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专访|马蒂斯美术馆馆长:他的艺术遗嘱,包含对中国文化的爱
“马蒂斯的马蒂斯”目前正在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馆群上海空间(上海UCCA Edge)举行。《澎湃新闻·艺术评论》近日专访了法国北方省省立马蒂斯美术馆馆长和首席策展人帕特里斯·德帕尔普(Patrice Deparpe)。
德帕尔普说:“马蒂斯对中国文化尤感兴趣,他将从中国历史服饰中汲取的灵感,转化为他为斯特拉文斯基的《夜莺之歌》创作服装;在他的床上方挂着一块刻有中国书法的匾额。他用中国式的笔墨创作肖像。在生命的最后,马蒂斯写道,‘为了获得良好的训练,年轻画家应该坐上飞机,去探索中国,那将是美妙的。’”
法国北方省省立马蒂斯美术馆馆长和首席策展人帕特里斯·德帕尔普(Patrice Deparpe)。 资料图
此次展览的展品来自野兽派艺术巨匠马蒂斯的家乡法国北方省省立马蒂斯美术馆。这座美术馆馆藏核心是马蒂斯去世前两年,捐赠的一批自己收藏的作品,这也是马蒂斯生前唯一落成并亲自参与策划展陈的美术馆。展览标题“马蒂斯的马蒂斯”暗示了背后的“策划者”正是马蒂斯本人。他的家乡正是马蒂斯美术馆所在的勒卡托-康布雷齐,马蒂斯的家族在此附近从事纺织业300多年,色彩丰富的纺织品围绕着马蒂斯的青年时代,并将激励他一生。
法国北方省省立马蒂斯美术馆
澎湃新闻:法国北方的勒卡托-康布雷齐的马蒂斯美术馆位于马蒂斯的家乡且由马蒂斯亲自选择作品过问展陈,马蒂斯美术馆与其他博物馆的马蒂斯馆藏有何区别?马蒂斯亲自选择作品相对侧重什么?
德帕尔普:“二战”结束后,勒卡托-康布雷齐的民选代表团拜访马蒂斯,希望以他的名字命名镇上的学校。马蒂斯非常感动,萌生了为故乡市政厅捐赠作品的想法,300年来,这是他所有祖先生活的地方。最后,他决定捐赠他个人收藏中最重要的作品。这些作品是他一直保留在身边的,包括他作为艺术家的早期直至最后的作品。这些作品是他最珍爱的、不愿意出售的,展现了他的艺术历程的全面视角,记录了他的研究、成功甚至是失败。
马蒂斯深度参与了美术馆的筹建工作。他不仅选择了艺术品,还设计了未来这座美术馆的布局,既考虑了年代顺序,也考虑了他所讨论的不同主题。他是如此的投入,以至于每件作品的悬挂高度、空间和组画构图都是他自己选择的。
因此,这个博物馆作为他一生工作的见证,是他一生创作的艺术遗嘱,在世界上绝无仅有。
法国北方省省立马蒂斯美术馆内景
澎湃新闻:马蒂斯以“野兽派”为人熟知,展览也以“野兽派的革命”呈现其演变,“野兽派”是如何从不被认可到渐渐被接受和喜爱的?
德帕尔普:当一个新的艺术运动出现时,创造革命和改变是一种常态,需要时间来适应。
在当时,法国被一种非常具象的古典主义所统治,这一风格在艺术学院里被教授,它是官方的参考标准。年轻艺术家开始质疑这种传统绘画方法,通过发明点彩主义,引入了一种激进的现代性。马蒂斯实践了点彩主义,但他将自己的研究推向更远,以纯粹的颜色平涂绘画,使颜色从绘画中解放出来,并希望更多地强调颜色所产生的感觉。他于1905年创作的妻子肖像(《戴帽女人》)在巴黎秋季沙龙(Salon d'Automne)上展出,引发了彻底的不解和巨大的丑闻,从而诞生了野兽派(Fauvism)。
马蒂斯,《戴皮帽的玛格丽特》,1914年于巴黎,布面油彩,82×65 cm。法国北方省省立马蒂斯美术馆,勒卡托-康布雷齐。玛丽·马蒂斯遗赠,2002年,Inv. 2002-3。图片由法国北方省省立马蒂斯美术馆,菲利普·伯纳德提供
购买马蒂斯第一批野兽派作品的主要是外国收藏家(美国人和俄罗斯人); 他们没有成见,比法国收藏家更开放。因此,对于新一代艺术家而言,他们需要理解并利用这种注重色彩的方式,以便逐渐让公众习惯并接受它。当马蒂斯晚年发明“剪纸艺术”时,也发生了同样的现象。他被嘲笑、诽谤,很少有人理解这项艺术发明的重要性,尽管这将影响到20世纪后续的艺术家。马蒂斯知道创新的难度,他甚至写道:“我知道很久以后,我们才会意识到我今天所做的事情与未来有多么一致……”我想,马蒂斯是一位有远见的艺术家。
=·马蒂斯,《自画像》,1918年1月1日-16日于尼斯市,布面油彩,65.5 × 54.3 cm。玛丽·马蒂斯捐赠国家,巴黎奥赛博物馆, 存放于法国北方省省立马蒂斯美术馆,勒卡托-康布雷齐,1978年,Inv. RF 1978-33。图片由法国北方省省立马蒂斯美术馆提供(DR)。
澎湃新闻:在野兽派形成的过程中,我们看到西涅克(Paul Signac)、安德烈·德兰(Andre Derain)、弗拉芒克(Maurice de Vlaminck)、马尔凯(Albert Marquet)等同行者,他们之间有着怎样的交往和互相影响?
德帕尔普:1892年,马蒂斯在巴黎装饰艺术学院认识了马尔凯和贾曼恩(Henri Manguin),他们一起学习。弗拉芒克应马蒂斯之邀在1905年的沙龙上展出作品,无疑是他将马蒂斯引入了非洲艺术,这对马蒂斯野兽派作品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
1904年,西涅克将马蒂斯带到了圣特罗佩,对马蒂斯的生活产生了重要影响。当时,马蒂斯正经历艺术生涯的艰难时期,甚至考虑放弃绘画。圣特罗佩重新激发了马蒂斯对艺术的热情。
尽管野兽派仅存在短短几年,但这些艺术家建立了持久而牢固的友谊。马蒂斯不想局限于某一特定的艺术运动,而是更愿意继续他的艺术研究,追求绝对,使他走上一条独特而独立的道路。
马蒂斯,《科利尤尔,太阳街》,1905年夏 ,布面油彩,46.2 × 55 cm 。法国北方省省立马蒂斯美术馆,勒卡托-康布雷齐,地区美术馆购藏基金和遗产基金支持购藏,1996年,Inv. 1996-3-4。图片由法国北方省省立马蒂斯美术馆,菲利普·伯纳德提供。
澎湃新闻:“野兽派”之后,塔希提、尼斯给马蒂斯带来了什么?马蒂斯画面中,纯粹的色彩从何而来?
德帕尔普:“颜色从何而来”这个问题非常重要。人们通常认为马蒂斯在法国南部定居时发现了色彩。这不准确。
马蒂斯童年时,在他北方省的家乡发现了色彩。马蒂斯出生在一个致力于纺织工业的地区。他本人是一个悠久的织工家族的继承人,他的家族在勒卡托-康布雷齐 (Cateau-Cambrésis)附近从事纺织业300多年。
展览现场,“马蒂斯与织物”部分
五彩的丝绸、染色的亚麻布……色彩丰富的纺织品围绕着马蒂斯的青年时代,并将激励他一生。未来,他将收集来自世界各地的纺织品,这是他创作中必不可少的颜色和形状的“图书馆”。
亨利·马蒂斯,《弹鲁特琴的女子》,1949年5月14日-1950年10月23日,羊毛,哥白兰制造厂根据马蒂斯的设计图稿采用直立式经纱织造而成,158.5 × 212 cm,艺术家自留版2/2。法国北方省省立马蒂斯美术馆,勒卡托-康布雷齐 。亨利·马蒂斯捐赠,1952年,Inv. 1952-64。图片由法国北方省省立马蒂斯美术馆,佛洛里安·克莱奈芬提供。
定居尼斯后,马蒂斯发现了太阳和光线对颜色的作用。他希望能在尼斯的蔚蓝的天空和热烈的阳光下工作,这为他提供了所需的光线。
对马蒂斯而言,塔希提之行发生在一个艰难的环境中。他对自己的绘画产生了怀疑。因为手臂受伤,医生禁止他工作数月。塔希提之行旨在寻找新的灵感,这个被称为人间天堂的地方找到新的光明。
马蒂斯,《塔希提岛之窗或塔希提岛II》,1935年12月18日-1936年3月15日于尼斯市,布面不透明水彩和蛋彩,238×183 cm。法国北方省省立马蒂斯美术馆,勒卡托-康布雷齐。艺术家捐赠,1952年,Inv. 1952-63。图片由法国北方省省立马蒂斯美术馆,菲利普·伯纳德提供。
那是1930年,对于一个60岁的老人来说,这是一次非常漫长的旅程。他首先来到纽约,然后乘火车穿越美国,再乘船到达旧金山。在塔希提岛,马蒂斯发现了耀眼的光芒、纯净的泻湖和茂密的植被。他在潜水等经历中产生了强烈的灵感,这些灵感后来将成为他作品的一部分,尤其在剪纸艺术的创作中。
马蒂斯,《水族缸里的游泳者》,1947,阿诗布纹纸上镂花版版画,42 × 65 cm,法国北方省省立马蒂斯美术馆,勒卡托-康布雷齐,爱丽丝·特利亚德捐赠,2000年,藏品编号 2000-2-53(12)。图片由法国北方省省立马蒂斯美术馆,菲利普·伯纳德提供。
澎湃新闻:两次世界大战给马蒂斯带来怎样的影响?这些影响如何体现在作品中?
德帕尔普:马蒂斯出生在一个经常受战争影响的边境地区,战争(马蒂斯经历了三次)给当地居民带来了深刻的创伤。
“一战”期间,马蒂斯想入伍当兵,但因为年老体弱被拒绝。他通过销售自己的作品,为红十字会筹集资金,以送食物给被占领的家乡勒卡托-康布雷齐的居民。在他这一时期的作品中,黑色占主导地位,形状通常是几何的、刚硬的。即使他否认,其中某些作品也与抽象艺术相近。
马蒂斯,《佩利夫人肖像》,1936年,水彩纸上炭笔,66.7×51 cm。法国北方省省立马蒂斯美术馆,勒卡托- 康布雷齐。艺术家捐赠,1952年,藏品编号 1952-56。图片由法国北方省省立马蒂斯美术馆提供(DR) 。
“二战”对马蒂斯而言是一次巨大的冲击。尽管可以,但他拒绝流亡。
1941年,他从癌症中幸存,被认为是“奇迹”,此后他很难康复。他意识到自己可能一夜之间死去,对于时间和生命的紧迫感让他致力于对绘画艺术的深入研究,以达到理想中的最高境界。这些激烈的实验(正如他所说的蓬勃发展)促使他画出了《太阳之间的室内》(Intérieur aux barres de sonil),这件作品被许多当代艺术家认为是现代艺术的开端。
亨利·马蒂斯,《阳光透过窗格照进室内》(《太阳之间的室内》),1942年10月22日-23日于尼斯市,布面油彩,73 × 50.3 cm。法国北方省省立马蒂斯美术馆,勒卡托-康布雷齐。地区美术馆购藏基金支持购藏,1995年,Inv. 1995-5。图片由法国北方省省立马蒂斯美术馆,菲利普·伯纳德提供。
这个“评价”也让他在1944年开始走上了剪纸之路。此时,他的妻子和女儿因为参加法国共产主义抵抗组织,而被盖世太保逮捕并遭受酷刑,他的女儿在被送往集中营的火车上逃脱。
马蒂斯希望通过他的作品为观者带来一丝安慰和快乐,以此来消解战争的恐怖。
马蒂斯,《葡萄树》彩绘玻璃草图,1953年于尼斯市,布面裱贴纸上炭笔和不透明水彩纸剪贴,290 × 115 cm。皮埃尔·马蒂斯捐献国家,巴黎奥赛博物馆,存放于法国北方省省立马蒂斯美术馆,勒卡托-康布雷齐 ,1982年,Inv. RF 38908。图片由法国北方省省立马蒂斯美术馆,菲利普·伯纳德提供。
澎湃新闻:马蒂斯与毕加索是20世纪最重要的艺术家,他们的关系亦敌亦友。在您看来,他们之间有着怎样的联系?
德帕尔普:这两位艺术家之间的对话构成了20世纪现代艺术的基础。
他们相遇在1905年。当时马蒂斯35岁,毕加索24岁。他们一个内向、矜持,像是教授;另一个外向,但法语讲得不好。两人都向斯坦因夫妇出售了一幅作品,格特鲁德·斯坦因(Gertrude Stein)和她的哥哥里奥·斯坦因(Leo Stein)是具有远见的收藏家。
亨利·马蒂斯(Henri Matisse,1869-1954) 右:巴勃罗·毕加索(Pabol Picasso,1881-1973)
二人日后常在斯坦因家的沙龙聚会交流,1906年在斯坦因家的一次晚餐,马蒂斯向毕加索展示了他刚购买的一尊刚果小雕像,这或是毕加索第一次了解非洲艺术。这位西班牙艺术家整夜对着这尊雕像,原始艺术的启发及创作意识的革新迫使毕加索重新思考自己的创作方向。隔年《亚维农少女》(现藏于纽约现代艺术美术馆)开启了他立体主义的序章。马蒂斯则回应了这种激进主义,为俄罗斯商人、收藏家谢尔盖·新金绘制了大型装饰画《舞蹈》。
这两位艺术家也经常交换作品,比如,毕加索收藏了马蒂斯女儿的肖像《玛格丽特(Marguerite ,1907)》,马蒂斯则选择了毕加索的一幅静物《水壶、碗和柠檬(Bowl and Lemon,1907)》。几乎彼此的每一次艺术进步,都会得到另一位的回应。
马蒂斯,《玛格丽特》,1907 (非此次展览展品)
毕加索,《水壶、碗和柠檬》,1907 (非此次展览展品)
他们几乎主宰了艺术界,最初的竞争关系转变为尊重和友谊。马蒂斯送给毕加索一只鸽子,毕加索将其绘制为和平的象征。马蒂斯的剪纸艺术也让毕加索惊叹不已。
1954年11月3日,马蒂斯去世。毕加索没有参加他的葬礼。甚至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他没有接马蒂斯的女儿玛格丽特打来的电话。但毕加索绘画作品,以表达对马蒂斯的敬意和伤感,并说:现在我还能和谁谈论绘画呢?”
毕加索,《画室》,1955;1955年毕加索买下了距戛纳不远的别墅。画面描绘了别墅中的大画室,画中空无一人,似乎表达着斯人已逝的空寂。或许,这是毕加索对马蒂斯这位故友逝世最温情的道别(非此次展览展品)
艺术出版人、评论家特利亚德(Tériade)是两位艺术家的朋友,他收藏了大量作品,并捐赠给了法国北方省省立马蒂斯美术馆,这使我们能够在展览中阐明他们的关系。
展览现场,贾科梅蒂作品《特利亚德肖像》
澎湃新闻:马蒂斯有一些黑白墨水作品,带着中国画的元素,你认为他是如何理解东方艺术的?
德帕尔普:马蒂斯首先是一位具有全球视野的、普世的艺术家,他敞开胸怀迎接世界,对各种文化充满热情,对人类历史充满好奇。他对中国文化尤其感兴趣。他收藏的纺织品说明了这种兴趣。他将受中国历史服饰的启发,为斯特拉文斯基的《夜莺之歌》创作服装。他收集来自中国的物品,在他的床上方挂着一块刻有中国书法的匾额。
1951年的马蒂斯
有一个元素清楚地说明了马蒂斯对中国文化的兴趣——书法。他挑战自己以掌握笔墨技术。他使用白描线条创作肖像,并为《爵士》(Jazz)等艺术书籍绘制插图。
马蒂斯,《凯西亚的大头像》,约1950- 1951 ,BFK里夫布纹纸上飞尘蚀刻版画
除了技术层面,马蒂斯还热爱并钦佩中国的文化与智慧。他经常引用中国绘画大师的一句话,“画好一棵树,必须与它一同成长”。马蒂斯解释说,要画好树叶,你必须感受到风穿过树叶的感觉。
在生命的最后,马蒂斯写道,为了获得良好的训练,年轻画家应该坐上飞机,去探索中国,“那将是美妙的。”他说。
展览现场
澎湃新闻:您在此前的采访中说,马蒂斯是普世的,马蒂斯的艺术是可以共情的。当下如何再看马蒂斯?
德帕尔普:这是马蒂斯的伟大之处,他的作品面向所有人、向所有人诉说。马蒂斯加入了众多推动艺术进步的艺术家行列,成为永恒,他既极其现代又完美经典。马蒂斯一生都想发明“新的艺术符号”来丰富他的语言,以便与每个人交流。他想传达的信息很简单——带来快乐、幸福、慰藉和平静。这些讲主题继续与所有观看马蒂斯作品的人交流,无论年轻还是年老,无论专业人士还是业余爱好者。
此前,北京“马蒂斯的马蒂斯”展览现场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