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梁思成为什么创办清华建筑系?秘密就在这封书信里
原创 赵心琪 人文清华讲坛
“一九四六年十月,梁思成先生创办清华大学建筑系,毕生从事中国古代建筑的研究和建筑教育事业”,这是历史浓缩而成的一行字,可这短短的一行字里面有多少艰辛不易?我们一起去探寻。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于近期开设“尺素情怀:清华学人手札展”,“‘尺素’虽小,然则小中见大”,展览中梁思成先生的信札,让我们触碰到了一代大师在砖瓦之间的社会情怀。
梁思成,广东新会人,梁启超长子。建筑学家、古建筑专家。1915-1923年就读于清华学校。1927年获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系硕士学位。同年入哈佛大学美术研究院学习。1928年回国在东北大学创办建筑系,任教授、系主任。1931年加入中国营造学社。1946年创办清华大学建筑系并任系主任。曾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人民英雄纪念碑等设计。毕生从事中国古代建筑的研究和建筑教育事业。主要著作有《清式营造则例》《中国雕塑史》《中国建筑史》《宋营造法式注释》等。
栽培明天的建设人才
梁思成先生写给梅贻琦校长的信函
一九四五年三月九日,离抗战胜利尚有半年,梁思成先生给梅贻琦校长写了一封重要的信,怀着对和平的憧憬,考虑到战后重建家园之需,他提议清华添设建筑系,添授建筑课程,为国家培养建设人才。他提出:“我国各大学实宜早日添授建筑课程,为国家造就建设人才,今后数十年间,全国人民居室及都市之改进,生活水准之提高,实有待于此辈人才之养成也。即是之故,受业认为母校有立即添设建筑系之必要。”
除了建系的缘由外,梁思成先生在信中也对课程设计提出了构想,“国内数大学现在所用教学方法(即英美曾沿用数十年之法国Ecole des Beaux - Arts式之教学法)颇嫌陈旧,过于着重派别型式,不近实际。今后课程宜参照德国Prof.Walter Gropius所创之Bauhaus方法,着重于实际方面,以工程地为实习场,设计与实施并重,以养成富有创造力之实用人才。”
1946年,梁思成从四川回到北平,在清华大学策划创办建筑系,开始了又一次建筑教育的实践。
在梁思成先生的推动下,清华大学建筑系于1946年10月成功创办,梁思成先生任系主任。同时,清华与中国营造学社合作,成立建筑研究所,梁思成先生任所长。
梁思成工作照
办系之初,梁思成先生即明确提出“体形环境”的思想,并据此把课程分为五个类别,即:文化及社会背景、科学及工程、表现技术、设计课程、综合研究,其国际视野为清华大学建筑学科的国际同步高起点奠定了基础。
疾呼保存北京古城
在教育理念中,梁思成先生一直强调建筑师在广阔社会背景下的责任担当,他也如此身体力行。
滑动查看梁思成先生写给时任北京市市长聂荣臻的信函
1949年5月,北京都市计划委员会成立,时任北京市市长聂荣臻邀请梁思成、时任北京市都市计划委员会总规划师兼企划处处长陈占祥等国内专家和巴兰尼科夫等苏联专家组成工作组研究北京的城市规划。
1949年9月,梁思成先生在写给时任北京市市长聂荣臻将军的信函中对北京的建筑工作提出诸多建议,信中提到“有计划地分配全市区土地的使用”,并“以有系统的道路网将市区各部分联系起来”,并强调了建筑师的社会职责——“建筑师是以取得最经济的用材和最高的使用效率”,和“居住者在内中工作时的身心健康为目的的。”
1950年2月,针对北京城市规划问题,梁思成和陈占祥拿出了著名的“梁陈方案”,其主要思想是把北京旧城整体保护,新城择址新建。“梁陈方案”一方面,从整体保护的构思出发,建议把中央行政中心放到西郊,为未来北京城的可持续发展开拓更大的空间,避免大规模拆迁的发生,降低经济成本,自然延续城市社会结构及文化生态;另一方面,提出平衡发展城市的原则,增进城市各个部分居住与就业的统一,防止跨区域交通的发生。
“梁陈方案”示意图
“梁陈方案”给出了一种解决城市问题的方案,引发我们对城市建设的反思,遗憾的是方案最终没有得到实施。
梁思成对此表示了强烈的反对,并向有关领导说:“将来认识越提高,我们就越知道文物的宝贵,五十年后,历史将证明你是错的,我是对的。”
虽然“梁陈方案”未得到落实,但梁思成并没有放弃对北京城的保护,仍然奔走在对古城的保护中。
1951年6月,在评估北京东直门城楼、安定门城楼、阜成门城楼修缮工程的座谈会上,梁思成专门分析了“整旧如旧”与“修旧如旧”的不同,强调“整旧如旧”重在保持古建的原结构、原形式。
当时人民代表会议一开始的提议是把全部的城墙拆掉,留下空地来建造新的高楼。因为会议上有梁思成夫妇和陈从周等人的全力反对,最终决定只是拆除长安左门和长安右门。
无论是致信聂市长还是提出“梁陈方案”,梁思成先生始终秉持着对古都历史的敬畏,对首都北平建设的“慎始”精神,吸取欧美城市建设的经验教训,强调顶层设计并重视人才的培养,厘清建筑师的职责,放眼“今后数十百年”。
梁思成先生工作照
原标题:《梁思成为什么创办清华建筑系?秘密就在这封书信里......》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