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龙团胜雪、琼林毓粹、清白可鉴……宋徽宗取的茶名有多美

2023-11-08 12:27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宋徽宗赵佶于茶之贡献,对后世有深远影响,有些层面上超过了茶圣陆羽。

首先,赵佶是盛世兴茶论的首创者。他说粮食是为了抵御饥饿,丝麻是为了抵御寒冷,大家都明白这个道理;但茶的妙处,却不是每个人都能够领略到。为什么呢?他认为茶是一种艺术,是一种能够开阔胸襟,带来淡泊高雅境界与清白德义的妙品。

如果终日为三餐发愁,户外枪火不断,人们陷在劳苦与忧愁中,是不可能有闲暇与闲心来品饮茶的,所以赵佶说,品茶行为是盛世之清尚。

[宋]赵佶《文会图》

其次,赵佶对茶的原产地、原材料以及制作方式的极致追求,缔造了制茶艺术的巅峰时代。茶的产地要阳崖阴林,茶的品种以白茶(不同于现在的白茶)为上,采摘的时间明确在日出之前,采摘时只能用指甲掐,鲜叶要放到随身携带的水罐中,鲜叶必须分拣评级后才能进入制作环节。

茶文化复兴的这二十年,但凡符合这一标准的产地,茶产业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比如福建的武夷山、云南的易武正山、广东的凤凰山,这些地方不仅有山场符合这一定义,茶树品种也异彩纷呈,武夷山的三坑二涧,易武正山的七村八寨都是极微小的产区,近年来流行的各种大单株,武夷山母树大红袍,凤凰山的宋种,云南的几棵茶王树所产,动辄以几十万、百万计。单株这种玩法,正是起源于宋代,建安王家的白茶只有一株,年产最多不过六七份小饼,一饼茶价值过千,蔡襄得到过一饼,非常珍惜。

2015年,在《茶与宋代社会生活》的修订版里,宋代茶史专家沈冬梅在第一章增加了一节专门讲宋代地域、品种与上品茶观念,有着与现实结合之处。沈冬梅对《大观茶论》里茶杓的先后不同解释,也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点茶。茶生活的背后,其实是观念史。有时候我们需要去历史中寻找一些踪迹。

《大观茶论》

宋徽宗对贡茶的命名也值得说说,如贡新銙、龙团胜雪、御苑玉芽、万寿龙芽、太平嘉瑞、琼林毓粹、清白可鉴、风韵甚高等,有些是按原料等级,有些是按照造型样式,有些是美好寄托。宋徽宗把自己对茶文化的热爱,以一种其他茶人达不到的方式呈现出来:用天下最好的原料,请最好的茶工,做出最好的茶,并赋予它们特定的价值与意义。

蔡襄创造龙凤小团,深得皇家喜欢;后来贾青造的密云龙继为皇室新贵;到了宣和年间,郑可简创造银线水芽工艺,制作出龙团胜雪,把制茶工艺推向空前境地。

银线水芽制作,先采择新抽茶枝上的嫩尖芽,蒸熟后剥去稍大的外叶,只取芽心一缕,再用珍器贮清泉泡过,最后制成的龙团胜雪像银线一样晶莹,饼面上有小龙蜿蜒其上。宋代熊蕃感慨道:“盖茶之妙,至胜雪极矣。”龙团胜雪缔造了一个登峰造极的神话。后人造茶不可能再超过宋徽宗时代,因为没有那个茶人能拥有他这样无上的权力,又拥有他至高的审美,所以,后来的茶人都会缅怀宋徽宗那个茶叶盛世。正如伊尹对商汤所说,要想做出最好的食物,就必须先获得天下,有权力后才能把五湖四海的好东西往宫里搬。

宋徽宗,图片来源:《听琴图》

宋代皇室对茶的推崇,带动了大臣的深度参与。蔡襄早些年与欧阳修、梅尧臣等人在一起聚会,他朗诵诗歌,轮不到他泡茶,但等他当上福建路转运使后,大家便都很期待他送的茶。梅尧臣就曾写信问欧阳修,怎么我还没收到蔡襄的茶,是不是只寄给你没有寄给我?

其三,赵佶带来了品茶艺术的高峰时代。他不仅把制茶艺术推向高峰,也把如何呈现茶道艺术的方法公布于世。赵佶的七汤点茶法,既有可供欣赏的艺术形式,又有具体的操作手法。

有了他的具体描述,宋代茶道艺术的复兴才成为可能。

唐朝陆羽开辟了茶道艺术的疆域,带领茶从茗粥走向清饮,从茶俗走向艺术,创造茶器,界定用水,赋予茶美好的想象。

陆羽呈现茶道艺术的方式是,用白绢四幅或六幅,把饮茶之要分别写出来,张挂在座位旁边,陈列茶源、茶具、制法、茶器、煮水、饮法、茶事、产地以及场景,目击而道存,茶的秩序就完备了。

卢仝呈现茶道艺术的方式,是在一碗茶接着一碗茶的品饮中,找到感觉与灵思的关系。一碗喉吻润,两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唯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

[宋]刘松年《卢仝烹茶图》(局部)

蔡襄为品茶行为注入色香味的评价标准,形成了别具一格并影响至今的品茶艺术。

赵佶呈现茶道的方式是七汤点茶法,其妙处就像颜真卿领悟到了屋漏痕的书法真谛,褚遂良领悟了锥画沙的书法真谛一样。

与陆羽一样,宋徽宗同样从创造茶器入手来阐扬茶道艺术。他用茶筅取代茶匙,使得击拂出乳雾的点茶艺术更加丰富饱满,茶人用茶筅点茶,就像将军拔剑,一碗茶汤的生死,全在双手之间。

竺副师:指茶筅,点茶击拂之用具。

宋徽宗注意到,点茶注水的汤瓶要控水与断水自如,关键处便在于汤瓶从口到嘴的这段,汤瓶的嘴像鸟嘴一样,口小而锐尖,出水口稍大并且比较直,这样注入茶盏的水流好控制而不会滴沥不尽。今天的烧水茶壶的设计大都粗鄙不堪,反而是咖啡手冲壶的瓶嘴小而尖,设计曲直有度,能控水也能断水。

赵佶对水的评价同样影响深远,我们今天评价用水同样以“清轻甘洁”为主,因为有陆羽、赵佶等人的推崇,狭义的茶水文化(不是水文化)在中国异常发达。水清是指清澈无杂色,是活水;水轻用今天的话说就是小分子水,更容易分解与吸收;水甘即水甜;水洁指无污染、无杂质,干净的水才能泡好茶。

品茶行为中,口感是一种很纯粹的感觉。滋味是一种触觉,而香气是嗅觉,色泽是视觉上的愉悦,加上人的体感,喝茶要调动人的多种感官仔细投入。

“香甘重滑”是赵佶评价好茶的标准,同样影响至今。

香,自然是指茶里的香气,也指茶水里的香气。现在已知的茶香有上百种,但宋徽宗时代的茶香讲究真香,而不是混合了其他香料的香,诸如加了龙脑、麝香后的香。

甘,就是甜感,持久的甜感,本书《茶的色香味》一篇中有详细讲述。

所谓滑感,就是茶水通过口腔、喉咙的那种柔软畅快而又细腻体贴的感觉。与滑感对立的是涩感,涩感是茶多酚遭遇唾液中的蛋白质而导致的窒碍物感,为了消除这种涩感,从种茶环节就要开始注意,不能让茶叶过多照射阳光,制作时要更多地榨去茶汁。

重,就是厚重,强调滋味的饱满度与丰富度。这种滋味是叠加的、多重(chóng)的、厚实的,茶汤的醇厚感强烈地冲击口腔、喉咙、肠胃、大脑,先从上而下,再从下而上,刺激大脑神经。厚重是茶多酚、茶多糖、氨基酸、咖啡碱、茶叶碱等多种成分在口腔里迸发之效果,之后才带来所谓的茶气,游离于口感之外,在身体各部位如手心、腹部、后背、额头等处感受到茶气的游走,能对应上卢仝的七碗茶歌,多么令人愉悦!

赵佶评价茶饼的部分,后人不太重视,这是因为明清以来改喝散茶,茶叶形态出现了根本性的变化。但如今普洱茶饼、白茶饼的流行,使得赵佶构架的赏饼法再次回归。

紧压茶风格与散茶有着很大的不同,陆羽在《茶经》里提出了茶饼欣赏的八个等级。在《大观茶论》里,赵佶从风骨、润度、紧实度、条索、滋味以及香气等六方面对茶饼做出了评审,成为今天紧压茶评审的理论来源。

《茶经 续茶经》(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丛书)

总而言之,在陆羽、蔡襄等人之后,宋徽宗赵佶把茶学推向了新局面。他重申欧阳修、苏轼以来的宋代“三不点”美学,他们的理论构成了宋代茶文化的基石。

(本文摘自《宋茶:风雅与腔调》,原标题为《宋徽宗对茶道艺术的三大贡献》)

《宋茶:风雅与腔调》

周重林 著

简体横排

32开 精装

蔡襄为什么写《茶录》?苏轼怎样描写茶叶的一生?宋徽宗对茶道艺术的贡献有哪些?宋代斗茶怎样判断输赢?……《宋茶:风雅与腔调》选取宋代范仲淹、欧阳修、蔡襄、苏轼、宋徽宗、审安老人等人有代表性的茶诗茶文,展现了宋代茶文化的发展脉络;通过详细的原文译注和延伸讲解,展现了宋代文人的风雅与腔调。

活动预告

我们为什么爱宋茶

嘉宾:

周重林 茶文化学者、作家

时间:11月12日 18:30开始

地点:灿然书屋(北京市东城区王府井大街36号)

原标题:《龙团胜雪、琼林毓粹、清白可鉴……宋徽宗取的茶名有多美》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