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当下面临哪些生育问题?如何加强优生优育服务?

澎湃新闻记者 陈悦
2023-11-02 20:44
来源:澎湃新闻
浦江头条 >
字号

近年来,上海市人口出生数量不断下降,2016年婴儿活产数23.05万人,到2022年仅有11.69万人。

11月2日,上海市政协举办2023年度年末委员视察“本市学龄前儿童善育工程实施情况”专题座谈会。上海市卫生健康委二级巡视员、人口监测与家庭发展处处长樊华表示,上海面临四个生育问题:生育水平长期低迷;生育妇女规模减少,婚育年龄推迟;群众生育意愿低;入托需求较大,家庭养育子女遇到困难。

“三孩生育政策实施以来,不少家庭在‘生不生’‘生几个’‘如何带孩子’等方面纠结,存在着生育焦虑、育儿焦虑等问题。如何支持家庭生育养育、大力推进普惠托育服务体系建设,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樊华表示。

11月2日,上海市政协2023年度年末委员视察“本市学龄前儿童善育工程实施情况”专题座谈会在冰厂田幼儿园举行。

不少女性错过最佳生育期

樊华介绍,从2016年1月1日实施全面两孩生育政策以来,由于受人口年龄结构变动、生育旺盛期育龄人群数量逐年减少、生育意愿不高等多重因素影响,上海全市人口出生数量逐年下降,2016年婴儿活产数23.05万人,2017年19.9万人,2018年17.43万人,2019年17.12万人,2020年13.66万人,2021年12.50万人,2022年11.69万人。

在他看来,上海的生育主要面临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生育水平长期低迷。保持适度生育水平,有利于改善人口年龄结构、家庭结构和未来人力资源供给。2022年,全市户籍人口育龄妇女总和生育率0.70,而国际上公认的更替生育水平是2.1。

二是生育妇女规模减少,婚育年龄推迟。一方面育龄妇女年龄结构老化,目前全市新进入生育旺盛期(25-34岁)的育龄妇女主要是1990-2003年生育低谷期出生的人口。另一方面因受婚育观念、教育、职场竞争等多种因素影响,年轻一代的婚育年龄不断推迟。全市女性平均初婚年龄2021年为29.69岁;女性平均初育年龄2022年为30.36岁,不少女性错过了最佳生育期。

三是群众生育意愿低。专家研究显示,经济负担重、子女照料压力大、女性对职业发展的担忧成为制约生育的主要原因。教育、住房、就业等相关经济社会政策成为影响家庭生育抉择的关键。

四是入托需求较大,家庭养育子女遇到困难。为了解掌握和评估上海市三孩生育政策实施情况,2022年11月,市卫生健康委人口家庭处委托上海社会科学院城市与人口发展研究所开展了全市育龄妇女生育情况抽样调查。

调查显示,育龄妇女中最近生育的孩子已入托的有1937人,占比12.3%;未来计划入托的有8217人,占52.3%;不准备送托育机构,自己带的有5553人,占35.4%。超过五成的育龄妇女表示养育子女遇到一些困难,从选择的比例由高到低依次是:经济压力大(78.2%),自己没精力带(68.5%),影响自己的正常工作(52.1%),住房紧张(47.5%),双方父母没有精力带(44.3%),找不到合适的托育机构(23.8%),找不到合适的保姆(16.2%),双方父母不愿意带(9.5%)。

推进婴幼儿健康照护服务

樊华称,开展主题教育以来,上海市卫生健康委积极配合市教委开展“完善上海3岁以下托育服务体系建设”课题联动调研,聚焦重点问题,加强会研会商。

托育机构卫生保健、疾病防控方面,上海市卫生健康委积极协同市教委等部门研究制定关于托育服务的“1+2”文件,推进医教养结合。比如印发了《关于加强本市3岁以下幼儿托育机构卫生保健工作的通知》,明确托育机构卫生评价内容和标准,明确3岁以下幼儿各类食物每日参考摄入量,明确“一托一医”工作模式等;并对托育机构开展卫生评价,卫生保健人员培训考核,卫生保健技术指导、支持和监督检查。

儿童健康服务方面,上海全市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保持在99%以上;开展生长发育评估、眼和视力保健、口腔保健、心理保健等服务,系统管理率达99%以上;建设21个儿童早期发展基地;加强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筛查工作,在全市增设15家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诊断网络单位;开展以孤独症为切入点的儿童心理健康干预试点工作;加强合理喂养、预防儿童营养性疾病的指导和管理,印发《上海市0~6岁儿童营养指导技术规范》。

家庭科学育儿指导服务方面,近年来,上海市卫生健康部门积极推进立足社区、面向0-3岁婴幼儿家庭的科学育儿宣传指导服务,建立市、区、街道(乡镇)三级科学育儿指导服务网络,设立科学育儿指导服务点,组建专家指导队伍,并开展形式多样的科学育儿宣传指导服务。

樊华表示,下一步,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将以主题教育为抓手,加强优生优育服务。比如,深入推进“东南西北中”五大儿科医联体建设;实施危重孕产妇救治能力提升工程;推进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项目全覆盖,扩大新生儿疾病筛查病种范围;加强不孕不育和生殖健康服务,强化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的应用监管,规范提供不孕症综合治疗服务;配合市教委加快推进婴幼儿照护服务,特别是普惠托育服务体系建设。

    责任编辑:郑浩
    图片编辑:朱伟辉
    校对:丁晓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