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抢占未来产业|环渤海城市群未来产业潜力之争,谁更胜一筹?
【编者按】当下,未来产业的发展正受到各方广泛关注,从国家层面到地方省市层面,均在积极前瞻布局,谋划未来产业发展。然而,未来产业因其区别于一般产业的突出特征,并非每个城市都具备发展的基础和条件。为客观评价各地未来产业的发展潜力,上海中创产业创新研究院编制并发布了《未来产业潜力指数报告——未来潜力TOP25城》的研究报告,本报告也是国内首个关于全国层面的未来产业研究报告。报告通过构建创新策源能力、产业硬核能力、企业成长潜力、孵化加速能力、综合环境生态五个维度19个指标的评价体系,对全国GDP排名前25城未来产业的潜力进行了综合评价,并形成了25城的具体画像,为相关城市未来产业发展提供参考和启示。本篇为系列文章的第六篇,聚焦环渤海城市群。
天津滨海新区 视觉中国 资料图
环渤海城市群属于东北、西北、华北的接合部,是我国北方经济最活跃的地区,拥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密集的骨干城市群,发达便捷的交通系统,雄厚的制造业基础,优质的科技教育资源。全国仅有5个计划单列市,环渤海城市群拥有大连、青岛两个;全国城市GDP TOP30强中,环渤海城市占七席,天津、青岛、济南均进入GDP万亿俱乐部,分别位居全国第11、13、20位,2023年烟台也有望进入其中。全国经济前十城市中,北方仅有北京一座城市,天津、青岛、济南、大连等城市本应在北方经济发展中承担更大责任,但近几年由于过于依赖传统制造业、产业转型升级滞后,新动能培育不足等因素,经济发展明显落后,大连甚至未能进入GDP TOP25中。伴随京津冀协同发展、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建设、东北振兴等国家重大战略推进以及新一轮科技产业革命到来,天津、青岛、济南、烟台、大连五大城市,能否摆脱逐渐“掉队”态势,在未来产业发展的新机遇中抢占先机,实现弯道超车、跨越发展?
天津:综合生态环境优异,企业成长潜力存短板
总体来看,天津未来产业潜力综合指数得分52.8,在25个城市中排名第12位,比其GDP排名低1位,总体反映未来产业潜力与综合实力较为匹配。五个分指数中,综合环境生态、产业硬核能力、创新策源能力指数得分分别达到64.3、59.9和57.4,均高于综合指数得分,在25个城市中分别排在第6、11和12位。而孵化加速能力和企业成长潜力排名为第14和17位,相对较为薄弱。
天津未来产业潜力指数得分
创新策源能力总体较强,创新人才短板明显。R&D经费投入强度达到3.7%,拥有1个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分别排在第8和第10位;拥有双一流大学有5所,其中包括3所211大学,南开大学和天津大学还是985高校,优势学科9个,位居第11位,反映创新策源能力较有优势。但创新人才规模排在第12位,发明专利授权量仅排在第19位,拉低了创新策源能力分指数得分。
产业硬核能力表现突出,新兴产业培育不足,天津产业基础雄厚,集聚了77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数,拥有生物医药、网络信息安全和产品服务2个国家级战略新兴产业集群,在25个城市中分别排在第3和第6位,还拥有7个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高端膜材料、空天利用、新型储能、合成生物、先进核能等领域发明专利较多,为未来产业硬核创新提供较强支撑。但天津战略新兴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不到30%,在25个城市中仅排在第21位,与其他城市相比在新兴产业培育发展方面差距明显,亟需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孵化加速能力有优势,企业成长潜力亟待强化。天津拥有36家国家孵化器,排名第9,反映企业孵化加速具有一定的载体空间优势。但成立三年内的初创企业发明专利申请量排在第22位,获得风险投资企业数排在第23位,25城中仅强于郑州、泉州等城市,反映企业成长潜力和资本市场支持力度有待加强。
综合环境生态优势明显,新型基础设施加快布局。天津作为直辖市,在未来产业关注度和城市营商环境方面排名均靠前,分别达到第3和第9位。以天津人工智能计算中心为代表的算力基础设施加快布局,其算力发展指数位居全国第9,北方城市仅次于北京、廊坊。
青岛:产业硬核能力较突出,创新创业待强化
总体来看,青岛未来产业潜力综合指数得分45.6,排名位列第17位,比GDP排位(第13位)落后4位。五个分指数中,产业硬核能力得分最高,达到56.6,位列第13位,创新策源能力和综合环境生态也都高于50分,分别位居第14、15位,与GDP相当。而企业成长潜力、孵化加速能力得分和排名均较低,分别位居第18、21位,拉低了综合指数得分和排名。
青岛未来产业潜力指数得分
创新策源能力原始创新较强,资金投入待提高。青岛拥有2个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相对而言是原始创新方面最突出的优势。拥有青岛是国际海洋科研教育中心,驻有山东大学(青岛)、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青岛校区、中国海洋大学等高校26所,引进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29所高校,但全国一流学科较少,创新人才规模也仅排在全国第17位。此外,R&D经费投入强度仅为2.4%,在25个城市中仅高于福州、重庆和泉州,表明青岛亟需加强科技创新资金等方面支持,加快提升创新策源能力水平。
产业硬核能力较强,战略新兴产业具备优势。青岛制造业发展方向与天津较为相似,排名不相上下。拥有节能环保、轨道交通装备2个国家级战略新兴产业集群,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46个,落后于天津,两个指标在25个城市中均排在第6位。扩展现实、通用AI、深海探采、高性能材料等领域积攒了大量发明专利,具备明显优势,行业发明专利排在第13位。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达到29.5%,高于天津。总体来看,青岛产业创新基础较为坚实。
企业成长潜力和孵化加速能力均需加强。青岛6个指标均不具备优势,排位均在15名及之后,这表明青岛在创新创业方面短板明显。企业成长潜力方面,潜在独角兽企业数量2家,远低于天津,但成立三年内的初创企业发明专利申请量位居全国第15位,高于天津。孵化加速能力方面,青岛拥有22家国家级孵化器,低于天津的36家,位居全国第17,获得风险投资金额更是远落后于天津,位居全国第18。
综合环境生态较好,城市品牌宣传需加强。青岛城市营商环境排在第8位,高于其GDP排位。算力发展水平位居全国第30位,落后于天津、济南,还需进一步强化。未来产业关注度排在第21位,拉低了综合环境生态得分,表明青岛亟需加强城市品牌宣传,进一步提升城市知名度和影响力。
济南:总体与经济实力相当,环境生态有短板
总体来看,济南未来产业潜力综合指数得分43.1,排名位列第18位,与GDP排位(第20位)大致相当,总体反映济南未来产业发展实力,但与山东省省会城市、环渤海地区中心城市的地位不符。五个分指数中,产业硬核能力、综合环境生态均排在第14位,优于未来产业潜力综合指数排名;企业成长潜力、孵化加速能力指数排名均位居19位,拉低了总指数排名。
济南未来产业潜力指数得分
创新策源能力未能体现省会城市科教资源优势。济南是山东省的科教中心,拥有各类高等院校44所,其中本科院校26所,优势学科3个,高于青岛,但优质的科教资源未能充分利用,发明专利授权量低于青岛,R&D经费投入强度、创新人才规模分别位居全国第20、21位。
硬核产业发明专利突出,战略新兴产业发展短板明显。近年来,济南着力打造数字经济发展新优势,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17.63%,以非硅基芯材料、量子科技、未来智能为代表未来产业行业发明位居全国第16位,科创板上市企业数与天津、青岛持平。但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31家,远低于天津、青岛;战略新兴产业占工业产值比重在25城中仅高于东莞、泉州,拉低了分指数排名。
创业企业获市场认可,创业空间需提升。企业成长潜力整体与天津、青岛相当,均是短板,潜在独角兽企业仅有1家,但成立三年内的初创企业发明专利申请量却高于青岛、天津,位居全国第14。孵化加速能力方面,国家级孵化器仅有14家,远低于天津、青岛,位居全国第22;但获得风险投资企业数,位居全国第10,获得风险投资金额位居全国第17,表明济南创新创业企业还是获得了资本市场认可。
综合环境生态整体较好,城市营商环境有短板。济南综合环境生态整体位居全国14,优于城市GDP排名。但城市营商环境得分较低,仅优于泉州、长沙、重庆,主要因为交通、生态环境等硬性生活环境有短板。
烟台:产业硬核有特色,创新实力待提升
2022年,烟台GDP紧随常州之后,位居全国第26位, 2023年有望踏入“万亿俱乐部”。总体来看,烟台未来产业潜力综合指数得分28.0,27个城市(25个城市之外,新加入烟台、大连)中排名仅强于泉州。五个分指数得分均不高,除创新策源能力和综合环境生态指数得分分别为32.5、36.3,27个城市中均位居第26位外,其余指数排名均略优于综合指数排名,其中产业硬核能力、企业成长潜力、孵化加速能力得分分别为35.1、13.4、22.9,排名分别为第22、23和25位。
烟台未来产业潜力指数得分
创新策源能力偏弱,科技创新投入待提高。烟台作为普通地级市,科创资源具有先天劣势,R&D经费投入占GDP比重仅有2%,仅强于泉州,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创新人才规模位居最后,科技创新要素投入明显偏弱,导致创新产出方面发明专利授权量为1.38万个,排名第24位,拉低了整个创新策源能力水平。
产业硬核有实力,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表现突出。烟台制造业具有一定基础优势,拥有生物医药、先进结构材料2个国家级战略新兴产业集群,在商业航天、生物安全、基因和细胞治疗等领域已经前瞻布局。此外,拥有科创板上市企业3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25家,27城中位居第17位,优势明显,但战略新兴产业占比仅强于泉州,过于依赖传统制造业,造成未来产业发展潜力受限。
企业成长潜力、孵化加速能力需加强,初创企业有潜力。烟台拥有潜在独角兽企业2家,获得风险投资企业8家,在初创企业方面具有一定优势,但国家级孵化器仅有11家,略强于福州、泉州,获得风险投资金额排名最后,亟需加大投入,支持企业孵化成长。
综合环境生态尚需提升,城市营商环境优势明显。烟台综合环境生态虽仅强于南通,算力供给以及未来产业城市宣传均有待提升,但城市营商环境位居第18位表现突出。
大连:综合得分优于经济排名,创新策源能力突出
大连作为东北门户,号称“北方香港”,但近十年来,经济却呈现出一种停滞的态势,在全国城市GDP排名中则从2012年的14名下降到2022年的第28位,但科技创新等方面底蕴犹存,多个指标强于其他城市。总体来看,大连未来产业潜力综合指数得分30.9,27个城市中排名优于烟台、泉州。五个分指数得分中创新策源能力、产业硬核能力指数得分分别为48.3、42.0,27个城市中排名分别为第16、18位,进入前20;综合环境生态、企业成长潜力分别得分40.9、8.4,排名均位居第24,孵化加速能力得分14.9,位居第26位,拉低了整体得分。
大连未来产业潜力指数得分
科创底蕴雄厚,创新策源能力较强。 大连拥有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等全国知名的高能级科研院所以及31所大学,其中包括21所本科大学和10所专科学校,大连理工大学被列入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并且是“985工程”和“211工程”建设高校之一,拥有2个一流学科,发明专利授权量2.03万个,R&D经费投入占GDP比重达3.1%,两个指标均位居第16位,创新人才指标位居第18位,其创新策源能力表现突出。
产业硬核能力较强,企业创新待提升。 辽宁仅有的两个国家战略新兴产业集群全在大连,分别为智能制造、信息技术服务;高性能复合材料、空天利用、新型储能等未来产业领域优势明显,行业发明专利位居第14位。但科创板上市企业数量、战略新兴产业占工业比重排名靠后,均有待提升;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5家,位居第23位,稍显薄弱。
企业成长潜力和孵化加速能力较弱。潜力独角兽企业仅有1家,获得风险投资企业仅有2家,排名最后;国家级孵化器13家,仅强于烟台、福州、泉州,反映初创企业竞争力不足。
城市营商环境较好。大连综合环境生态虽然仅强于常州、烟台、南通,但城市营商环境分项指标却位居第15,城市未来产业关注度也较突出,这主要得益于大连旅游城市宣传和良好生活居住环境,但算力供给度表现不佳,需进一步加强。
总体来看,环渤海五个城市都是制造业大市,地理位置相当,产业结构相似,船舶海工、生物医药、新材料都是其主导产业,这也造成了其优势和短板大致相同。产业硬核能力均表现突出,但传统制造业占比较大,战略新兴产业需进一步培育发展,企业自主创新能力需提升,尤其是济南、烟台、大连要着力支持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等高能级平台建设。天津、济南、青岛、大连均拥有丰富的科创教育资源,创新策源能力较强,但科技创新转化不足,企业成长潜力、孵化加速能力两大涉及创新创业的板块均是其短板弱项,亟需打造良好创新创业环境,提升科技创新转化水平。而烟台作为普通地级市,这方面存在短板,R&D经费投入、科技人才引育、创新创业扶持方面亟待增强。除济南外,其他城市均为滨海城市,生态环境良好,造就了综合环境生态指数排名要优于GDP排名,而天津、济南、青岛算力发展水平进入全国TOP20,进一步增强了综合环境竞争力,反观大连、烟台需要在算力等新型基础设施方面加大投入力度。此外,青岛近年来城市知名度有所下降,在未来产业发展中要进一步强化城市品牌宣传,提升青岛在全球品牌影响力。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