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青岛啤酒“小便门”事件

2023-11-03 11:32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图源:青岛啤酒官网

10月19日,有网友发布了一则山东青岛啤酒三厂一工人爬进原料仓小便的视频,在网络引起了轩然大波。青岛啤酒严重的食品安全管理问题,引发了消费者和投资者的强烈不满和信任危机,事件亦被调侃为“史上最贵的一泡尿”。

作者丨苗建研究院

图1:青岛啤酒“小便门”事件传播数据

苗建信息舆情监测数据显示,自10月19日0时至10月25日23时,全网相关舆情累计扩散239500条,舆情热度指数MJSI为88.05。#青岛啤酒公司回应员工在原料仓小便# #青岛啤酒涉事工厂曾被称为智慧工厂# #青啤小便男子或涉破坏生产经营罪#等65个话题登上微博、今日头条、百度、抖音等10个平台热搜榜单,累计在榜时长455小时。媒体层面,光明网、中国新闻网、人民网、中工网、环球网、央视网、央广网、中新经纬等多家官方媒体参与报道,央广网、中国日报、羊城晚报、红星新闻、大象新闻、四川观察等多家主流媒体发表评论性文章和内容。

苗建信息分析发现

安全问题是头部食品生产企业不可触碰的红线和雷区,在使企业陷入外界信任危机、损害品牌形象的同时,也将直接把影响传导至线下销售及资本市场,对企业伤害巨大。且诸如“脚踩酸菜”“鼠头鸭脖”等食品安全负面标签很难撕掉,被打上“小便啤酒”的标签的青岛啤酒的品牌声誉修复和信任重建的挑战任重而道远。

个诉内容“新闻化”速度加快。抖音、小红书等平台成为网民吐槽、曝光的主要渠道,也成为了网络媒体报道内容的主要信息来源。尽管该事件中的曝光视频未经社交平台的大规模扩散传播,但仍在一天之内被大皖新闻关注报道,并引发了大规模扩散,留给企业“观望窗口期”不断缩短,敏锐的舆情风险意识和精准的舆情研判分析能力已成为易受舆论关注的头部企业所需要具备的基本舆情管理素养。

媒体采访成企业对外第一发声渠道。舆情涉事主体的正式回应前,首先需面对媒体采访,青岛啤酒三厂工作人员面对媒体采访表示对曝光视频毫不知情,暴露了其舆情监测和管理能力有待加强。在事件发酵后,青岛啤酒在第一次正式回应前就已先后被红星新闻、中国新闻网、澎湃新闻、极目新闻等多家媒体陆续采访,采访内容也在各大社交媒体形成了多个话题标签,成为了企业对外释放的第一波声音。

01

舆情脉络梳理

图2:事件传播趋势图(10月19日0时至10月25日24时)

A 10月19日13时,抖音用户“小蔡”发布视频曝光一工人爬进原料仓中小便,并配文“看你们以后还敢不敢喝啤酒”。该视频定位为青岛啤酒三厂,此后曝光视频在抖音平台引发了网友小规模的关注和扩散。

图3:抖音用户“小蔡”曝光视频

B 10月20日10时,大皖新闻报道了该事件,其记者也于当日上午向当地市场监管部门以及涉事单位青岛啤酒三厂核实情况,但相关工作人员均表示未关注到此事。该事件也随着媒体参与开始被广泛扩散,引发社会关注。

C 10月20日17时,红星新闻、中国新闻网、澎湃新闻、极目新闻等多家媒体陆续采访了各涉事方,青岛啤酒三厂相关负责人表示“因为像素太低,没法确认,现在做照片的技术很高明的”,青岛平度市市监局工作人员表示,“此事目前还在调查中,当地已经成立了多个部门组成的联合调查组”。

D 10月20日17时,抖音话题#青岛啤酒工人被曝在原料仓小便#首次登上热搜榜单。

E 10月20日19时,青岛啤酒官方账号于微博平台发布情况说明,表示公安机关已介入调查,且涉事批次麦芽已经全部封存。

图4:青岛啤酒微博回应

F 10月20日20时,平度市市场监管局官方账号于微博平台发布情况说明,表示已成立调查小组进驻现场进行调查,并对视频所反映的该批原料全部封存。

图5:平度市市场监管局微博回应

G 10月21日12时,有知情人士向第一财经记者透露,该视频拍摄场地并非网上谣传的青岛啤酒原料仓库,网传涉事人员也非青啤的员工。话题#知情者称视频场地并非青岛啤酒原料仓库#随之登上热搜榜单。

H 10月22日22时,有内部知情人士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透露,视频中人员和视频拍摄者均是外用工,该视频拍摄场地并非青岛啤酒原料仓库,而是一个露天公众场所。视频拍摄者与疑似小便的相关人员,在当天就被平度市公安局控制。话题#青岛啤酒视频拍摄者已被警方控制#于次日登上热搜。

I 10月23日9时,青岛啤酒盘前发布公告称,“就相关媒体报道,公司高度重视,第一时间向公安机关报警。公安机关已介入调查。该批次麦芽已经全部封存。公司并已在青岛啤酒官方微博上进行了情况说明。目前公司生产经营情况一切正常”。

图6:青岛啤酒盘前公告

J 10月23日9时,青岛啤酒股价开盘大跌6.77%。话题#青岛啤酒股价大跌#于当日中午登上热搜。

K 10月23日11时,新京报记者联系平度市公安局了解进展情况,对方表示,“我们正在进行调查,稍后就会发一个对外公告。”

L 10月24日17时,据21世纪经济报道消息,青岛啤酒24日向日本代理商发函确认,销往日本市场的产品并非来自三厂。青岛啤酒韩国代理商也声明:青岛啤酒总部确认出口、内销啤酒的生产是分开的,涉事工厂产品只供内销。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以投资者身份从青啤证代部门获得确认,三厂产品不涉及出口。

M 11月1日19时,据@平度发布微博消息,平度市联合调查组发布情况通报称小便者是青岛智和商贸有限公司(系青岛啤酒三厂外包业务公司)装卸工人崔某某。视频记录的内容是,在货车自动卸货后,车厢内剩余少量麦芽,需进行人工清理,崔某某攀入货车作业时在车厢内小便。10月22日,平度市公安局已经对崔某某予以行政拘留。

图7:联合调查组发布公告

N 11月1日8时,青岛啤酒于官方微博发布整改情况说明:“经平度市联合调查组调查,2023年10月19日13时许,外包业务公司青岛智和商贸有限公司装卸工人崔某某在青岛啤酒三厂内一运送原料的货车车厢内小便,公安机关以涉嫌故意损毁财物依法对其行政拘留。此事的发生,反映出我们在原料运输管理上有漏洞,对此我们深感内疚和痛心,一定认真反思和整改”,同时附上了四点整改措施。

图8:青岛啤酒微博发布整改情况说明

02

舆论关注焦点

(一)主流媒体

主流媒体评论主要强调食品安全对消费者重要性,以及企业生产安全的基本管理责任,并督促企业及时将事件的真相公之于众,主动回应舆论的质疑,并积极承担自身可能存在的责任。

1.央广网《这瓶青啤还能不能喝?消费者需要一个答案》

有消费者表示,小视频是谁拍的,拍摄地点在哪里,拍摄动机是什么?向媒体爆料的“内部知情人士”又是谁?针对这些问题,有关部门应该早日将事件真相进行还原,给消费者和资本市场一个明明白白的交代。

2.中国日报:“鼠头鸭脖和青岛啤酒同时上热搜,我们需要思考些什么?”

应对“舌尖安全”的问题,唯有科学调查、及时公布真相和依法严肃处理,才是最正解。食品安全事件时有发生,说明我们的监管还有漏洞。要杜绝这类事件,必须让已有的规矩真正硬起来,需要补上的漏洞赶紧补上。

3.羊城晚报《青啤卷入“原料仓小便风波”,危机如何化解?》

要让消费者真正对一家企业生产的食品放心,除了寄望于监管部门守土有责、真查严查之外,企业适当加大开放展示、组织参观力度,形成良好的交流沟通机制,是有必要的。

4.红星新闻《“往啤酒原料撒尿”?发生在哪个环节消费者都不能忍》

对消费者来说,不管哪个环节发生了原料被“污染”一事,都是无法被接受的。即便是装卸工的问题,确保每个环节的原料安全是酒企的基本责任。5.华龙网《青岛啤酒“小便门”不该成为罗生门》

确保全流程生产安全是酒企基本责任,如果该批原料系青岛啤酒所有,不管“污染”发生在哪个环节,都是不可接受的;目前事发地和涉事人员所属尚存疑,化解“小便门”舆论危机,当务之急是要立刻、彻底搞清楚事件真相。

6.大象新闻《青岛啤酒启示:不可随处小便与小处不可随便》

青岛啤酒小便事件给所有人敲响了警钟:对普通人来说,尿尿有风险,不可随处小便;对灯塔工厂来说,小便浇不灭灯塔,但会带来不良影响,管理无小事,小处不可随便。

(二)法律人士

因视频拍摄者与疑似小便的相关人员被曝都已被平度市公安局控制,多位法律人士针对涉事人员需承担的法律责任,以及涉事员工劳动者权益问题做了深入讨论。

北京盈科(合肥)律师事务所-齐天律师:视频中的男子以排尿的方式,从效用上毁坏酿酒生产的原材料麦芽,以达到破坏生产经营的法益危害后果,涉嫌破坏生产经营罪。

劳动法律师-石先广:员工公布公司内部违法的丑事,属于履行监督、检举、举报的权利。就本案而言,员工曝光的视频,不仅仅是企业内部的丑事,而是关系社会大众的利益,即食品安全问题。对此,食品安全法中规定对违反食品安全法的行为,任何组织或者个人有权检举和控告。因此,在石先广看来,不赞同开除员工。

山东豪德(济南)律师事务所主任-郇长杰律师:如果视频中人员是青岛啤酒的工人,公司可以根据劳动合同进行追责;如果工人属于物流承运商,物流承运商涉嫌合同违约,青岛啤酒可以根据合同对其进行索赔。如果这名工人属于“有意为之”,除了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还有可能承担“破坏生产经营罪”的刑事责任。

(三)自媒体及意见领袖

知名媒体人-胡锡进:一个人撒泡尿就能严重击伤一个企业的声誉,青岛啤酒的事情表明,在如今的互联网时代,企业的形象和声誉是多么脆弱。这泡被拍下来冲啤酒原料撒的尿确实很恶劣,对企业形象几乎就是一次“恐怖主义袭击”。企业的安全管理可谓越来越复杂了。

资深品牌专家-韩立勇:舆论是有重心的,失去重心,当事方就会在舆论风波中跌倒。道义制高点应该是处置舆情主体要关注的舆论重心。当企业在舆论上失去道义的制高点,或者压根没有道义的制高点时,大众对你负面的认知结果就是舆论重心。舆论重心一直是动态的,要围绕真实的变化的舆论重心去平衡平息舆论,要围绕真实的变化的舆论重心去设置舆论拐点。

公关行业自媒体-万能的大叔:复盘“小便门”事件,大叔发现,从关键短视频在抖音平台首次出现,到大皖新闻全网首发曝光此事件的微博。前后正好相隔了近24个小时,这个被称为“钻石时间”的舆情监测,却在青岛啤酒整个危机公关体系中“失灵”了,而删除源发链接并没有让舆情热度降温……

(四)网民关注点

事件曝光初期,公众舆论主要为表达对疑似小便人员的愤怒谴责情绪以及对青岛啤酒食品安全管理能力的质疑声音,大量戏谑的调侃段子也在热门视频的评论区内广为传播;但因调查结果始终未公布,内部人士频放消息,外界猜测四起,随后有关诋毁国产品牌“商战”的阴谋论开始甚嚣尘上;伴随着事件不断发酵,和媒体进一步的议程设置,有关事件对青岛啤酒市场及股价的影响、其与日资的资本关系等话题开始被网友关注并讨论。

1.指责食品安全问题,表达愤怒谴责情绪:

恐怖的是,不是只尿了一次,而是只发现了一次

绝对不是个例,还是企业不重视食品安全管理,不然怎么会有这么明目张胆的工人

我以后是不喝青岛了,不是它不好,而是我每次喝的时候就会想起视频,瞬间没了食欲

十年内不喝青岛啤酒,立帖为誓。

2.呼吁严惩疑似小便人员:

这一泼尿可能会让一个世界品牌倒闭,会让很多人失业,这个人是人吗?严查!希望判刑!

青岛啤酒好多厂可能因为这小子一泡尿蒸发个几个亿,这么算起来哈哈这小子够枪毙了

骨子里的坏种,到那都是祸害。建议公司对他提起诉讼,赔偿直接和间接损失。

3.理性看待,表示支持、谅解:

我支持青岛,因为我是山东山东人,永远支持自己家乡的企业,我支持青岛,因为我是中国人,自己的企业强大,国家才会富强,我相信青岛,有错会改

青岛啤酒还是值得信赖的,大概率是被黑了

4.怀疑存在“商战”阴谋,猜测事件真相:

能调出内部监控视频的,肯定不是偶然事件看个热闹挺好,别起哄,给人当枪使

竞争对手派去的吧  这人纯坏!!!

仅从拍摄的视频,看不出跟青岛啤酒的关联,也不是生产车间,不排除恶意诋毁

我的第一反应是商战,青岛啤酒已经是国内为数不多没被百威收购的本土品牌了

5.关心青岛啤酒销量及公司股价

3000点是被尿击穿的…

一泡尿居然值一百亿

青岛啤酒股价开始跌了,3年能缓过来销量就不错了

6.质疑资本关系,猜测日资身份:

青岛啤酒股东是“朝日”,也就是日本,而以前复星的老郭的部分股份,早就全部退出了,所以目前股东就是“朝日”,也就是日本。

青啤集团占股30%多第一大股东,日企26%多第二大股东

外国控股的公司从来不买

7.调侃、玩梗:

我老婆整天说我,天天喝点尿不知道自己姓啥,这下好了

我就说啤酒喝的我尿酸越来越高,原来我喝的是原味的

喝青岛啤酒,品骚味人生

03

舆情诱因

1.食品安全引发信任危机

与公众切身利益高度相关的食品安全和卫生问题,是头部食品生产企业不能触碰的舆论雷区,也是食品饮料领域最容易触发舆情危机的核心诱因之一。据苗建信息统计,2023年上半年食品餐饮行业影响最大的50起敏感舆情事件中,有18起为食品安全事件,占比36%。从“蓝环章鱼事件”到沸沸扬扬的“鼠头鸭脖事件”,再到近期的官方媒体频频发声的“预制菜进校园”争议,无不体现着公众对于食品安全问题的关注和重视。

图9:2023年上半年食品餐饮行业敏感舆情事件TOP50 舆情诱因分布

作为水和茶之外世界上消耗量排名第三的饮料,啤酒市场的极大的消费者群体规模不容小觑,而青岛啤酒作为其中的龙头企业,自身关注度极高,也获得了公众更高的社会责任期待。当青岛啤酒出现如此严重且荒诞的食品安全问题,且未能有效澄清后,消费者对品牌的信任被瓦解,迅速招致了舆论反弹,自身的市场地位和品牌知名度也化为了负面舆论的助燃剂,提高了事件扩散速度和范围。

2.“不合格”的舆情处置

①舆情处置不及时:曝光账号为粉丝量极少,影响力极低的个人账号,相关部门如若较早介入,及时处置,可以有效降低负面信息扩散风险。而工作人员面对记者采访“未关注到此事”的回复,暴露出了青岛啤酒舆情信息监测的短板以及舆情研判能力的有待加强。

②对外信息自相矛盾:事件爆发初期,曝光视频中的场所是否为青岛啤酒三厂的事实在传播端并未成立,但青岛啤酒首次回应中“该批麦芽全部封存”的表述,在公众眼中是对该事件的变相承认。但此后的“知情人士”透露消息中,却称涉事场所并非青岛啤酒的工厂车间,“官方都已经认领了,后面又不承认”,此种前后矛盾的表述自然无法扭转公众认知。

③官方声音缺位,真相模糊进一步加重次生灾害。从10月20日晚青岛啤酒以及地方市场监管部门在微博发布正式回应,直到11月1日联合调查组正式通报调查结果,中间出现长达十天的信息真空期,未有任何正式调查进展通过涉事主体和官方部门对外传达,事件信息主要为内部人士对媒体的透露,以及记者对相关单位的采访,难以取得公众信服。涉事主体的鸵鸟心态非但无助于舆论平息,反而引发了媒体对事件真相的追问以及公众的种种猜测和质疑,甚至出现了其为“日资企业”的不实传言,为舆情的二次大规模发酵埋下了严重隐患。

3.资本市场情绪敏感

近期投资市场持续低迷,投资者信息有所丧失,资本市场的任何风吹草动,都会影响投资者担忧。“小便门”事件曝光后,迅速引起了投资者关心,青岛啤酒一直被热议在雪球App的热股榜第一名,据上游新闻报道,10月22日,股吧内排在前9位的热帖,全是青岛啤酒“小便门”事件相关资讯。

图10:股吧热帖截图(图源:上游新闻)

投资者对股价的高度关注,极大推高了舆情热度和规模;而此后青岛啤酒股价的连续震动也造成了资本与市场一定的恐慌情绪。借由投资者的调侃,“史上最贵的一泡尿”“这一泡尿市值上亿”等表述也一度成为网络热梗。

04

舆情风险研判

1.信任危机易传导至市场端

此次食品安全事件使得青岛啤酒遭受到了严重的信任危机,一方面公众对于青岛啤酒产品信任度严重降低,舆论场中的抵制情绪强烈;另一方面风波影响传导至二级市场,瓦解投资人信任使得股价严重波动。面对即将而来的重要双十一营销节点,青岛啤酒的销量数据将会格外受到舆论关注。

2.相关信息被不断深挖

伴随舆情的持续发酵,青岛啤酒的历史负面舆情开始被媒体关注并报道,有媒体报道称在黑猫消费者服务平台上,不乏消费者控诉青岛啤酒品控不佳。同时有多家自媒体挖掘青岛啤酒投资企业信息,意图构建“青岛啤酒为日资企业”的不实话题。

3.官方通报引发二次发酵

因当地市场监管部门与公安部门均在较短时间内表态介入事件调查,在正式通报公布之前,公众对于青岛啤酒的食品安全担忧将持续放大。此次联合调查组发布的调查结果使得事件再次引发舆论的巨大关注,在坐实曝光视频内容的真实性的同时,将责任引向了基层员工的个人矛盾,但仍有大量网友和媒体评论质疑青岛啤酒的管理责任,舆论场将会在短时间内二次爆发关于青岛啤酒的舆论争议。

4.海外市场疑遭受波及

据多家自媒体消息,青岛啤酒此次食品安全风波已被海外多家权威媒体报道,并在日韩等重要市场的社交媒体引起了轩然大波,并同时产生了强烈抵触情绪,企业海外舆情应对能力的缺失,可能会让事件极大影响国际市场的产品销量。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