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调研笔记020丨 “置身事内”,作为一种观察现状的方法
高明勇 | 政邦智库理事长
前段时间,我在调研笔记里谈到《“读懂中国”的秘诀》,主要是参加2023年“读懂中国·湾区对话”论坛期间的感悟与思考。
之后,有一些机构邀请结合具体现状去分享如何“读懂中国”,也有不少人希望能推荐一些相关读物,关于如何“读懂”,我在调研笔记里也简单提了下:学理丰赡地正式解读固然重要,故事丰富地现实感知也是另一种解读。
就各方反馈的情况看,大家期待的“读懂中国”读物,大致来说标准可以理解为“上接天线,下接地气”,能有效理解时代、时局、时势与时事。
所谓“上接天线”,主要是如何理解各级政府的机构组成与运行程序,尤其是政策走势和内在的决策逻辑。
所谓“下接地气”,主要是如何理解真实世界的事实与现实,不同区域、不同城市的发展现状,当地民众的共性诉求,“人间烟火气”背后的民意。
客观说,类似的读物很多,出类拔萃的读物也不少,我也给朋友们推荐了一些,至少能从某个侧面去满足他们的需求,这些好的读物,其实并不神秘,甚至可以算是一种“公民读本”。
比如政治学方面,像郑永年的《制内市场》,俞可平的《帝国新论》,任剑涛的《除旧布新:中国政治发展侧记》等。
社会学方面,像项飚的《把自己作为方法》,吕德文的《基层中国》,杨华的《县乡中国》,阎小骏的《中国何以稳定》等。
经济学方面,像周其仁的《城乡中国》、汪丁丁的《收益递增:转型期中国社会的经济学原理》、张军的《大国经济:中国如何走好下一程》、薛兆丰的《经济学讲义》、陆铭的《大国大城》、《向心城市》等。
法律学方面,像何帆的《积厚成势:中国司法的制度逻辑》、历史学方面像王笛的《碌碌有为:微观历史视野下的中国社会与民众》、城市方面像何艳玲的《人民城市之路》,教育方面像吴非的《不跪着教书》等。
当然,这里面也有近两年的“当红学者”兰小欢的《置身事内:中国政府与经济发展》,这本书在不少评选中都榜上有名,包括“政邦推荐·2021年度书单”。
之所以没有把它专门列举到某一类读物,主要是按照传统的分类标准,这本书不太好简单归类。这本书既谈了地方政府的权力机制与治理现状,也谈了政府参与经济发展的角色扮演与行为逻辑,还谈了政府视角的地方债务、投融资、土地金融等比较受关注的问题。书中有重要理论研究,有数据故事表格,有海外研究参照,有本土调研成果,加上本身从“讲义”转化而来,表达上也够通俗。
所以,最近传出这本书的销量突破100万的消息,我并没有感到惊讶。有朋友询问,为什么这本书会这么火?我随口说了一句,哪怕简单地从书名看,也具备了“畅销”的基本条件。
“置身事内”,看起来和“置身事外”一字之差,却是另一番意味。首先从事实看,每个人都是“局中人”,无法脱离现状,“人不能揪着自己的头发离开地球”。(鲁迅《论“第三种人”》)
关键在于态度和方法,可以选择作为“旁观者”,置身事外,也可以选择置身事内,换位思考,也可以在“事外”与“事内”之间切换。
如何读懂中国,从“旁观者”到“局中人”,并不是单纯的指身份角色与姿态立场,更是一种观察方法。读懂中国,需要读懂中国的现实与变局,困难与改革;置身事内,需要关心公共生活,从“外”到“内”,从“被影响”到“去理解”,从“被改变”到“去参与”,从“热心公共事务”到“研究公共政策”。
正如作者在序言中说,这本书讲的是我们国家的经济故事,其中有让我们骄傲的繁华,也有人让我们梦碎的房价。这本书写给大学生和对经济话题感兴趣的读者,希望能帮他们理解身边的世界,从热闹的政经新闻中看出些门道,从乏味的政府文件中觉察出些机会。本书注重描述现实,注重解释“是什么”和“为什么”。
这个角度看,“置身事内”意味着积极地理解现状,面对现实,有意识地生活。理解现状,需要从认识局部到熟悉系统,从感知当下到前瞻未来,从相关关系到因果关系,从偶然事件到必然现象。
我感兴趣的是作者兰小欢提到的“三把标尺”,面对其中(经济快速发展)的现象,该如何理解?又该如何判断其好坏?答案取决于用何种“标尺”去衡量。第一把标尺,是教科书上的理论。第二把标尺,是发达国家的现实。第三把标尺,是中国现实。他认为应该是多采取几种“标尺”而不是“一根筋”。
不久前应邀给一些地方政府官员讲课时,谈到智库如何分析问题,如何提供解决方案,我说,基于对某合作对象现状的基础条件科学分析的情况下,方案倒不复杂,贯通宏观中观微观,融合资源人才机制,有史有论有案例,有梦有路有方法。
所谓创新,一定不是把简单问题复杂化,而是打造自己的思维工具箱,把看似糊涂的问题看透彻、说明白。
如果说“置身事内”做对了什么,我想,回答这个问题必然是多因多果,至少有一点,它把一种观察现状的观点与方法,高度凝练为一句流行的“方法论概念”。(完)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