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为什么古人提倡有志之士学习曾国藩
早在1863年,“中国留学生之父”容闳就对曾国藩“独服”之至,在《西学东渐记》中说他“可称完全之真君子,而为清代第一流人物”。如果说这是私人的溢美之词,那么待曾国藩造就掀天揭地的事功,1873年3月12日逝于金陵(今江苏南京,后不再注)之后的第八天,朝廷赐谥“文正”,这个来自官方的盖棺论定,无疑是传统士大夫的无上荣光。曾国藩是清朝第六位获此谥号的人,但其文韬武略,可谓举世无双。容闳《西学东渐记》说:“文正一生之政绩、忠心、人格,皆远过于侪辈,殆如埃浮立司脱(Everest)高峰,独耸于喜马拉耶诸峰之上”“同辈莫不奉为泰山北斗”。李鸿章、张之洞、袁世凯等门生晚辈,无不对他顶礼膜拜,尊为圣哲。1917年8月23日毛泽东在《致黎锦熙》中也说:“吾于近人独服曾文正,观其收拾洪杨一役,完满无缺。”曾国藩的健身之法、文史之学,皆入其法眼。1924年10月蒋介石作《增补曾胡治兵语录序》亦曰:“曾氏标榜道德,力体躬行,以为一世倡……而其苦心毅力,自立立人、自达达人之道,盖已足为吾人之师资矣。”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龙梦荪有感于“当今世风,以视有清,变本加厉,浇薄至极”,提倡有志之士学习曾国藩,以期强毅谦谨,勇猛精进,自立立人。1925年10月,费时近三年的《曾文正公学案》面世。顾名思义,窃以为可从“文正”和“学案”两个角度稍作申论。
首言“文正”。自北宋司马光提出“谥之美者,极于文正”(苏轼《司马温公行状》)之说以来,历朝历代获此美谥者屈指可数。《左传》有云:“大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论树立德行,前有容闳的确论:“其所以成为大人物,在于道德过人。”后有《清儒学案》卷一七七、一七八专列“湘乡学案”,以曾国藩为首,称他力挽清中叶以来宋学衰歇的积弊,以程朱理学为根本,撷取精华,讲究实用。论建立功业,曾国藩作为“中兴四大名臣之首”,创建湘军,戡定洪杨之役,倡导洋务,兴办教育,培养人才,超越谥号“文成”的明人王阳明。论创立学说,曾国藩也不落人后,政事上倡导洋务运动,高举“自强”“求富”旗帜;辞章上标榜“义理、考据、辞章、经济”之说,推崇杜、韩、苏、黄之诗。据此观之,曾国藩洵为人臣之极致,容闳《西学东渐记》也说“谥以文正,可谓名副其实”,世人对此并无异议。
次说“学案”。曾国藩从湖南湘乡一个笨拙的读书人成为斡转近代世运的“中兴名臣”,他实现人生逆袭的思想根基是程朱理学,并终生服膺笃行之。定日课,立“八本”,举凡读书、作文、事亲、养生、立身、居家、为官、行军,无不契合宋儒推扬的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宗旨。虽说学案体始创于明末清初黄宗羲之手,但肇萌于南宋朱熹的《伊洛渊源录》。其体例是诸学案前总设一表,备举师友弟子,标明学派源流,选取案主平生精义,后录各家评论。由此来看,曾国藩与宋学真可谓因缘早结。曾国藩作为“旧教育中之特产人物”(容闳《西学东渐记》),“一方面吸收输入外来之学说,一方面不忘本来民族之地位”(陈寅恪《冯友兰〈中国哲学史〉下册审查报告》),堪为师表。单是湘乡曾氏家族,人才辈出,遍布政治、军事、外交、科学、文艺、教育诸多领域。龙梦荪编选《曾文正公学案》,“取公遗集,提其精要,以类相从”,全书分为19类,即修养类、正心类、忠诚类、强毅类、勤劳类、谦谨类、节俭类、廉介类、摄生类、治家类、交际类、厚俗类、处事类、人才类、将才类、军谋类、从政类、学术类、文艺类。以曾国藩为案主,下开十数家法门,名曰“学案”,倒也未尝不可。
龙梦荪,据《曾文正公学案》上海商务印书馆1925年刊行本所附序文,署名“马平龙梦荪”,版权页上的著作者兼发行者也作“马平龙梦荪”。马平为清朝柳州府辖县,民国二年(1913)改属广西柳江道。推知龙梦荪籍贯为广西马平。其他生平事迹待考。
编者自序作于“癸亥五月廿四日”,癸亥即1923年。此当为龙梦荪编定《曾文正公学案》的时间。版权页载:“中华民国十三年正月印刷,中华民国十四年十月发行。”可知该书自1923年5月编定,迄1925年10月发行,前后近三年,这与序中所言的“欲付手民”“又已三载”大致吻合。
为了适合儒家语录体的需要,《曾文正公学案》除照录曾国藩原文之外,龙梦荪还作了删减、改写、增添、倒置、合并等,少部分条文标明了出处。原文中特指某人某事的,均改为泛指,如10.17则开头增添“凡少年之人”,11.47则“与洋人交际”五字删去“洋”字,等等。有时为了适应普通读者的需要,如4.18则“有所激而挢之”的“挢”、15.22则“不致来怨讟(dú)之声”的“讟”,均将难识的字分别改为意相近且易辨认的“矫”“毁”。
《曾文正公学案》难免有纰漏。一是单字误改,如形近之误,14.17则“梁丽可以冲城”,将“冲(衝)”误作“衡”;19.41则“为之鑯围以识别之”,将“鑯(通‘尖’)”误作“纖(纤)”。他如臆改之误,19.75则“学颜、柳,学其秀而能雄”,“能”字误作“难”。又如人名之误,16.62则“李迪庵用兵得一‘暇’字诀”,将“迪庵”误作“希庵”。二是出处误标,如6.44则本为致沅弟(曾国荃)却误作“致曾国华书”,10.10则本为致澄弟(曾国潢)而误作“致曾国荃”,15.61则本是宋梦兰(子久)却误作“宋子文”,17.30则本是毛鸿宾(寄云)却误作“毛奇云”。三是脱字,如19.41则“为之评注以显之”,“显”字脱,当补录。
2010年12月,岳麓书社将此书列入“民国学术文化名著丛书”,以商务印书馆1925年发行本为底本,重新整理,改繁体竖排为简体横排,旧式标点按现代汉语使用规范进行处理。岳麓书社简排本功不可没,但仍有不少问题。比如《整理说明》将龙梦荪的籍贯“马平”误作人名,封面、版权页、扉页均误标编者为马平、龙梦荪二人。若马平为人名,则自序中绝不可能称“余”,每类案语只见“梦荪案”而无一处“马平案”。另外,由于未能核对编者龙梦荪选录曾国藩原文的出处,如上举的出处误标现象,均袭其讹误而未予校改;文字的校正也多有错漏,如“应务”误作“应物”,以及前文所举“冲(衝)”误作“衡”、“鑯”误作“纖”等,皆未辨正;对编者龙梦荪删改增补曾国藩原文的具体情况,也付诸阙如。
此次整理,以商务印书馆1925年发行本为底本,校以《曾文正公全集》清光绪二年(1876)传忠书局刻本、唐浩明编《曾国藩全集》岳麓书社2011年修订本。本着尊重原著和编者的原则,遵循“国学句典丛书”的体例要求,此次整理分为“注释”和“解析”两部分。“注释”部分:主要是疏解字义,或考索典故。“解析”部分:首先,逐条标明原始出处,为了便于读者查阅核对,出处均依据《曾国藩全集》岳麓书社2011年修订本,标示出自何种体式、何时所作,鉴于编者所标出处讹误较多,为了统一体例,一并删去底本诸则所标出处;全书914则仅1则未详所自。其次,对诸则文字是否删改增倒等情况作简要说明。最后,或挖掘写作背景,或串讲大意,或略陈一己管见。总之,希望最大限度彰显《曾文正公学案》的优长,为读者提供一个全方位了解曾国藩人生智慧的窗口,从而达到开卷有益、修养身心的目的。
2019年7月底,陈斐老师盛情邀我来注析《曾文正公学案》。每当我摊书展读,思接古人,偶有会心,便觉得真不枉这次涤垢洗心的书山问道之旅。感谢陈斐老师君子般的大德和包容,感谢东方出版中心梁惠老师、裴宏江兄的认真与负责!这让我联想到曾国藩所说的“守约笃行”和“推诚相与”,也真切地感受到同道们的学术热情和人世间的温情。
辛丑仲秋于闽江之畔梦鸿轩
本文为《曾文正公学案》前言,作者谢海林,东方出版中心2023年9月版
《曾文正公学案》 龙梦荪 纂辑 谢海林 注析 东方出版中心2023年9月
内容简介
《曾文正公学案》是在民国学者龙梦荪纂辑的基础上,作者予以注释并简要评点,揭示出文本微言大义的作品,是“国学句典丛书”之一。全书共分“修养”“正心”“忠诚”“强毅”等二十类,涉及曾氏对修身养性、道德人品、治家理政、识人带兵、人际交往、论学谈艺诸方面的见解。结合注析细读其书,领略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之首”曾国藩的修养与智慧。在弘扬传统文化、加强文化自信的今天,该书自有其思想价值和积极意义。
作者简介
龙梦荪,民国年间人,籍贯广西马平,生平待考。
谢海林,文学博士,现为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主要从事诗学批评、清代诗文及文献文化史研究。主持国家、省社科基金项目多项,曾获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出版专著多种,在《文学遗产》等刊物上发表论文50多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