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中国青年报:评论区被“量身定制”了?当心陷入信息茧房
在有些网络平台,同一个视频下,不同用户看到评论区留言却截然不同,这是怎么回事?原来,我们的评论区被“量身定制”了,不知不觉陷入了算法推送所营造的信息茧房之中。
有网友抱怨说,和妻子观看同一条视频时,自己手机的评论区以男性立场为主,而妻子手机的评论区则是以女性立场为主。
评论区展现出两个完全对立的观点,让不少网友感到脊背发凉,纷纷表示自己也遇到过相似的情况。
随着算法技术不断深度介入,根据用户画像、浏览取向进行“量身定制”的信息推送方式,存在于用户被动接收和自主浏览网络信息的很多场景之中。
而本应是观点碰撞之地的评论区,随着算法技术的入侵,“差别”的大门被关上,评论区向你推送的评论都在支持你的观点,告诉你:“你是对的!”不同观点、不同世界之间被筑起了厚实的墙壁,使网络用户深陷信息茧房之中。
信息茧房一词出自哈佛大学教授桑斯坦所著的《信息乌托邦》一书,指的是公众只注意自己选择的东西和使自己愉悦的领域,久而久之,会将自己置于像蚕茧一般的狭小天地之中。
在新媒体环境下,算法技术更是加剧了信息茧房的形成。兴趣偏好不同的网络用户被贴上了内容各异的标签,接受着算法技术安排的外界信息“投喂”。
如此往复,人们所接触的信息会越来越单一,知识面也将停止向外扩展,思考能力会停滞不前,甚至失去辨别真相的能力,犹如井底之蛙,将自己束缚在“茧房”当中,自以为手握的就是真理。
当算法技术连评论区都不放过时,信息茧房破坏思维多样性的情况将会愈演愈烈。在讲男女关系的视频下,男性用户看到的评论向着男性,女性用户看到的评论则向着女性;在讲亲子关系的视频下,父母一辈的中老年用户看到的评论是“父母不易”“子女不孝”,青年用户看到的评论则是“父母的言论让人窒息”……
评论区是不同观点自由表达的场所,也是洞察网络舆论的重要入口。我原以为评论区的评论是按照点赞量进行排序,不同的观点可以在评论区“交手”,但在算法的操控下,不同网友的评论区千人千面,每个网友优先看到的都是与自己意见一致的同质化评论,长此以往,会反复强化用户的自我认知,形成思维固化,越来越偏执。
评论区在这样“被设定”的发展趋势下,将会使社会偏见和分歧越来越大,一旦人们在现实生活遇到持不同想法的人时,便容易吵得不可开交,转而回到评论区寻找认同感,形成恶性循环。
技术是把双刃剑,算法技术也是如此,它在给用户带来信息、提供便捷的同时,也摸清了用户的喜好和认知,精准推送,投其所好,蒙蔽了用户的眼睛。
破除“茧房”的壁垒,要从法治层面对算法技术的使用加以约束,使算法技术服务于人的作用大于束缚于人。
作为万千网络用户中的一员,也要有“破茧”意识,勇于突破“茧房”束缚,敢于跳出舒适圈,保持警醒,兼听则明。
和而不同才能美美与共,评论区也本应如此。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