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我国首部心脏骤停报告发布 | 公众实施心肺复苏有待提高

2023-11-06 06:43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心脏骤停致死、致残率高,是严重威胁人们生命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之一。数据显示,我国每年大约有54万人死于因心脏骤停导致的心脏性猝死,相当于每分钟就有一个人死于心脏性猝死。为什么心脏骤停的致死率这么高?近期,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牵头组织中国心脏骤停与心肺复苏相关领域专家撰写的《中国心脏骤停与心肺复苏报告(2022年版)》(以下简称《报告》)指出,院外心脏骤停,能出院者仅1.2%;使用AED(自动体外除颤器)不足0.1%,旁观者心肺复苏率仅17%。

01

心脏骤停常发生在家中多数有迹可循

心脏骤停是指心脏泵血功能突然终止,大动脉搏动与心音消失,重要器官(如脑、心、肺)陆续出现严重缺血、缺氧,导致生命终止。运动、窒息、疲劳、药物中毒、精神因素等是发生心脏骤停的诱因。

心脏骤停常常在家中发生。《报告》指出,在经紧急医疗服务救治的院外心脏骤停患者中,2012~2019年中国4个城市(北京、郑州、深圳、珠海)发病人群中70.9%是男性,68.4%在家中发病,63.5%为心源性。

有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七大地理区域(东北地区、华北地区、华东地区、华南地区、华中地区、西南地区、西北地区,各区选取1个城市网点)经紧急医疗服务救治的院外心脏骤停患者中,男性占68.1%,发病地点为家中/住所的占76.2%,心源性病因占76.1%,首次监测心律以不可电击心律为主,占89.7%。经紧急医疗服务救治的院外心脏骤停患者中,男性高发年龄段为60~89岁,女性高发年龄段为80~89岁;1~3月、10~12月的发病例数高于4~9月的发病例数;24小时内发病高峰在上午6~9时及下午6时。

《柳叶刀》的一篇文章提到,约一半的心脏猝死患者在事件发生前几分钟或几小时内有心脏骤停前的警示症状。《柳叶刀》子刊刊登的一项研究表明,心脏骤停警示症状男女有异,胸痛与呼吸困难在男性中最多见,而在女性中仅呼吸困难最多见。因此,有呼吸困难、胸痛、大汗、放射痛、恶心/呕吐、头晕或晕厥等都是预警信号,应予以重视,及时呼叫救护车,呼叫急救系统的患者生存率大大提高。

02

院外心脏骤停生存率低旁观者心肺复苏使用不多

发生心脏骤停后的4分钟内实施心肺复苏是挽救生命的黄金时间,生存率可高达49%~75%。之后每延迟1分钟,患者生存率就下降7%~10%。而院内急救往往比院外的效果好。

《报告》指出,2020年,中国七大地理区域经紧急医疗服务接诊的院外心脏骤停发病率为97.1/10万,较以往有报道的部分地区数据有明显上升趋势。院外心脏骤停患者的存活出院率仅为1.2%,神经功能预后良好率为0.8%,近十年来改善不够明显。

《报告》还显示,院内心脏骤停患者的存活出院率明显升高。中国七大地理区域成人院内心脏骤停的发病率为8.4‰,存活出院率为9.4%,神经功能预后良好率为6.7%。

为什么院内急救比院外效果好?2020年的数据显示,中国七大地理区域接受心肺复苏的成人院内心脏骤停患者中,在首次监测心律为可电击心律的患者中,除颤率为88.1%;高级气道实施率为70.3%,肾上腺素的应用率为87.1%,行目标温度管理的比例为0.5%,进行体外膜氧合(ECMO)的比例为0.2%。

除医院救治外,旁观者心肺复苏是抢救心脏骤停的主要手段。《报告》显示,2020年,中国七大地理区域(各区选取1个城市网点)经紧急医疗服务救治的院外心脏骤停患者中,紧急医疗服务的反应时间中位数为12分钟,公众(旁观者)实施心肺复苏的比例为17.0%,旁观者AED使用率小于0.1%,院前气管插管率为30.7%,院前肾上腺素使用率为71.3%。这也是导致院外急救成功率不高的原因之一。

图片来源:央视新闻

03

合理治疗+健康的生活习惯是护心良方

那么,有什么办法可以提前预防心脏性猝死的发生呢?《报告》指出,心脏性猝死的一级预防是针对心脏性猝死高危但尚未发生心脏骤停或致命性心律失常的人群,采用一定的治疗措施,以降低发生心脏性猝死的风险。

心脏性猝死的二级预防是针对经历过心脏骤停或致命性心律失常的人群,采用治疗措施以降低再次发生心脏性猝死的风险。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是目前预防心脏性猝死最为有效的干预措施。

另外,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发表的一项研究显示,保持好七项心血管健康指标,有助于降低心源性猝死风险。这7项心血管健康评估指标包括吸烟状况、体重指数、饮食、体力活动、空腹血糖、空腹总胆固醇和血压。该研究将具有0~2项、3~4项、5~7项理想心血管健康指标者被分别定义为心血管健康状况较差、心血管健康状况中等、心血管健康状况理想。

与那些心血管健康状况一直较差的人相比,只要使自己的健康状况中等或理想,其心源性猝死风险就低。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研究人员就猝死的流行病学特征、危险因素研究进展以及预防措施进行了阐述。其中提到,青年人群猝死主要与不良生活方式相关,常见的有过度劳累、精神刺激、饱餐、饮酒、大量吸烟以及寒冷等。保持健康生活方式,美国心脏协会曾发布“健康生活8要素”:不吸烟,体重正常,规律运动,健康饮食,血压、血脂和血糖正常,健康睡眠。

转载请注明来源保健时报微信公众号

本文封面图片及文内图片来自版权图库

记者 || 董超

原标题:《我国首部心脏骤停报告发布 | 公众实施心肺复苏有待提高》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