京剧的传播,王珮瑜说:“要通过年轻人接受的方式把京剧带到他们面前。”

在如今这个流量明星和娱乐节目霸屏的时代,她选择顺从潮流。

她开始在抖音上用轻松的方式分享京剧知识,在喜马拉雅电台上传授京剧的正确打开方式。

《朗读者》、《奇葩大会》等节目上也能看到她的身影。

在奇葩大会上,节目组说她是“挥着长胡子的女孩”但她说:“其实我是一个有着老灵魂的巨婴。”

刚一登场,王珮瑜就展示了她的京剧功力。

她现场教了一句唱白,做了“惊提、怒沉、喜展眉”三个表情,引来现场嘉宾的集体模仿。

接下来的几个月,王珮瑜的名字频繁“刷屏”,成了各平台的“流量密码”。

王珮瑜说:“感觉很不真实”“但很快就进入你要跟自己博弈的阶段,跟传统艺术、传统文化、传统礼仪,跟现代文明和娱乐制度博弈。

我当时想,我应该如何快速地去着陆,既不伤自己,也不能伤我的专业。”

之后,她又参加了多个综艺节目。在《朗读者》中用京剧韵白朗读《念奴娇·赤壁怀古》,气势磅礴、韵味十足;

在《吐槽大会》上表演脱口秀,调侃自己“生不逢时”;

央视主办的《经典咏流传》上,王珮瑜和虚拟歌手洛天依共同演绎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王珮瑜用她纯粹的嗓音进行吟唱,典雅庄重又不失温情。

正如她一开始期望的那样,越来越多的人因为王珮瑜走进了京剧演出的现场,爱上了京剧。

往年坐不满的剧场,在2017年王珮瑜被人熟知后,开票一个月就卖光了,之后的演出更是一票难求。

当然,也有人说她上综艺是坏了京剧圈的规矩,一心只想出名。

有一点王珮瑜是认同的,她确实需要关注度,需要知名度,但这都不是从个人利益出发的。

“我好像被一股无形的力量推着走,总觉得应该为自己所处的行业做一点事儿。”

她想做的一直都是把京剧发扬光大,让京剧进入大众的视野被更多人喜欢。

02

我立志,把此生奉献给京剧艺术

王珮瑜出生于江苏省苏州市,爸爸是一名医生,妈妈是一个文青,从小父母就很注重培养她的艺术才华。

八九岁的时候,王珮瑜学习的是琵琶和评弹,很快她的艺术天赋就显露了出来。

8岁时,她凭借一首评弹《新木兰辞》名满苏州,9岁,台湾著名制作人凌峰在听到王佩瑜的演唱后,随即邀请她为自己的电视纪录片配乐。

后来,舅舅和外公说以她的艺术天赋可以试试京剧,就是因为这个偶然的机会,她开始学习京剧。

几个月后,王珮瑜凭借一出《钓金龟》获得江苏省票友大赛第一名。

初入梨园行当,王珮瑜饰演的是老旦,在启蒙老师范石人的建议下,她改学了老生。

用范石人的话来说就是老旦配角多,老生才是挂“头牌”的,

王珮瑜当时想都没想就同意了。“我想几乎所有人都会渴望这样一个状态,更何况一个小孩儿。”

14岁那年,上海戏剧学校时隔10年再次面向社会招生,王珮瑜得知后兴奋地报了名。

她一路过关斩将,各项考试都获得了不错的成绩,就在她以为录取已经十拿九稳的时候,最终的录取名单上却没有她的名字。

原来自建国后专业戏校还没有培养过女老生的经验,上海戏校自然也不想开这个先例,经过再三斟酌还是决定不录取她。

王珮瑜当即写了一封自荐信,连带着自己的获奖证书送到了上海市文化局。

在自荐信中,她写下“我立志,把此生奉献给京剧艺术。”

最后,马局长被她的执着打动了,他看着王珮瑜的自荐信和厚厚的一沓证书说:

“冲着你的这股冲劲儿,我开个绿灯,但有个条件,先试课一年,一年后如果跟不上,那还得退学。”

当年上海戏校一共招收了54名学员,她是第54名。

学戏需要先从基本功练起。凌晨五点起床晨跑,然后是压腿、练功,十点去上文化课。

“当时累得就是身体靠在腿上也可以睡着。”

入校后,她学的第一出戏是《文昭关》。整个学期王珮瑜都在幻想着自己扮老生戴髯口的样子,

然而到了彩排的时候,臭气熏天的髯口熏得她差点忘了词。

“只有角儿才有自己专用的髯口,其他人都只能用公用的。”

从那时起,她明白了京剧行当的残酷,也坚定了自己要成角儿的信心。

15岁,她顶替生病的梅葆玥出演《文昭关》,首次与京剧大师梅兰芳之子梅葆玖同台演出。

并受到了梅葆玖先生的赞赏“她天生就是唱老生的”。

19岁的时候,王珮瑜在北京演出,京剧名家谭元寿看了,大呼“这不是孟小冬吗”。

自此,“小孟小冬”“小冬皇”的称号不胫而走。

2007年,电影《梅兰芳》剧组邀请王珮瑜来给章子怡饰演的孟小冬配唱《游龙戏凤》,

梅葆玖先生配唱梅兰芳,两人的合作成就了影史上的一大经典画面。

很多人说她唱戏全靠天赋,是“老天爷赏饭吃”,可9年的戏校生涯,没有人比她更明白这中间需要吃多少苦、出多少汗。

“如果不唱戏,一路顺理成章地读书,或许能上一个好大学。但是,唱了戏,王珮瑜就成了唯一,我有了更多存在的价值。京剧给了我今天这一切。”

03

在传播上,我不是专家

我只是尽了自己的本分

王珮瑜属于京剧界年少成名的典范,26岁时她就已经担任上海京剧院副团长的职位。

年少气盛的她不甘心在体制内端“铁饭碗”。她要像过去的名角儿那样,搭建自己的戏班子,走出一条不一样的路。

然而,残酷的现实给了她当头一棒。市场丝毫没有给她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

短短两年时间,她与朋友合伙成立的京剧工作室便遭遇了危机。

她坦言那段时间陷入了无休止的自我怀疑和焦虑当中,想不明白继续坚持的意义。

最终,她向自己妥协了,厚着脸皮重新回到了剧院。

她意识到京剧的传播只靠一个人单打独斗是行不通的。

从那天起,王珮瑜慢慢开始把自己藏起来,悉心打磨自己的专业。

如今的市场环境鼓励各种形式的跨界,对王珮瑜来说是一个传播京剧的好机会。

舞台上不缺能歌善舞的明星偶像,但缺少唱歌好听又会京剧的演员。

出名后的王珮瑜成功获得了流量,但也不可避免地招来了非议。

有人说,王珮瑜的唱功下降了,不如从前了,有人说,王珮瑜现在做的事和京剧完全没有关系,还把粉丝文化带到了京剧圈。

关于业务方面的质疑,王珮瑜每次都能用舞台上的表现让他们闭嘴,

而对于那些说她上节目与京剧无关的人,他们大概率不知道梨园行业面临的困境。

“当你去一个公共平台,去跟别人的专业进行交流互动,你就能发现自己的局限性在哪里。

如果不走出圈子,永远都会觉得自己很牛。我们要学习,要向别人借鉴,要尊重这个时代很多的做事规则。”

王珮瑜虽然上的综艺很多,但都不是漫无目的随便选择的。

和京剧无关的或者过于娱乐化的节目,即使给再多的费用她也不去。

“我不会因为钱跟我不喜欢的艺人合作,也不会因为钱或者流量,跟我不喜欢的艺术形式合作。这是我的底线。”

梨园行当讲究“早扮三光,晚扮三慌”,意思是有演出的时候绝对不能迟到,早到早化妆,上台前会更加从容。

而娱乐圈则是反着来,来的晚的才是大牌。

两种截然不同的规则之间必然会发生激烈的碰撞。但很多事情是不能直接放到台面上说的,

她说她既然上台了代表的就是京剧这个行当,是丢不起这个人的。

从2019年开始,王珮瑜就很少上节目了,一方面,流量已经吸引来了,接下来要考虑的是如何留住这批观众;

另一方面,王珮瑜也想回归自己的主业,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从去年开始,她在上海开设了“京剧小科班”,招收5到10岁的小孩进行线下教学,教授他们京剧唱腔,让他们体验到京剧的乐趣。

● 王珮瑜在指导京剧小科班的孩子们

王珮瑜的目标并不是把所有的学员都培养成专业的京剧演员,她只是想让孩子们知道中国还有京剧这么一门艺术,很有趣,也很好玩。

“我们主要还是希望为京剧事业做一点基础的普及工作。不管他们将来是否从事这个专业,学习京剧的这段经历都会不断地滋养他们。”

(文中图片源于网络)

运营 | 匠匠

原标题:《京剧第一女老生,16岁登台,33岁获中国戏剧奖梅花奖,她却只想教大家京剧怎么“玩”》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