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魔匣”打开,上海故事何以赋“神”
在2023金秋特别的“热度”中,上海打开它一个个如魔匣般吞吐艺境、包容褒贬的剧院、音乐厅、美术馆、艺术仓库,向它的市民与外来游历者,重现其作为亚洲演艺之都,乃至世界性演艺、展陈重镇的繁盛与多元。
“魔匣”还在不断“掀盖头”,这是一个令人多少有点欣慰的消息。北外滩习习江风,将从容拂过友邦大剧院的屋顶。交通银行前滩演艺中心,则在黄浦江水中定格镜像,宛如一幅现代油画。更不要说天天长高不断刷屏的“双子山”旁,拥有3个厅14万平米的上海大歌剧院,将海上文化人曾经痴人说梦的“依山傍水”遐想,落地坐实。就在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举行期间,一些新剧院推出的新晋参演剧目不断爆出口碑,而在更多尚没有被乐迷剧迷关注到的空地,还至少有长滩音乐厅、西岸大剧院等横空伫立或日长夜大,即将从模型变身魔都新景。
北外滩友邦大剧院
一个依然将它宝贵的市井空间让渡给新生艺术地标的城市,是有着巨大艺术需求和艺术潜力的城市,也是一个视市民观赏艺术、沉浸世俗外空间、啜饮精神甘醇为天然权利的有远见的、有决断力的、有趣的城市。要将这些还在生长中的“艺术森林”,用最具品质、最当代前沿、最平易亲和的形态和方式,推近到尽可能多的受众面前,不仅需要响亮的硬件、网红的形态空间和劲爆一时的开幕演出,这座城市有没有一流的原生内容创制与引进输出团队、一流的艺术创意与策演团队、一流的运营维护与推广营销团队,为之创造话题,为之更迭精彩、续命造势也很重要。
舞剧《永和九年》将在上海国际艺术节首演
新硬件并不天然能被自授人文光环。只有靠一流的人文软实力加持,才能够渐成国际演艺界聚焦和钦慕的新“中心地带”,才能被更多国际一流创演团队视为不可或缺的“登陆”空间,才能被更大范围的海内外乐迷、舞迷、戏迷设置为“文旅目的地”。上海,也只有在参照系更标准化、“软装”内容更国际化、运维质量更品牌化、观众构成和素质更理想化的基础上,才能更从容地向世界讲述好它的黄浦江畔的剧院故事、旧仓库上的展馆故事、焕新旧片区外的音乐厅故事;因为这些故事用最国际的艺术语汇做载体,才能无需过多语言,用曼妙的现场体验讲述好国际演艺的“上海神话”。
库伦奇斯与音乐永恒乐团在上海东方艺术中心举办音乐会
将“魔匣”故事放在城市空间这个更大的中国故事“展陈”背景中,会得到更有意思的关于城市魅力与气质的评价。
毋庸置疑,上海城市的样貌正在以“日新”的速度更迭,近年这种更迭在无数局部、细部处更为彰显,即更多体现在城市功能区划、片区更新的大架构外,每一个城市建筑和空间单体部件的定位、形态、品相和与周边环境的相联、相衬、相融上。从这个角度来看,剧场文化,承载在一个个“魔匣”本身固然是必须的,但更辐射于周边商、住、旅、企所构成的区块,必然在整体文化气质上具有定位、牵引和渗透作用。复兴中路瑞金商旅地带,因为上海文化广场的崛起与重新定位,而与周边错落的其他剧场呼应,形成海内外音乐剧火爆的首演、常演、助演以及研讨、排练中心,周边观演人气与消费人群,显然在外向型、多元性、多语种性方向上个性鲜明。浦江西岸及前滩地区,受惠于越来越便利的交通渠道和可达性,多点开花的演展、当代艺术大型硬件矩阵的出现,以及江边从容延伸的市民休闲地带、江边文化公园等布局,最有可能继城市最黄金地段演艺中心之外,生长为上海最优质的文化-观演-山水旅游-休闲结合带。而上海各区愈来愈清晰的“一核心区(至少)一核心剧院”的布点,也让曾经相对乏味的非中心城区文化生活和精神消费现出神彩,越趋频繁的演艺“国家队”重头剧目或国家级艺术馆重要展事的莅临,非但让“下区”观展人流激增,也使入夜在新城、古镇停留观剧的人群显著拓展。
“艺见未来艺术季”来到嘉定新城
当下,不断启幕的空间硬件与文化演艺人才队伍的软实力、与文旅规划操作的设计定位、实践能力,尚不能说形成完全匹配之势,甚至可以说,尽管上海在全国堪称艺术市场首望之地,却还有很多与成为名副其实国际文化大都市存在距离的相关短板要补,与一些世界演艺中心城市之间存在着更多对标、对表的迫切性和挑战性。要真正成为一座灵魂有趣的城市,除了城市外形要入得了美图,城市空间和肌理的内在历史也要经得起阅读,城市文化和人的原生故事更要时时打动人心。
当艺术节盛演之时,魔都演艺的“魔匣”打开,驱动我们对这座人文之城更具神采的未来,投以关注和期待的目光。
(本文作者伍斌为《解放日报》专副刊部主任,上海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