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工业味精”钒价格站上历史高点:环保、螺纹钢提质双助攻
2017年以来,得益于新能源汽车的带动,小金属钴在金属市场一时备受瞩目。实际上,几乎同步崛起的另一小金属钒涨幅更为惊人,只不过因应用领域不同及体量相对较小,一直 “低调暴涨”。
10月10日,国内五氧化二钒产品价格普涨每吨1万元,近一个月以来累计涨幅已超过60%。当日晚间,钒制品龙头攀钢钒钛(000629)也宣布了上市以来单季盈利创新高的好消息。2018年前三季业绩预增200%至210%,原因系钒产品价格大涨,且钒和钛白粉销量提升。以此计算,攀钢钒钛第三季度净利润在9亿元左右。
“国内钒价的这轮暴涨主要由国际价格的上涨带动,但国内价格上涨这么快、这么猛是之前没有预料到的。”卓创分析师赵丽丽在接受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采访是表示。
目前,国内外钒价均已超过了历史高点。9月,欧洲钒铁和五氧化二钒价格也已分别飙升至10年和13年新高。而经历9月份的持续暴涨后,国内钒价在十一国庆假期之后就突破了2005年的历史高点。截至目前,五氧化二钒价格为42万元/吨左右、钒合金价格超过65万元/吨。而在2015年年末,钒系产品曾跌入冰点,五氧化二钒价格在3万元/吨,钒铁价格在4万元/吨,钒氮合金价格在5.7万元/吨。
数据显示,90%的钒主要作为钢铁冶金行业的“味精”,在钢中起到细化晶粒,从而提高强度的作用。钒的主要产品则有钒铁、 钒氮合金和氧化钒, 生产用的原料包括了钒渣(71%)和钒钛磁铁矿(17%), 其中钒渣主要通过转炉冶炼含钒铁水提炼。
南非、中国和俄罗斯则供应了全球超过80%的钒资源。据美国地质调查局统计数据,中国钒资源储量占比达45%,消费也占据了半壁江山,为全球最大钒消费国。
赵丽丽提到,实际上,国内钒价上一轮惊人的暴涨则在2017年7月之后,在环保高压的驱动下启动。“由于当时的环保检查,有部分中小型企业停产或倒闭,钒制品整体基本面是供小于求的一个状态。”
同时,2017 年 7 月,中国环保部和国家标准委分别向世界贸易组织(WTO)递交通知,宣布从 2017 年 9 月起,中国将禁止进口 4 大类 24 种“洋垃圾”。这次禁令针对的是生活来源废塑料、钒渣、未经分拣的废纸和废纺织原料四大类垃圾。此番限制钒渣进口,预计将减少 4500 吨(五氧化二钒当量)进口量。
钒资源的供应紧张仍在持续。卓创方面表示,据统计,9月份片钒(五氧化二钒)产量约7000吨左右,出口量在350吨左右,而目前钢厂对钒原料的需求量达8000吨以上,此数据表明,目前市场需求方面远远超过供应,市场缺口明显。
至于未来预期,市场普遍认为资源偏低局面依旧存在,“未来钒价还是要涨。”赵丽丽表示。该结论不仅在于环保压力下部分中小生产企业被挤出,还在于需求端的预期增加。
2018年2月6日,轧带肋钢筋新标准,即新标准GB/T 1499.2-2018,代替标准GB/T 1499.2-2007,具体实施时间为2018年11月1日。热轧带肋钢筋俗称即螺纹钢,是重要建筑材料,广泛用于桥梁、房屋、道路等土建工程。
新标准执行后,将从源头上淘汰“穿水”工艺,通过增加合金量来提高钢筋性能。其控轧控冷技术也要做出改进,合金量尤其是硅锰、钒用量将提高,来满足金相组织和维氏硬度的要求。
有证券报告指出,从中长期来看,中国吨钢钒消耗量还大大低于北美和欧盟。根据统计, 2015 年中国吨钢钒消费量为 0.045 公斤,低于北美和欧盟的 0.102 和 0.070 公斤,略高于印度的 0.032 公斤。因此,从吨钢钒消费量来看,国内钒消费量仍有较大空间。
值得一提的是,就目前国内的钒市场格局,攀钢钒钛在国内占据绝对主力,产能、产量在全球范围内也均位列第一。2016年钒制品产能(折合为V2O5)为4万吨/年。此外,河钢承钢、建龙钢铁、 德胜钢铁、 川威钢铁等也是钒制品主要生产企业。
此前的8月23日晚间,暂停上市近一年半的*ST钒钛公告,公司股票自8月24日其恢复上市,当日起撤销股票交易退市风险警示,证券简称由“*ST钒钛”变更为“攀钢钒钛”。
恢复上市首日,股价没有涨跌幅限制,攀钢钒钛早盘开盘便暴涨逾32%,随即临停;10点30复牌后,股价再度冲高逾42%。截至当天收盘,攀钢钒钛涨股价为3.84元/股,上涨25.08%。
10月8日,攀钢钒钛还曾发布股票交易异常波动公告,连续3个交易日收盘价格涨幅偏离值累计超过20%。中信建投证券在9月17日的一份研究报告中指出,作为纯正稀缺的钒标的,他们认为攀钢钒钛合理 估值在15倍PE(市盈率)左右,目标价5.25元/股。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国内的市场格局短期内或没有较大变化。“大的生产企业环保之前就已经合格,但在目前的环保高压下,申请炉子新增产能并不容易、手续很繁琐。”赵丽丽表示。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