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中国机会|ZARA母公司爱特思集团:继续加深在华投资,拓展门店布局
“中国是爱特思集团最重要的战略市场之一,我们非常关注中国市场,将继续加深在中国的投资,扩展门店布局。”
在第六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期间,爱特思集团大中华区总裁白晨铭在接受包括澎湃新闻记者在内的群访时表示:“中国消费者的消费行为与趋势不断在演化,怎么能够满足他们的需求,跟着他们不断变化,对我们来说非常重要。我们每天都在了解消费者的消费习惯有什么新变化,我们需要跟上他们的节奏。”
根据爱特思集团公布的2023财年半年报,截至7月31日的6个月内,集团销售额同比增长13.5%至168.51亿欧元,其中集团旗下Zara品牌收入同比增长13.1%至123.62亿欧元;其他品牌如Massimo Dutti等均取得两位数增长。
跟上中国消费者的步伐,主动做出反应
今年是爱特思集团连续第四次参加进博会。今年爱特思集团的展台显得尤为独特,占地500多平方米的展台上,只有“ZARA”四个巨大的字母组成的品牌logo。
事实上,整个展台也是一座“Zara博物馆”,“之所以把展台标志做得特别大,让大家一眼就能看到,也是在表达我们对中国市场的承诺。”白晨铭解释说,这座“Zara博物馆”展现的除了Zara品牌发展历史,还有Zara的时尚主张,以及Zara在华的发展历程,和品牌在可持续方面发展的承诺,“今年,我们想把Zara的故事通过创意的形式讲述给大家。”
作为一名外企高管,白晨铭和上海,和中国的联系尤其深厚。2岁时,他便跟着父母来到中国,在北京长大。尽管当中离开中国好些年,但之后他又回到中国工作,在北京工作几年后,又在上海待了13年。在中国的时间加起来有26年。
“中国整体的发展速度和规模是非常可观的,发展的进程也很明显。”白晨铭用中文分享他看到的中国变化:三里屯从酒吧街到现在的太古里;从北京到上海的火车原来一开好几个小时,现在高铁4个多小时就能到。
这种变化在中国消费者身上同样也能看到。白晨铭表示,这几年可以明显感觉到,中国的消费者更加关注身心健康、关注产品质量,也更关注环保和可持续发展。而从消费群体来说,Z世代的消费者,因为出生于数字化时代,更习惯社交媒体,也更注重自我个性的表达。
“对Zara来说,我们一直非常关注几个领域:卓越的时尚主张、独特的购物体验和可持续发展。我们确保在这几个方面可以一直配合消费者的更迭和变化,跟上他们的节奏,并且主动做出相应的反应。”白晨铭说。相比以往,Zara的门店正变得更大,也更加现代化。许多店内配备有智能试衣间和自助收银台。
通过数字化的方式,Zara希望为消费者提供更沉浸的消费体验。例如消费者在线下购物时发现想要购买的商品没有货时,现场工作人员可以帮忙线上下单。无需再跑一趟,几个小时或几天后,商品就能送达消费者的家中。“因此,对我们来说最重要的是怎么通过线上线下的完美整合,来给消费者提供更好的购物解决方案,用更好的服务去满足他们的需求。”白晨铭说。
未来将继续加深在中国的投资,扩展门店布局
爱特思集团早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就在中国开展业务,将旗下Massimo Dutti、Oysho、Zara Home等品牌带进中国。白晨铭提到,目前爱特思集团已与超2900家中国纺织品制造商进行合作,同时与中国的超模、摄影师、时尚设计师等业内人才保持着密切的联系,深入了解中国文化。
随着鞋服市场的发展,近年来中国的快时尚品牌也在快速成长,越来越多的中国本土品牌开始崛起,市场品牌之间的竞争在加剧。
对此,白晨铭表示,这几年确实发现有许多中国本地品牌在崛起,也很高兴看到这样一个欣欣向荣的市场。但相较于其他行业,时尚行业是一个高度分散的行业,其中不乏增长机会,“我们对自身的定位是不断适应消费者需求的精准时尚公司,指的是我们的供给能够精准匹配消费者的不同需求,为此,我们有一个高效的管理模式,高周转,低库存,也更加可持续。”
“中国是爱特思集团最重要的战略市场之一。”谈及中国市场和未来的发展战略,白晨铭表示,集团非常关注中国市场,将继续加深在中国的投资,扩展门店布局。未来,集团的开店策略将聚焦更高品质且数字化程度高的店铺,从而给客户带来最新的品牌体验。在中国的店铺内,将推出例如智能试衣间、自助结账等功能。他还透露,目前正在寻找和计划开设Zara上海旗舰店。
除此之外,线上业务将是集团未来聚焦的另一个重点。Zara目前拥有自己的官网、APP、小程序,还入驻了天猫商城。“我们一直是按照中国消费者的需求来做升级,去发展我们自己的在中国的足迹。”白晨铭表示,今年Zara还尝试做了抖音直播,这是中国市场独有的做法,“中国市场同时也是我们获得灵感源泉的重要区域,所以我们全球的同事也会经常到中国来考察,中国的同事也会到全球市场去了解。”白晨铭说,“这是相互了解和获取灵感的过程。所以中国市场肯定是非常重要,且需要深耕的市场。”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