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师者|深山里的代课教师:从教36载,最大愿望是退休前转正

澎湃新闻记者 李思文 实习生 朱娜
2018-10-11 08:08
来源:澎湃新闻
教育家 >
字号

吴艺伟年轻时和学生们的合影。受访者供图

吴艺伟是湖南凤凰县禾库乡补丁村九龙小学的校长,也是这所学校唯一的教师。36年来,他以“代课教师”的身份坚守在九龙小学,把上千名学生送出了深山,进入了县城中学,其中又有数百名学生考到了全国各地的大学。

“我从16岁开始教书,一生都在这山里,与山里的孩子们相依为命便是我的命。”吴艺伟近日告诉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如今已经52岁的他,即将面临退休,最大的心愿就是能在退休前成为一名真正的教师。

深山坚守36年

补丁村位于湘西凤凰县腊尔山深处的禾库乡,盘踞在悬崖峭壁之上,要翻越四座大山才能抵达这个村庄。吴艺伟便是这个村子里土生土长的人。

1982年,刚刚高中毕业一年的吴艺伟,原本打算在县城里找一份工作,但受到时任村支书的邀请,他又回到了补丁村,成为了村小九龙小学的一名代课教师,也是学校里唯一的一名教师。

“我们这里交通不方便,条件又不好,没有老师愿意来,这些娃娃就没有书读。”吴艺伟还记得,当时全校一共有30多个学生,分为三个年级,所有的课程都是他一个上。为了让山里的娃娃以后能跟上城里的教育,吴艺伟除了教授语文、数学,还开设了体育、音乐、美术等课程。

但对他而言,最头疼的课程却是语文,吴艺伟告诉澎湃新闻记者,补丁村位于武陵山的深山里,交通不畅,信息也闭塞,“村里基本上都是留守老人和儿童,他们的交流还都是用苗语,孩子们也都不会讲普通话。”

因此,在上课时,吴艺伟不得不采用“双语教学”,在语文课上每讲一句话就要用苗语翻译一下,“娃娃们如果不会讲普通话,就没办法走出大山。”

在学生们的眼中,吴艺伟既是“老师”,也是“家长”。他告诉澎湃新闻,由于山路崎岖,孩子们每天上学都要走一个小时的山路,早上9点10分上课,一直到中午12点半。上午的课程结束后,趁着学生们写作业的间隙,吴艺伟便匆匆赶回家准备孩子们的午餐,下午2点再继续上课。

日复一日,一晃就是36年。吴艺伟曾想过,等村里有老师了,自己就可以外出打工养家糊口,但36年过去了,他仍然是村子里唯一的教师,唯一的变化就是工资从当年的每月3元钱,涨到了如今的1600元。

吴艺伟坦言,越是贫穷的地方,就越离不开教育,如果不能读书学习知识,这些孩子们就更加走不出大山了,“总要有人来做这件事。”

学生们在吴艺伟家看电视。受访者供图

人生“变形记”

2007年,吴艺伟的人生迎来了一次大的改变,他曾渴望有人关注补丁村,关注九龙小学,给孩子们送来教师和书本。而在这一年,湖南电视台《变形记》的编导找到了他。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变形记》第2季第1辑《不舍的村学》的第一个镜头,对准了湘西大山深处的凤凰县九龙小学。清晨,吴艺伟和学生们一起站立在山头吟诵古诗词,山间云雾缭绕,回荡着师生的欢声笑语。

他作为《不舍的村学》的乡村主人公,与北京的一位小学教师进行了为期一周的生活互换之旅。

短短一周的时间,于漫长的年月中不过是时间轴上的一个小节点,可对于吴艺伟来说,这七天带来的改变却是惊人的。“大城市肯定是不一样的,人家的教学方式,思想观念也比我们都先进许多。”谈起11年前的“变形”生活,吴艺伟至今印象深刻。

唯一的教室是一间破旧的民房,唯一的老师是村民凑钱请来的代课教师,为数不多的学生全是村里的留守儿童……节目播出后,被大山重重包围的补丁村也得以走进大众视野。

教室变好了,原来漏风漏雨的石头房经爱心人士集资建设成了两层楼的民房,学生们的午餐也有了着落。但吴艺伟没想到,这件原本“双赢”的事情,最后成为了自己11年来的心结。

“节目确实把这里变好了,却把我变成了坏人。”吴艺伟说,伴随着节目播出后带来的一系列好的变化,他也成为了评论焦点。“我就是土生土长的补丁村人。”他坦言,节目播出后,“我从哪来”“是否被节目组重金聘请来造假”是被问到的最多的问题,“有口说不清”,至今仍常常受到非议。

更让他难过的是,节目的播出让补丁村得到了关注,却也让当地教育一度陷入漩涡。

学生们每天上下学都要爬过山路,后面的吴艺伟则把免费营养餐一件件挑回学校。受访者供图

最大的心愿是转正

作为一名代课教师,36年来,吴艺伟的工资总是比不得外出打工的同村人。“看着周围人甚至是自家兄弟的生活条件一天天变好,而我家的石头房至今还是危房,每逢下雨就漏水,还是会觉得对不起家人。”

为了补贴家用,吴艺伟常常在寒暑假和周末外出打“小工”,搬砖、和水泥、做临时工,这些活计他都干过。从村里到县城需要坐车四五个小时,吴艺伟说:“每次出去打小工,都要凌晨三点多起床赶路,晚上回到家也常常已经是深夜。”

在吴艺伟的小儿子吴吉斌的童年记忆中,最期待的就是父亲从县城做工回家。“因为父亲每次回来都会给我们买几个糖,可是作为老师,周末也需要备课,感觉父亲很不容易。”因家庭拮据,初中毕业便辍学的吴吉斌如今独自在外打工,早上六点半上班,直到晚上八点下班,一个月有两天假期,只有趁过年才能回家一次。

谈起孩子们,吴艺伟总是有些哽咽,他告诉澎湃新闻记者,孩子们以前上学的学费大多是东拼西凑借来的,但尽管如此,还在没能力让孩子们完成学业,早早就都辍学打工了。他坦言,“我对学生们的教育问心无愧,但对自己的孩子,是真的对不起。”

然而,在吴吉斌看来,自己的父亲为人正直、敢作敢当,是对他最好的教育。“就算穷也要有志气,要知道什么事该做,什么事不该做。”吴吉斌说,不管过去多少年,外界人怎么看待自己的父亲,多年来他还是他,继续守着这些学生,让他们既心疼,又很是自豪。

今年8月,“俞灏明公益图书室暨毕业后第993号公益图书室”落户九龙小学,不仅给九龙小学带来了冰箱、炊具,还有1188册高质量图书、图书室书架,以及书包、文具、体育器材等学习用品。

这让吴艺伟很是欣慰,“他们已经资助我们十多年了,不仅帮忙解决物资问题,还解决了孩子们的午餐问题,让孩子们吃上了丰盛的午饭。”这个资助对吴艺伟而言,更重要的还是一种心灵慰藉,“让我觉得社会还是好人多,人家帮助我,我也要回馈给孩子们。”

“吴老师是个好人,这么多年来村里的孩子能上学都全靠着他,虽然他自己的情况也不好,但还是留在村里教书,为了孩子们付出很多。”多年来,村支书吴求文一直将吴艺伟的心酸苦楚看在眼里,却“心有余而力不足”。

在九龙小学狭小的院子里,有一面升起的五星红旗,吴艺伟特意将其作为自己的微信封面,往下翻看他的朋友圈,全是他和孩子们“相依为命”的真实生活写照。

他告诉澎湃新闻:“我舍不得孩子们,与山里的孩子相依为命便是我的命,但我最大的心愿是能在退休前转正。”

    责任编辑:何利权
    校对:栾梦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