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地球脉动Ⅲ》:不希望20年后再拍摄时,已没有素材可拍

澎湃新闻记者 黄小河
2023-10-30 14:36
来源:澎湃新闻
有戏 >
字号

20年前,BBC纪录片《地球脉动》(Planet Earth)面世,豆瓣评分9.7,令人大开眼界。它无疑是BBC Studios自然历史部最成功、最具代表性的纪录片之一。2016年,《地球脉动》推出第二季,以豆瓣9.9的超高完美度吸引着大批拥趸。有人看后感叹:“貌似这辈子再也看不到如此好看的大自然纪录片,如果有,可能是它的续集。”

不算夸张地说,“地脉”系列纪录片代表着行业标杆,它不仅是一部记录自然美景的艺术作品,更是一部集合了最新科学研究和技术的作品。新生物的发现,生物新行为的发现,用更加娱乐的方式让观众更深入地了解地球上的各种生态系统和生物,同时也让我们更加珍视地球。

《地球脉动Ⅲ》剧照

在《地球脉动》第二季推出7年后,全新系列《地球脉动Ⅲ》于10月29日登陆上海纪实人文频道,并同步上线爱奇艺、百视通、哔哩哔哩、腾讯视频、优酷及咪咕视频。

该片由BBC Studios自然历史部历时5年拍摄完成,依然是“黄金三套车”原班人马:BBC金牌制作人迈克尔·冈顿(Michael Gunton)担任总制片人,被誉为“世界自然纪录片之父”的大卫·爱登堡爵士(Sir David Attenborough)担纲解说,好莱坞金牌配乐大师汉斯·季默(Hans Zimmer)及团队打造原声配乐。

承袭该系列对大自然的敬畏感、美感和温暖基调,《地球脉动Ⅲ》围绕“海陆之间”“波涛之下”“广袤之地”“滴水之源”“林木之中”“极端之境”“与人共舞”和“家园卫士”8个不同主题,探索地球上众多令人称奇的栖息地,生动呈现自然界最壮丽恢弘的奇观与野生动物们不可思议的生存传奇,揭示大自然发生的惊人变化及深远影响,感受生命的延续与轮回。

在10月27日北京举办的《地球脉动Ⅲ》分享会上,媒体首先观看了第三季的精彩片花,无论是海底三千米下的美丽的珍珠章鱼,还是团结一致抵抗大白鲨的南非海狗,或是坚强求生的小鸵鸟,都给人留下难以忘怀的感触。

《地球脉动Ⅲ》系列制片人之一乔尼·基林(Jonny Keeling)

BBC Studios自然历史部负责人、《地球脉动Ⅲ》系列制片人之一乔尼·基林(Jonny Keeling)与现场观众分享了该片的创作理念和精彩故事。“约二十年前,《地球脉动》借助航拍技术,将地球的恢弘与壮阔通过‘上帝视角’展现给全球观众。2016年,《地球脉动Ⅱ》则尽可能拉近镜头,聚焦动物本身,以前所未有的方式让观众沉浸在物竞天择的自然世界中。而《地球脉动Ⅲ》承袭前两部DNA的同时,以全新的叙事角度,重点讲述了大自然的韧性和适应能力。《地球脉动Ⅲ》是BBC Studios自然历史部所有先进拍摄和叙事技巧的‘集大成者’,既有《王朝》(Dynasties)独特的情感叙事,又有《七个世界 一个星球》(Seven Worlds, One Planet)的恢弘气势,还有《绿色星球》(The Green Planet)开创的全新拍摄技术,我们相信它会让观众叹为观止的同时陷入沉思。”

据了解,《地球脉动Ⅲ》拍摄历时1904天,制作团队探访了全球六大洲的43个国家和地区,通过轻型无人机、高速摄影机和远程深海潜水器等先进的拍摄设备,成功记录下众多“史上首次”的镜头画面。例如,摄制组通过一款特制的运动“追踪标签”摄像机,首次在南露脊鲸的背上进行拍摄,通过南露脊鲸的视角观察瓦尔德斯半岛;借助深海潜水器探索3,200多米的深海,实现人类首次拍摄到世界上已知最大的章鱼群;此外,制作团队还利用军用热成像仪拍摄到了狮群40年来首次重返纳比米亚骷髅海岸的壮观景象。

《地球脉动Ⅲ》拍摄现场

在第一集《海陆之间》(Coasts)中,大卫·爱登堡爵士回忆了他1957年前往雷恩岛的经历。他带领摄制组划船登岛后,遇到了一只成年绿海龟和一只刚孵出的小绿海龟。当时,人们对这个偏远之地了解甚少,根本不知道这里是地球上最大的绿海龟栖息地。

自大卫首次探访雷恩岛到现在已有66年,在第一集中,大卫将回顾这座岛在66年间发生的变化,还有雷恩岛以及依赖于这座岛生存的绿海龟们所面临的威胁。最新研究表明,在雷恩岛孵出的绿海龟几乎都是雌性。海龟的性别是由其孵化的温度决定的。如今,绿海龟用来筑巢的沙土温度已达到历史新高。同时,由于潮水和海浪越来越大,雷恩岛的形状也在发生变化,它将很快被上升的海平面淹没。

《地球脉动Ⅲ》剧照

此外,第一集的亮点还包括拥有“冰海天使”之称的裸海蝶,这种善于欺骗的动物拥有非常邪恶的一面——作为贪婪的捕食者,它们的伏击行动和科幻恐怖片里的情节如出一辙。摄制组还在南非海岸成功捕捉到了大白鲨和南非海狗互动的最完整画面,而这种行为至今还没有科学能够解释。

深海拍摄也是《地球脉动Ⅲ》中极为艰巨的拍摄任务之一。通过深海摄像机、深海遥控潜水器等先进拍摄技术,摄制组冲破波涛汹涌的海浪,承受巨大的海洋压力,挺进冰冷黑暗的深海之中。

在距离海面约3,000米处,摄制组惊喜地发现了一处“珍珠章鱼育儿所”,记录下了珍珠章鱼宝宝孵化后游向深海的珍贵瞬间,这是除科学考察外,首次拍摄到此类镜头。在这片拥有深海温泉的“珍珠章鱼育儿所”内,约2万只即将产卵的珍珠章鱼妈妈聚集于此。如果没有温泉提供热量,它们的卵可能需要10多年才能孵化。但即便如此,章鱼卵的孵化仍需2年时间。在此期间,珍珠章鱼妈妈不会离开鱼卵,甚至不会去觅食,它们忍饥挨饿并最终走向死亡。

自《地球脉动》首播至今的近20年时间里,科技日新月异,地球上所有生态系统以及与人类共享这颗星球的无数生物也都感受着地球所发生的改变。生活在这颗星球上的动物不断调整着生存方式,以面对地球发生的巨变。而作为始作俑者的人类,是时候用全新的角度看待地球万物并做出改变,才能让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万物以及人类和谐共处并得以永续生存。

正如《地球脉动Ⅲ》总制片人迈克尔·冈顿所提到的:“人类正在将物种、栖息地和动物个体推向它们生存和适应能力的极限,但大自然的韧性极强,只要我们做出改变,就可以看到自然界超凡的自愈能力。我不知道未来还会制作多少像《地球脉动》这样的节目,但我不希望在20年后再拍摄时,已经没有素材可拍,那将会是人类的悲剧。”

《地球脉动Ⅲ》剧照

【对话】

罕见的、有趣的、被忽略的故事

澎湃新闻:第二季游蛇追赶小鬣蜥的画面我们仍记忆犹新,这一季大白鲨被南非海狗集体驱逐的画面也很震撼,从生物学的角度,这是大概率事件还是我们摄影师碰到的偶然事件?能否结合拍摄讲一讲?

乔尼·基林:我们拍摄南非海狗和大白鲨的画面,花了4年的时间。从生物学的角度,这并不是一个大概率事件。我们需要等待合适的条件,有时候因为水太浑浊了,我们没有办法拍摄,因为我们的摄影团队需要贴近大白鲨去进行拍摄,水浑浊的话,有可能他们会撞上大白鲨,是比较危险的;还有需要天气本身是比较平静的,水的能见度比较高,需要有太阳……我们等了很长的时间才能让所有的这些条件都能精准达成。

从生物学的角度,我个人认为是没有特别多这样的例子,这也是为什么这个故事本身是非常有趣的。有时候可能我们会看到一大群猴子一起追一个猛兽,有时候我们可能会看到野狗群去追狮子,但这些并不常见,所以它们才有趣。

《地球脉动Ⅲ》剧照

澎湃新闻:镜头会捕捉戏剧性更强的内容,但我们的孩子会把有些镜头当作科普知识来看,怎么处理其中的矛盾?

乔尼·基林:……那孩子们可能需要看更多的纪录片(笑)。如果孩子们去看书的话,或者在学校里面,孩子们会学到,狮子会吃羚羊,但今天我们看到狮子也可以吃鱼,所以我认为,我们可以从其它渠道能够了解到动物的一些寻常行为。

还有,我们在展示动物行为的时候,也不是所有的片段都是非常罕见的动物行为,比如说鸵鸟下蛋,这就不是一个很罕见的行为,但这个故事本身的讲述方式是非常有意思的。

所以,我们呈现的有一些是罕见的,另一些是我们以一个比较有趣的方式去讲述它的故事,还有一些是大家平时所忽略的,但是它呈现出来也是非常有趣的。

《地球脉动Ⅲ》剧照

澎湃新闻:我还是比较感兴趣你们讲故事的方式,比如猴子,我们平时看到猴子抢东西动作非常快,但在你们的片中,通过高速镜头,猴子从一个街头小偷变成了有气质的江洋大盗。逆向讲故事的方式,是不是BBC自然历史部的一个经典套路?

乔尼·基林:哈哈!那也不一定。首先是因为猴子本身动作很快,所以我们觉得要用慢动作去放,大家才能看清楚它的动作。我们会根据场景来决定到底以什么样的速度进行拍摄,也并不是说什么都要用慢动作去呈现,有时我们也希望原本的去呈现。它这个动作本身就是在一眨眼的工夫很快发生的。所以这两者要去做一个平衡。如果我们全部都以太慢的动作去呈现,这本身也不是很有意义,所以我们要有意识地结合故事本身去思考。

《地球脉动Ⅲ》剧照

在第二集当中,我们当时有拍摄到鲨鱼,鲨鱼躲在沙子下面,会以1/8秒的速度很快出来,这个时候我们就必须要以慢动作才能够去看清它的动作,但是同时我们也希望把原本的速度呈现给观众,能够让观众感受到动物行为的奇妙之处。

你说的这个问题也是我们一直都要思考的。我要讲的是什么故事?我要从什么角度去呈现?我要呈现的情感是什么?我要以什么样的速度去呈现?在剪辑过程中,我们也要去思考如何通过剪辑来去讲好故事。

我在每一段影片开始的时候,都会问一个问题,你希望观众看了之后有什么感受?观众的感受也可以随着影片去改变。比如一开始可能是开心的,后面是难过,再后面是恐惧,不管如何,我们需要思考的是我们想要让观众有什么样的情绪,有什么样的感受。我觉得这个问题想清楚了,所有的答案就都有了。

《地球脉动Ⅲ》剧照

澎湃新闻:所以是先有整个情绪的框架,还是说先有素材,然后再根据素材来讲故事?

乔尼·基林:我们最开始是先从一张白纸开始。比如要去拍沙漠,我们会去找到一些故事,可能我们进入到一半的时候,发现有4-5个故事,但是所有这些故事要么都是关于捕猎的,要么都是比较悲伤的基调,或者都是关于母亲和孩子的,这个时候,我们就会想我们需要一些多样性,我们需要一些不同元素的组合。

我最开始跟团队说的是,大家出发找最有趣的故事,我们需要的是新颖,同时,故事当中要有很多不同的情感节奏,在视觉上又需要是吸引人的。所以我跟团队说,你先不要管别的,也先不要操心在整个纪录片系列里面,这个故事会有什么样的连续性,先去找最好的故事。

最好的故事标准是什么?就是刚才我所说到的故事本身要有影响力,要有吸引人的角色,要在视觉上能够吸引人,要有非常好的情绪。刚才说的猴子,它就是非常好的一个角色。我们找到了这些之后,我们就能够呈现出一个非常合适的故事。

《地球脉动Ⅲ》剧照

“拍摄真实的动物会更难”

澎湃新闻:前两季音乐相较,第二季音乐色彩更绝妙,总体对“地脉系列”的音乐设计考量是什么,第三季的音乐设计有哪些变化?

乔尼·基林:在《地球脉动Ⅱ》和《地球脉动Ⅲ》中,我们与汉斯·季默及Bleeding Fingers合作,他们在配合画面作曲和配乐方面是行业内的翘楚,他们之前也有很多给电影配乐的经验,所以他们能够很好地去提升观影时影片情感的表达。另外,我们这一次合作的乐队叫巴士底乐队(Bastille),主唱叫做丹·史密斯,他的声音非常美。除此之外,我们还和英国的歌手、艺术家RAYE合作,我们的宣传影片当中有用到她的歌声。所以,我们在音乐的选择上是非常慎重的,因为这对于我们纪录片的呈现很重要。

澎湃新闻:嗯,听觉上整体是有世界音乐的感受。

乔尼·基林:如果我来描述的话,我会把它描述成影片级的音乐,它给人一种非常震撼、非常恢弘的一个感觉。以我自己对于世界音乐的了解,我会想到的是一些当地的民族性的东西,所以说,可能我来描述的话,我会把它描述成是大片影院感的音乐。

澎湃新闻:我儿子是古生物迷,他非常喜欢《史前星球》,我知道那也是你的团队负责的项目。《史前星球》的镜头设计很厉害,比如夜视镜头、延时镜头、窥视镜头,包括一个瞎了的玛君龙猎捕狮鼻鳄的片段,“造假”得如临现场。能不能从制作角度,说说真实拍摄的自然纪录片与利用特效制作的纪录片,两者哪个更难?

乔尼·基林:《史前星球》是我们为Apple所做的纪录片,当时我们请团队成员想象他们穿越回了史前的时代。虽然我们可以用特效制作出任何镜头,但是我们希望呈现出来的画面和野生动物纪录片一样是有我们标志性的视觉呈现效果的,所以我们请我们的团队想象假设有无人机在史前进行拍摄,你拍摄出来的效果会是什么样的。如果你当时人在现场,拍摄出来的效果会是什么样的,所以我们才能够呈现出这种非常强烈的真实感。当时在这个纪录片里面,我们所有的故事都是基于科学的,所以它也是具有真实性的。虽然我们可以去拍摄任何我们想要拍摄的画面,但是当你去拍一个霸王龙的时候,你真的站在它的嘴下面往上拍吗?其实也不是,这样的拍摄角度是不真实的。

《史前星球》的拍摄可以拍出任何你想要的故事,但是拍摄自然世界更难,因为你没有办法控制动物的行为,你也没有办法控制天气。甚至有的时候你想去拍摄某一个国家,因为政治动荡、疫情或者战争,你也进不去。坐在书桌前面,让电脑去做你想要的画面是更容易的,因为它是有确定性,我们的工作有非常强的不确定性。两个项目虽然都难,但是如果一定要比较的话,因为它的不可控性,我觉得拍摄真实的动物会更难。

澎湃新闻:这样看你们的工作应该不会被AI取代?

乔尼·基林:哈哈,我也不知道……希望如此。

    责任编辑:张喆
    校对:张艳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