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看汉碑中的稀世之珍,上海图书馆展“大汉雄风”
备受关注的上海图书馆重磅年度大展——“大汉雄风——上海图书馆藏汉碑善本展”今天(10月30日)上午在上海图书馆东馆开幕。该展为在上海图书馆东馆举办的首个碑帖方面的大展,900多平方米的展厅四面悬挂汉碑卷轴,气势恢宏。
作为国内外首个汉碑善本专题展,展览选取了上图馆藏汉代碑刻,包括碣石、碑版、摩崖、石阙、画像题字等在内的90件珍拓善本,其中达到国家一、二级文物标准者有80%左右,均属首次集中亮相;此次展览也是迄今为止汉碑拓本最高文物规格的展览,囊括了汉碑中精品者,譬如《乙瑛》《礼器》《孔宙》《史晨》《曹全》《张迁》等名碑,也选取地处偏远的摩崖名品《西狭颂》《石门颂》《郙阁颂》《刘平国摩崖》等。
展览现场
从展品数量到质量均为空前
作为国内外最重要的碑帖公藏机构之一,上海图书馆馆藏金石拓本25万件,其中善本3千件。近年来,上海图书馆致力于碑帖的整理研究、出版展览和宣传普及。自2019年“墨彩斑斓 石鼓齐鸣——石鼓文善本新春大展”、2021年“大唐气象——上海图书馆藏唐碑善本展”之后,今年又推出了“大汉雄风——上海图书馆藏汉碑善本展”。
展览现场
上海图书馆东馆展厅入口处
“这次的汉碑善本展在上海图书馆的新馆展出,面积比两年前的唐碑善本展要宽敞得多。”西泠印社副社长、策展人童衍方说,“上海图书馆的汉碑馆藏丰富,即便如此也不能够完全呈现上海图书馆汉碑收藏的全部品类。”
巨幅的《鄐君开通褒斜道摩崖》拓本
君车画像并阴(周大烈跋本)
此次举办汉碑善本大展的上海图书馆东馆第一展厅面积900多平方米,展厅内气势恢宏。步入展厅,琳琅珍品依次跃然眼前,仿佛被带领穿越到2000年前的历史中。展览空间围绕汉碑的形制划分和归并,分为刻石、碣石、石阙、摩崖、碑版、石经、画像石等版块。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作为此次展览的亮点之一,其中有近一半的汉碑卷轴,悬诸墙上,气势震撼。童衍方表示,将汉碑卷轴悬挂陈列,可以还原碑刻原貌,拓片上的行款字数,装裱艺术、名人题跋可令观者一目了然,其展示效果是善本裱册平铺陈列所不能达。
上海图书馆碑帖专家、策展人仲威也提到,汉碑立轴展示形式在此次汉碑展上是一大特色。“碑帖收藏从明代中后期开始流行,好的碑帖实际上都是做成裱本的,因为碑帖是要用来临摹,便于在桌案上去翻看。从此次整个展厅90余件展品来看,裱本的权重也更为重要,文物等级更高,但是上海图书馆作为公共图书馆,从方便读者看观赏性来讲,整幅拓片看起来更有传播效应。”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据仲威介绍,上海图书馆收藏的汉碑拓本数量众多,约占整个馆藏碑帖总量的20%。“展现汉碑品种齐全和馆藏拓本的宏富不是此次办展的主要目的,展现馆藏汉碑拓本的珍贵稀缺性,展现碑帖善本的独特文化内涵,才是举办本次展览最大的心愿。”仲威说。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此次展览囊括了汉碑中精品者,譬如《乙瑛》《礼器》《孔宙》《史晨》《曹全》《张迁》等名碑,也选取地处偏远的摩崖名品《西狭颂》《石门颂》《郙阁颂》《刘平国摩崖》等,这些展品得益于三十余年的基础整理和研究发现,从数千件碑帖善本中精挑细选,既有善本裱册,又有精品卷轴,既体现了金石学研究价值,又不乏艺术鉴赏价值。
据仲威介绍,由于传拓时间和传播早晚的差别,汉碑善本与唐碑善本呈现出不同的特征。唐碑以宋拓为珍,而汉碑至明代深入人心,至清中后期汉代刻石的出土频多,乾嘉以后金石学复兴,汉碑的鉴藏考订达到了新的高度,因而汉碑的清初拓本极为罕见,明拓本寥若晨星,宋拓本更是绝无仅有。此次展览中《太室西阙铭》(王懿荣藏本)、《开母庙石阙铭》(李葆恂藏本)、《曹全碑》(俞复藏本)、《史晨后碑》(何绍基藏本)等均属明拓珍本,拓工一流,纸墨古雅,具有极高的文物价值。
《太室西阙铭》(王懿荣藏本)
仲威表示,此次展览入选的展品件件都是铭心绝品和人间至宝。善本碑帖是没有复本的,众多明拓、清初拓《礼器》《史晨》《乙瑛》《张迁》等善本,从传拓、裁剪、装裱、递藏、钤印、题签、题跋来看,没有一件会是同款。所以此次展品筛选的原则是“在相同传拓时间的前提下,以名家收藏、名家题跋为首选条件,传拓纸墨质量为辅助条件。名家收藏是藏品文物质量和文物档次的保证,名家题跋是藏品文献价值和文物价值的体现。我们看重的是善本背后的文化附加值。”
铭心绝品背后,件件有故事
据主办方介绍,此次展览荟萃了90余件汉碑善本展品,均为国家一级、二级文物。就珍稀程度而言,汉碑明拓可以视为极品,汉碑清初拓可以视为珍品。
展出的重点展品包括曹全碑(俞复藏本)、张迁碑并阴(蒋氏赐书楼藏本)、礼器碑并阴(陶洙藏本)、太室西阙铭(王懿荣藏本)、开母庙石阙铭(李葆恂藏本)、三老讳字忌日记(释达受跋本)、沙南侯获碑(潘祖荫藏本)、龟兹左将军刘平国摩崖(王懿荣藏本)等,其中近半数确为汉碑明拓,可谓是汉碑善本中的“极品”。
开母庙石阙铭(李葆恂藏本)
开母庙石阙铭(李葆恂藏本)
其中,《开母庙石阙铭》(李葆恂藏本)为元明间拓本,拓工一流,纸墨古雅,被誉为“世间第一本”。《张迁碑并阴》(蒋氏赐书楼藏本)是从馆藏数百件的《张迁碑》中脱颖而出的金石珍品。仲威认为,汉碑选择展品,《张迁碑》是必须选的。“上海图书馆的《张迁碑》有数百件,能够符合到馆藏藏品级的大概也有几十件,在我心目中能够是刻骨铭心国宝级的藏品也有三到五件,在这三到五件当中要挑选一二件,其中的评判割舍是非常具有考验。我们有三个标准,首先是文献性,第二个是书法艺术性,其次是一个文物性。”仲威说。
《张迁碑并阴》(蒋氏赐书楼藏本)
《张迁碑并阴》(蒋氏赐书楼藏本)
《张迁碑并阴》(蒋氏赐书楼藏本)
《曹全碑》(俞复藏本)传拓时间早、存字清晰,兼具极高的文献性、书法艺术性和文物性。而且它曾经历火灾,幸而留存。
《曹全碑》于东汉中平二年(185)十月二十一日刻立,碑文主要记叙东汉官吏曹全的家世背景及政绩成就,歌颂其功德。到了明末大风吹折树木压断石碑,此后人们多见到的拓本为碑石断裂后的版本。
《曹全碑》(俞复藏本)
《曹全碑》(俞复藏本)
此次展出的俞复所藏《曹全碑》,根据碑文状况判断,是俞复旧藏明拓未断本,因此价值极高,是目前所知仅次于上海博物馆藏“因字未损本”的顶级文物。这一善本每一页底端有火烧痕迹,最后一行的字被烧到,但仍然隐约可以辨别。根据书册最后俞复题跋记载,1915年秋,俞复在文明书局打算用玻璃板影印碑帖时,印厂突然发生火灾,他所收藏的明拓汉碑都被烈火烧灼,有些拓本全部损毁。万幸是,这一册《曹全碑》由于开本比较大,帖芯比较短,受损程度较低,只有最后一行的字被烧到。因此今天我们还能看到较为完整的这一版本的《曹全碑》。
《三老讳字忌日记》(释达受跋本)被誉为“两浙第一碑”,险些流传海外。
《三老讳字忌日记》又称《三老碑》,于东汉建武末年至永平年间(52-57)刻立,是现存最早的东汉名碑之一,有“浙中第一名碑”、“东汉第一碑”等美称。三老,就是县乡中掌管教化的乡绅等,多为德高望重的老人。
《三老讳字忌日记》(释达受跋本)
碑刻原石在清咸丰二年(1852)出土,由周世熊收藏。1919年,上海商人陈渭泉从周氏后人处购得此碑,并于1921年辗转至上海。当时,日本商人想以重金收购。浙江古董商人毛经畴得知此事后,与当时的上海知县沈宝昌、前清遗老姚煜商议买下石碑。之后经过西泠印社首任社长吴昌硕与四位创始人等人积极奔走,在沪杭等地发起募捐和义卖,最终共募集到大洋11270元,以其中8000元从陈渭泉手中购回,使这块名碑不至于流传海外。
《沙南侯获碑》(潘祖荫藏本)
《沙南侯获碑》(潘祖荫藏本)
《沙南侯获碑》(潘祖荫藏本),原碑是东汉永和五年(140)所立,由清人在天山南麓的新疆哈密境内发现。因为对模糊字迹的确认有误,先后有数种称呼,该拓本是潘祖荫专门请驻守新疆的边帅所拓,而且为六行足本,海内仅此一件,号为天下第一本,现藏上海图书馆。
潘祖荫得到拓片后,轰动金石圈,先后引来陈三立、陈介祺、鲍康、吴大澂、王懿荣、张之洞、翁同龢等题跋、考释。三十多年后,吴湖帆接手此拓片,又请来罗振玉、邹寿祺、袁寒云、程文龙、吴梅等一大批社会贤达题跋,终成今日面貌。
如何欣赏汉碑善本之美?
金石碑帖向来小众,对于普通公众而言显得古奥难懂,。仲威表示,上海图书馆之所以举办这样的碑帖大展,意在普及碑帖知识,带动更多的人喜欢碑帖、研究碑帖。那么普通观众该如何欣赏汉碑善本之美呢?
展览现场
“金石碑帖文化含量高,欣赏的门槛也高,对于这个展览最好是一个学习型的观展模式,没有办法通过一次观展,一次教育讲座而达成碑帖学习的目标。”仲威说,观众可以以此次展览为契机,通过观展,去找相关的文献逐步深入自学。同时不同的观众可以从中看到不同的知识,领略汉碑善本不同的美,比如形制美、文章美、汉字美、装帧美、题跋美、钤印美,他建议普通观众可以着重从书法美、传拓美、装帧美、人文美四个角度来观展。
史晨前碑(孙多巘藏本)
一看书法美。此次展览可以说是汉碑书法集大成者。汉代是中国书法史上极为重要的发展时期,此时隶书逐渐从秦篆演变而来,变成别具风格的主导字体并广泛应用。汉碑隶书风格多样,《三老碑》书体介于篆隶之间,古拙自然,堪称从古隶到汉隶书法演变的活化石;《曹全碑》为汉代隶书代表作之一,用笔秀丽多姿、结构飘逸端稳、布局舒朗匀净;《礼器碑》虽为隶书,却继承篆书的运笔法,秀逸遒劲;《张迁碑》是汉代隶书成熟时期的作品,字体方正古朴、厚重典雅,可谓是汉隶方笔系统的代表作。
二看传拓美。中国传拓工艺以纸墨为媒,将金石文字用拓本的形式保存、复制与传播。拓片是用棕刷或打刷将湿宣纸嵌进字口花纹上墨制作完成,文字花纹具有凹凸立体感。
汉碑距今已有两千年历史,岁月变迁、风雨侵蚀,石碑表面已经风化斑驳,因而拓印时会在纸上留下大片石花。于历史长河中“绽放”的石花层层叠叠,颇有一番趣味,从中可以体会金石文化的永恒魅力。
武氏祠画像题字(黄易嘉庆元年监拓批校本)
武氏祠画像题字(黄易嘉庆元年监拓批校本)
武氏祠画像题字(黄易嘉庆元年监拓批校本)
三看装帧美。碑帖善本往往受历代收藏家重视,以古雅、精致的装帧展现碑帖魅力。本次展览,亦是碑帖装帧大赏。各种形态的碑帖均有展出,我们既可以感受整幅大张、悬挂欣赏的卷轴映入眼帘的震撼,也可以体会驻足欣赏经过剪裱、可以平铺展玩的裱本的乐趣。
龟兹左将军刘平国摩崖(王懿荣藏本)
四看人文美。在碑帖善本的流传过程中,历代金石学家留下的钤印、题签、题跋都使拓片超越本身保存与复制的功能,成为独一无二的文物。如《沙南侯获碑》拓片汇集了近代甲骨文研究奠基者罗振玉,甲骨文的首位发现者王懿荣,著名书画家、鉴藏家吴湖帆等众多学者及收藏家的笔墨,他们或考订文字,或记录史实,或抒发情怀,来了一场“纸上聚会”。这些留下的文字超越了时空的界限,带观众领略前人的研究成果和赏玩旨趣,体会到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大汉雄风——上海图书馆藏汉碑善本展”开幕式现场
为了配合此次展览,上海图书馆编撰了《大汉雄风——上海图书馆藏汉碑善本展》一书,收录了包括所有展品在内的151种汉碑珍本,并在开幕式当天进行首发仪式。本次展览为期2个月,将持续到明年1月7日。在展览期间,还将在11月至12月周末举行专家讲堂,与读者一起欣赏汉碑的无穷魅力。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