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超级中国县|湖州德清:从地理信息“达沃斯”到中国“智驾之城”
“全国涉及地理信息产业的园区还是比较多的,但德清这个招牌确实比较亮。”
宽凳科技是一家做车联网、高精地图的企业,2017年创立。德清公司的总经理徐增涛告诉澎湃新闻记者,专门把地理信息作为一个大产业去做,德清在全国属于独一份。
这座位于浙江省湖州市的德清地理信息小镇,一座座现代化产业大楼拔地而起。国际会议中心、国际展览中心、地理信息科技馆、人才公寓、德清地理信息小镇篮球场等一大批基础设施相继建成并投入使用,40万方的银泰商业城和杭州至德清的地铁正在建设中。小镇已引育千寻位置、浙江国遥、浙江中海达等各类“地理信息+”企业430余家,形成了涵盖地理信息数据获取、处理、应用、服务等的完整产业链。2023年小镇营收预计将超300亿元。
德清地理信息小镇,一座以地理信息为标识的现代化科技新城已经基本建成,并在业内擦亮招牌,赢得美誉。
地理信息小镇夜景。德清县委宣传部供图
然而,十多年前,小镇所在地还是一片农田耕地。如何在十年的时间里,从鱼塘田地迅速成长为地理信息领域的“达沃斯”?翻天覆地的变化是如何发生的?“德清模式”能否复制?未来的发展方向是怎样考虑的?10月底,澎湃新闻记者走进德清地理信息小镇进行深入调研采访。
成功争取到浙江省地理信息产业园落户
作为十多年前谋划打造浙江省地理信息产业的主政官员,陈建国已经从浙江省测绘与地理信息局局长职位转岗人大常委岗位后退休,依然在关心和思考浙江省地理信息产业和产业园(德清地理信息小镇)的发展。澎湃新闻记者在杭州见到了陈建国,他告诉记者,德清地理信息产业的发展要从2009年的新一轮机构改革说起。
在这一轮机构改革中,浙江省测绘局在全国率先更名为浙江省测绘与地理信息局,增加了引导培育地理信息产业发展等七项行政管理职能。“当时各个省份都很重视,北京、山东、四川、江苏等省市也在筹划地信产业园。”陈建国说。
彼时,已是工业强县的德清恰好也在谋划转型,成立了科技新城。起初,考虑做金融后台服务、信息经济、文化创意,但到底往哪个方向转也在调研当中,并未确定。
在这一过程中,德清了解到浙江省准备布局地理信息产业,多次来与省测绘与地理信息局对接。
事实上,当时也有几个其他可选的区域。陈建国回忆,当时组织班子开展了选址调研,调研组先后到富阳、滨江、杭州城西、临安青山湖、良渚等地与当地政府和管委会进行接洽商谈。但由于用地指标、地价等多种原因,致使产业园地址一时无法选定。
而德清做了充分准备。当时的县领导带领科技新城和县政府相关部门领导,以及科技新城整体规划、可用地指标、空间规划指标等详细的图表数据和招商引资的优惠政策,积极推荐科技新城。科技新城的一整片土地可用来发展,靠近杭州也有区位优势,这与产业发展的思路符合。从可拓展的空间、区位优势、环境人文等综合因素考虑,德清是适合发展这一产业的。
经过多轮的磋商博弈,2011年5月,浙江省测绘与地理信息局与德清县政府签订合作框架协议,共建地理信息产业园。5月24日,浙江省地理信息产业园落户德清启动建设。
积极引进国际元素,为地信“达沃斯”铺垫基础
如何建设一片新产业,几方对这个问题的认识起初也是懵懂的。
在陈建国看来,德清做对了几件事。首先是产业园区的合作形式,选择了行业主管部门和地方政府合作共建的方式,充分发挥各自优势。行业主管部门在产业发展的规划、招商引资的推荐、产业支持政策上具有优势,而地方政府的优势在于可以出台各种财税金融产业政策,在行政区域范围内,拥有调动各方资源的能力。“因此,我们设置了双组长来主导地理信息产业发展的领导小组。”
另外,是产业园建设发展的定位。采取了“三高”方式,即高层次谋划、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
产业园虽然建在县里,但建设发展的目标是全球测绘地理信息的“达沃斯”小镇,按照这一目标进行谋划,积极引进和集聚国际国内资源要素。
陈建国说,一开始就没有将产业园定位为一个工业园区,而是作为德清城市的一部分,而且是一座现代化科技新城。为此,产业园在用地性质上,选择商业用地和科技用地。结合地理信息产业本身的特点,邀请德国的罗兰贝格公司做总体战略规划,新加坡CPG公司做产业园建设规划。
地理信息小镇一角。图 澎湃新闻记者彭艳秋
“当时做了几个方案,在莫干山开过一次企业家座谈会,邀请全国一百多家企业负责人参加会议,听取他们对产业园建设发展的建议和意见,还请企业家对园区的设计方案进行评判投票。”
而高标准建设上,为建成高品质的、具有标识性的城市楼宇,选择了国内著名的建筑企业参与产业园的建设施工,保证产业园的每一处建筑具有现代化城市应有的品质。与此同时,各方也在积极争取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及省政府在政策上给予的支持。
从画大饼到“以商引商”
“最大的困难还是如何引进项目,怎么把人气聚集起来。”
作为从无到有的产业,化解招商引资的难题,聚集人气始终是重中之重。德清将全国地理信息领域的优质企业,列出清单,挨家挨户去走访。虽然德清拥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及区位优势,但一切也并非想象的那样容易。
起初,没有产业基础,楼宇也未建好,只能给企业“画大饼”,在一张蓝图上为企业描摹未来的规划。
“当时园区都是一批热血澎湃的年轻人,工作很有干劲儿,我们当时有句口号,‘我将青春铸新城’,现在想起来还是很有激情。而且省测绘局不仅仅谋划建设,天天也和我们一起出去招商。那么多人就为了这一个梦想,每个干部都敢于去创新敢于去闯。”湖州莫干山高新区地信发展中心主任汤献国告诉澎湃新闻记者,那段时期,除了积极引进国际元素,生产、生活、生态各方面都同步规划。2011年10月,首批签约18家地理信息企业,拉开了地信企业纷至沓来、入园兴业的序幕。
湖州莫干山高新区前党工委委员章伟忠告诉澎湃新闻记者,当时有一家做北斗数据服务大众的企业,准备在全国各地放基站,接收北斗卫星数据。但到部分区域,被投诉非法测绘,项目难以推进。企业问园区能否帮两个忙,一是到各地去放基站时帮助赢得当地测绘部门的支持配合。二是需要申报甲级资质。“在地信小镇的努力争取下,国家局进行指导省里一起参谋,这家企业的甲级资质顺利提前办好。企业被打动后将研发总部落在了小镇。”
干事创业的氛围逐渐吸引了不少企业。2014年6月至9月,四纵三横的产业园道路框架基本拉出,引进了浙江国遥、浙江正元、浙江中海达、中测新图等地信龙头企业超80家,2015年当年税收破1亿元。
德清政府的主动服务让企业印象深刻。
浙江合信地理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下称“合信地理”)在招商政策的吸引下,将总部落在了德清。总经理朱正荣说,政府基本每年都会组织一到两期的企业组团赴外地院校招聘、吸引人才活动,费用政府承担,企业报名申请参与,基本形成惯例。
只有进来的企业发展好了才能对接下来的招商引资形成良性循环。为此,德清没少下功夫。
考虑到企业刚来对这里的程序不熟悉,注册公司都很难,管委会“一条龙”代办,只要手续材料齐全了,不用跑腿都能给办。慢慢很多入园的企业不是政府招商人员捕捉来的信息,而是“以商引商”。德清将自己的口碑建立起来的同时,企业将自己的上下游客户带入园区。“朋友介绍来的,他感到很放心,这样我们的招商队伍也扩大了。”
宽凳科技签约入驻以来,对园区的效率也颇为认可。
徐增涛说,开始装修时,按照以往其他地方的经验,预留了一周时间做新办公区入场前的审批流程。在德清这里,只用了一天,就走完了所有流程。
“企业和政府之间其实就是这些看似很小的事衔接起来的。政府的契约精神、灵活度,对企业很重要。提高双方的效率、节约时间,对企业来说是珍贵的,这样可以有更多的时间用在研发和业务发展。”
打造生态,留住人才
在留住人才上,德清也动了很多脑筋,下了大力气。
德清与杭州协调,在杭州设置了科创飞地,作为德清招商引智、吸引人才的“前站”。
此外,德清建设了约两千套的人才公寓,筑巢引凤,打造好企业经营的配套设施。也与全国很多高校签订了人才培养建设的协议,小镇可以作为有测绘地理信息专业的高校大学生实习基地,并且与武汉大学、湖州市技师学院等院校合作创办技术转移中心或地理信息专业。德清建立了一项专门基金,由企业协会自主发起,德清本地的孩子,只要被测绘地理信息类的专业录取,每学期本科5000元大专4000元的补助,后来报名人多了,变成每学年。“地理信息学子奖学金”持续多年,现在有三分之一的学生都回到地信小镇,进入企业工作。
小镇的人才配套政策,已经迭代到了5.0版本。“不仅仅要有政策,更要兑现承诺,将文件落地。”南太湖精英计划、莫干山英才计划等政策的及时落地也让小镇的政策执行力得到企业的认可。
汤献国说,除了好政策留住人才,他们还有一个法宝。“组织企业每个礼拜登山。一大群企业从外面过来这里,都比较寂寞。我们组织大家边登山边聊天,很多企业家在一起有很多交流。关键还是看人才之间的接触,和他的关联,给他带来的感受。靠感情维系高端人才,做好服务防风固沙,高端人才留住以后,会有一批人才跟随他。”
为了更好地服务企业,地信小镇还成立了创新综合服务体,将企业刚需的无人机、数据采集车等仪器放在综合体中,企业可以优惠购买服务。“以前是每家每户打口井饮水,现在造了一个大水池。招商重视政策的同时更加重视环境。我们就将整个产业环境和生态打造好。”章伟忠说。
这些努力,都取得了相应的成效。2015年6月,德清地理信息小镇成功入围省首批37个特色小镇创建名单,自2016年起连续6年获评优秀小镇。2018年9月,小镇被成功命名为省级特色小镇。2018年11月,首届联合国世界地理信息大会在小镇成功召开。2019年,入选省级特色小镇亩均效益领跑者,并连续三年获“领跑者”称号。
二次创业,打造中国“智驾之城”
地理信息产业招牌已经擦亮,德清却并未停下脚步,还在“二次创业”。
“测绘是个小产业,但地理信息技术和其他技术融合跨界之后,天空非常广阔。自动驾驶、智慧交通等,都离不开高精地图,因此也是国家战略性的高技术产业。一定要跳出地理信息来看地理信息。”陈建国说,要从产业生态上进行搭配。
德清正在延伸地理信息产业的触角,将地信延伸形成“地信+”产业生态,目前聚焦在与自动驾驶有关的领域。
“我们要打造第二张名片,打造中国‘智驾之城’。”汤献国说。
首届联合国世界地理信息大会在德清召开后,德清紧紧围绕“地理信息”和“全域开放”两大特色,谋划“地理信息+车联网”跨界融合发展。重点围绕产业生态培育、基础设施提升、场景应用丰富、标准规范健全、运营模式创新等方面谋求突破,先试先行。2019年,德清获批成为浙江省唯一的省级自动驾驶与智慧出行示范区。依托德清全国领先的车联网基础设施公共环境,研究梳理并积极吸引车联网上下游企业。
经过近几年的努力,德清逐渐在智能网联汽车领域形成了一定的产业基础与社会影响力,在全国示范区建设中呈领先态势。
占地172亩的德清智能网联汽车测试场目前是浙江省唯一同时满足单车智能和智能网联测试的公共测试场。目前,德清已实现全域949.3公里道路开放测试,累计完成智能化道路改造181.6公里,覆盖城区“四镇五街道”的沿线公路和全国90%以上的道路工况及交通场景,是全国开放测试里程和车路协同里程最长的城市。同时,德清还建成了全域覆盖的5G通信网和高精度地理信息网。2023年4月,浙江(德清)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获工信部批复,是工信部批复支持创建的第五个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也是全国首个县域为主体创建的车联网先导区。
与此同时,传统测绘企业也在积极拥抱市场,探索与社会进行合作,去市场争取订单。
“地理信息产业要广泛应用于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所以必须和其他行业产业融合发展,才能做得更大。园区也鼓励企业去做应用场景的探索和应用创新,并且协调县内部门拿出一些典型场景让园区企业去创新。”汤献国说。
合信地理2009年就将无人机航摄技术应用到电力勘察等测绘领域,在行业中属于早期进入者。朱正荣说,原先大多数企业是为政府服务,希望接下来能更多为百姓服务,这样才能做得更好。
朱正荣与同行探讨企业业务转型升级。受访者供图
“这几年这个行业的从业者思维都在变化,不变化的话,跟不上市场发展的形势。经过国产厂商产品性能的提升,目前行业的技术壁垒相对减弱。以前大家都绑定政府,强调为政府做什么,现在大家更多思考的是社会需要什么。视野已经不局限测绘。”
小镇也在引导企业去做不同的方向,形成内部的合作。把好的企业引进来完善本地的产业生态,延长产业链,形成健康的发展。
“我们前期做了十多年的工作,政府搭了很多台,就是为了产业发展。像下围棋,这颗棋子落下,可能背后是一个更大的布局。”陈建国说。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