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马上评|青岛啤酒小便事件,让人细思恐极的是什么
青岛啤酒小便事件,终于迎来了官方通报。
11月1日晚间,山东平度市联合调查组发布通报称,小便者是青岛智和商贸有限公司(系青岛啤酒三厂外包业务公司)装卸工人崔某某。视频记录的内容是,在货车自动卸货后,车厢内剩余少量麦芽,需进行人工清理,崔某某攀入货车作业时在车厢内小便。10月22日,平度市公安局已经对崔某某予以行政拘留。
真相终于大白,但从这个结果看,仍然让人难以释怀。这件事之所以在网络引发热议,在于啤酒是最大众化的日常饮品之一,而青岛啤酒又是知名的百年品牌,很多人都喝过,甚至是常喝。看到居然有人在酿酒原料里撒尿,恶心、愤怒、困惑等情绪在所难免。
可以说,这件事和无数消费者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也因此,其调查和处理必须公开公正,让大众看得明明白白。这次通报发出后,迅速冲上多个平台热搜第一,也足见其“后劲”之大。
值得一提的是,在此前报道中,“据知情人透露”:该视频拍摄场地不是青岛啤酒原料仓库,涉事人员也非青啤员工。这一消息曾被部分网友解读为“事件出现反转”。但现在看来,当事人虽不是青啤员工,却是外包公司的装卸工,虽不是在原料仓库,却是在卸货至原料仓的货车内,其对应的责任不过是五十步和百步的区别。
通报中还有一个细节,令人细思恐极。崔某某的小便行为之所以案发,是因挪车问题和物流公司货车司机蔡某某发生口角,后蔡某某通过行车记录仪恰好发现了崔某某的行为,这才将其曝光。这当中充满了偶然性,而这种偶然最是令人膈应:如果蔡某某不曝光呢?而在没有摄像头记录的地方和时间内,是否还存在类似的恶劣行径?
食品安全无小事,窥一斑而知全豹,这件事情如果只是就事论事,显然对不起大众的关切,也不符合最基本的逻辑推理。
目前,涉事公司已经表示迅速开展排查整顿,全面加强内部管理,采取了诸如原料运输车辆全部改为全封闭自卸车、厂区监控系统升级为人工智能行为识别监控系统、外包业务人员纳入工厂一体化管理等措施,这种“亡羊补牢”是必要的,也是深刻的教训。
有意思的是,通报发出后,不少平台的留言区出现类似“俩人的私人恩怨,结果青啤受连累了”“心疼、支持青岛啤酒”“是个大厂应有的担当”等言论。但是,这能等同于“个人恩怨”吗?难道我们不该庆幸,正是因为“个人恩怨”,我们才得以看到隐秘的角落里,那些见不得人的肮脏吗?
我们当然不能因为一次食品安全事件,就一棍子打死一家百年企业,但是因此觉得青岛啤酒受了多大委屈,大可不必吧?
对原料采购、酿造过程、包装出厂等各个环节进行全链条、无死角的监管,本就是一家企业的基本责任。这件事情至少暴露了青岛啤酒在原料输送环节的监管真空,青岛啤酒的整改措施也反映了不少可以改进的空间。而过分的“宽恕”,恐怕只会助长企业的侥幸心理。
这次,还只是一泡尿,如果这些漏洞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进行其他恶性操作,难道不是重大的安全隐患吗?所以,小便虽“小”,反映出的问题很大,必须严肃追责、持续监督,我们才能真正喝上放心的啤酒。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