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访谈丨伍江:我们要思考现代化建设、美好生活和城市品质提升是否必然与自然生态相冲突
原创 SUSAS 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
访谈嘉宾:伍江
2023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 学委会主任,超大城市精细化治理研究院院长,同济大学原常务副校长
SUSAS(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
WU(伍江)
SUSAS:今年城市空间艺术季的主题是“共栖”,您是如何看待这一主题的?
WU:在过去的十年里,艺术季一直关注如何提升城市的公共空间质量,推动城市的健康发展。今年的主题“共栖”更进一步,聚焦在生态问题上,反映了上海2035总规中“创新之城、生态之城、人文之城”的目标。我们知道整个生态环境问题,在目前不仅仅是对上海、对中国,乃至对全世界都是一个极大的挑战。全球气候变化是当今的重大议题,中国也主动提出了“双碳”目标,以减少碳排放来降低整个文明活动和建设活动给自然生态环境带来的冲击。
本次艺术季的主题更强调城市建设与自然生态的协调发展,我们追求的是建设一个可持续、安全、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城市。所以这次提出的“共栖”其实包含了好几层意思,当然最主要的是指人类社会跟自然界各种生物能够共栖,还有一个深刻的含义,就是人类社会本身也是共享同一个自然生态环境。我认为这一主题的选择十分恰当。
SUSAS:上海在建设生态之城的过程当中有哪些亮点和特色?
WU:首先,上海是中国的超大城市之一,拥有接近2500万人口和高度的城市密度。这为城市的生态建设带来了特殊的挑战,因为城市化和人口密集通常与自然生态的冲突相关。所以上海把生态环境建设放在很高的地位上,其实也经过了一个思想意识转变的过程。开始的时候投入了大量资源来增加城市绿地的面积,包括公园和郊野公园的建设,但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发现这些还不够。
生态环境有个特点,它不以我们人的意志为转移来规定边界,空气、水、生物都是互相流通的,所以我们又扩展到整个长三角地区。上海一方面作为超大城市,它对于自然生态环境的冲击有它的挑战,但另外一方面我们也有很多优势。
那么今天在做艺术季的时候,我们又向前迈出了一步,就是我们不再仅仅把生态环境理解成那种自然绿色的空间,还理解成各种生物相互共存共栖的空间。生态问题需要每一个人的介入和参与,那么每个人的参与又取决于每个人对这个问题的认知,希望我们艺术季就起到推动这个认知普及的作用。
主题演绎展区《生态上海》,长宁外环生态绿道
©摄影田方方
主题演绎展区《生态上海》,城市荒野
©摄影田方方
SUSAS:空间艺术季对城市空间的意义是什么?
WU:我们创办艺术季的初衷是为了打造一种不同于传统艺术活动的形式。与其他艺术活动不同,艺术季不仅设有主展馆,还在城市各个角落设置了分展览,将艺术品和建筑作品融入城市空间之中。这一特点强调了展品的渗透性,使之成为城市生活的一部分。
此外,我们希望艺术季相当一部分的展品能够长久留存。虽然艺术季只持续数月,但我们希望展品能够在活动结束后继续存在,并提升城市公共空间的品质。这些作品将成为城市的一部分,让市民在进入这些空间时仍能感受到艺术季为城市带来的贡献。经过将来一届又一届的艺术季之后,我们留下的痕迹会越来越多,那么这些痕迹加在一起,就成为了城市提高空间品质的最靓丽的一道风景线。
2015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徐汇西岸艺术中心
©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
2017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浦东八万吨筒仓
©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
2019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杨浦毛麻仓库和滨江公共空间
©摄影田方方
SUSAS:近十年来,上海西岸地区发生了哪些显著变化,历届空间艺术季对于城市发展有何意义和影响?
WU:近十年来,上海西岸地区经历了巨大的变革。一方面,这片区域由一个边缘地带的工业区,蜕变为全球知名的艺术中心,拥有众多的艺术馆和博物馆,吸引了来自全市、全国以及全球的游客前来参观。这个转变让一度被忽视的地区重新焕发生机,成为上海最具文化和艺术氛围的地方。另一方面,虽然最初关注的是西岸的人文艺术服务,但自然生态环境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徐汇滨江作为黄浦江滨江贯通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成功地启发了整个上海黄浦江沿岸的发展,但随着其他滨江地区的发展,生态环境方面的投入也逐渐增加。因此,本届艺术季旨在通过强化生态、人文、和科技创新的考量,进一步提升西岸地区的地位,使其成为上海总体规划中创新之城、人文之城、生态之城最好的一个写照和缩影。
2023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徐汇白猫主展馆
©摄影田方方
徐汇滨江躺床花园
©摄影田方方
其实这十年的回忆真的是非常丰富,一时半会一两句话也概括不了,但是回过头来看其实我觉得最大的特点就是,我们的初心不变。这十年来的上海城市发展中,艺术季在不同地区的举办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首届艺术季将西岸塑造为全球文化艺术中心,起到了推动作用。第二届在浦东的民生码头成功地将工业设施转化为艺术中心,改变了人们对滨江地区的认知。第三届在杨浦滨江的举办与习总书记提出的人民城市理念相契合,促进了滨江贯通工程。第四届则将目光投向了城市内陆地区,强调了公众参与、提升生活品质以及城市更新的重要性。通过这些活动,艺术季推动了上海城市空间品质的提高,包括传播了15分钟生活圈的理念等等,突出了改善城市公共空间。
那么这一届回到西岸,它的初心也是依旧不变的。无论艺术季在何处举办,它都是一个高度公共性的活动,引领了全市对艺术空间的讨论,提高了城市居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推动了城市的更新和转型。作为引领者的徐汇滨江也在转型中不断前行,将公共空间建设向南延伸,以实现全面的城市发展规划。
2021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上生·新所
©摄影王可
2021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上生·新所
©摄影王可
2021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上生·新所
©是然建筑摄影
SUSAS:最后,请分享一些对未来城市空间艺术季的展望和期待。
WU:实际上我觉得最让我感到欣慰的是这一届的艺术季选了一个很好的主题,把生态当成核心主题,这可以推动所有参展的艺术家和设计师,更重要的是引导公众思考现代化建设、美好生活和城市品质提升是否必然与自然生态相冲突。我们曾破坏了原始自然生态,但希望通过人类的补救,逐步建立新的自然生态环境,这也是我们的理念和初衷。我相信这一次艺术季树立的这一主题,必定会提高公众对城市、尤其是超大城市的生态建设的认知。
对于空间艺术季,我为已经历的五届感到自豪,期待它能够持续下去。每一届都设立了重要主题,这些主题推动了更多公众的思考。参与者人数已从几万增至上百万,使其成为全国著名品牌。我衷心希望在不远的将来,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能成为全球瞩目的全球性公共活动,引导世界关注城市发展、城市更新和城市空间品质提升。这是我心里面一直有的期待,我也相信这一天不会太远。
2023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徐汇白猫主展馆
©摄影田方方
图文资料来源: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
2023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
(第五届)
展览信息
展览主题:共栖(METro-BIOSIS)
总召集人: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主策展人:李翔宁
执行策展人:高长军
联合策展团队: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 UCCA Lab、大自然保护协会(TNC)
主展馆改造建筑师:袁烽
主展馆布展团队:上海风语筑文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主展区:徐汇西岸南段,龙耀路至淀浦河5公里滨江地区
主展馆地址:上海徐汇区港口渡口站以南100米(原白猫库房)
开放时间:2023/9/25 - 2023/11/20
周二 - 周日 10:00 - 17:00 对公众免费开放,周一闭馆(9月25日、10月2日照常开馆)
主办单位:上海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徐汇区人民政府、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执行委员会、嘉定区人民政府、青浦区人民政府、松江区人民政府、奉贤区人民政府、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管理委员会
承办单位: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同济大学、上海西岸开发(集团)有限公司
原标题:《访谈丨伍江:我们要思考现代化建设、美好生活和城市品质提升是否必然与自然生态相冲突》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