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双11,最低价的代价
这是一届最低价的双11。
但也可能让双11彻底走出舒适区。
这就是疯狂卷最低价的代价!
一年一度的双十一购物节正在进行中,这是双11电商大促的第十五个年头。
平台、品牌、行业一如既往地铆足劲,10月中旬就开始忙着为双11预热,早早造势。
10月24日8点,天猫“双11”预售正式开启。
拼多多也于日前启动百亿补贴,通过“单件立减”“天天折扣”等活动,为消费者提供双重补贴福利。
近日某平台发布数据,双11正式开启以来,已经有近200万中小商家成交同比增长超过100%,85个国货品牌开卖即破亿,超7万个国货品牌首日成交翻倍。
虽然数据看来,成绩亮眼。
此外,有调查显示,61%的 18-25 岁受访者计划在今年“双11”增加对中国品牌服装、时尚和配饰上的消费,这一比例在所有产品类别和年龄组中都高居首位。
但网络上早已有各种不同的声音,有人质疑:“双11”还有必要存在吗?
此外,平台、主播、品牌三方在“双11”扭作一团只为抢“最低价”的名分。
到头来,谁真正从“最低价”中获益了?用户真享受到了低价吗?
对此,动点科技黄尘和书乐进行了一番交流,本猴认为:
双11作为一次大促,走入了全网最低价的闹剧中。
其过去能聚合消费欲望。
但直播电商和货架电商的博弈下,每天都是折扣日,月月都有购物节,这种聚合早被释放。
正是因为电商内卷,本次双十一不在用折扣卷玩法去捆绑销售和逼用户花钱,而是直接灵魂砍价进去最低价博弈。
至少对消费者而言,减少了许多无谓的折腾和多余的消费,让购物回归纯粹。
但这种回归价值本源的打法,背后有太多的利益博弈。
反而造成了本届双11的货品热销、嘴仗频繁。
而此后各种低价齐来,未必要在双11,也能让消费者过节。
至于国货品牌在双十一受到关注,则跳出了价格舒适区。
国货近年来无论是价格还是质量,包括技术迭代,都在赢得消费者青睐,这才是其成为国潮的关键。
而恰恰不是所谓一味最低价的噱头,才让国货和国潮在这个双11,爆发。
作者 张书乐,人民网、人民邮电报专栏作者,中经传媒智库专家,资深TMT产业评论人,新出版有《自媒体写作从入门到精通》(清华大学出版社)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