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经济日报:经济超预期不意味可以松口气

顾阳/经济日报
2023-10-27 07:37
财经上下游 >
字号

中国经济当前仍处于企稳恢复和产业升级的关键期,经济运行既面临全球经济放缓的周期性因素,也遭遇传统产业转型缓慢、现代产业体系尚不完善等结构性问题。在新问题老矛盾面前,我们还远未到歇脚松气的时候。

三季度以来,中国经济多项关键指标回稳向好,引发海内外关注。市场分析认为,中国经济运行的积极因素在增多,经济恢复向好的基础更为牢固,市场供需循环更趋均衡,有底气实现全年经济增长目标。

这样的判断是有依据的。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4.9%,虽不及二季度6.3%的增长,但已超出市场普遍预期。考虑到前三季度GDP增长已达5.2%,只要四季度经济不出现大的波动,实现“全年增长5%左右”目标应无悬念。

中国经济恢复向好的态势令人欣慰,但近期市场上有两种声音须加以关注。一是今年以来,各地陆续开启了“拼经济”模式,以“起步即冲刺”的状态,力争把疫情造成的损失夺回来。如今,经过大半年努力,经济运行不仅企稳回升还实现了超预期增长,不少人认为全年工作胜券在握,可以歇歇脚松口气了。二是有舆论认为,当前经济已超预期增长了,管理层可能会逐步终止前期出台的一系列激励政策和优惠举措,后续宏观调控政策工具落地很可能也会“踩空”。对政策可持续性的担忧,让不少经营主体本已趋稳的市场预期又出现了动摇。

出现上述想法和顾虑是可以理解的。今年以来,不少经营主体在宏观数据和实际体感上存在着一定的“温差”,他们因此认为中国经济“超预期”或是昙花一现,经济恢复向好的基础不牢固也不可持续。事实上,貌似偶然的“超预期”,是有其必然性的。三季度以来,无论是生产供给的稳步增加、市场需求的持续扩大,还是出口市场的边际好转、就业物价的总体平稳,均从不同方面确立了经济运行向好的态势,为经济超预期增长提供了有力支撑。

从更深层次看,经济超预期增长离不开多重因素叠加,其中有宏观政策释放的组合效应,有市场条件改善带来的贸易空间,也有经营主体持续多年转型升级的后发优势等。比如,为有效应对疫情冲击,党中央、国务院采取了适度宽松的财政政策、灵活稳健的货币政策、适度有效的逆周期调节等,这些政策措施在促进经济稳增长、调结构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再如,面对外需疲弱,中国外贸业通过供应链产业链重塑,实现了出口量的合理增长和质的有效提升。此外,近年来,中国不断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超大规模市场优势不断显现,经济发展韧性进一步增强。

三季度经济超预期增长虽为全年目标实现奠定了良好基础,但做好四季度经济工作仍不可松懈。要清醒地认识到,中国经济当前仍处于企稳恢复和产业升级的关键期,经济运行既面临全球经济放缓的周期性因素,也遭遇传统产业转型缓慢、现代产业体系尚不完善等结构性问题。在新问题老矛盾面前,我们还远未到歇脚松气的时候。下一步,要进一步加强经济政策的协调与落实,既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也要根据经济形势的变化及时调整政策的方向,强化对政策落地的监督和评估,确保宏观经济平稳运行。同时,还要继续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通过优化投资结构、促进消费升级、加强国际合作交流等措施,推动经济增长持续向好发展。

需要指出的是,当前我国房地产、金融等领域风险尚未彻底排除,经济增长还将面临不少潜在风险与困难,对此我们不能掉以轻心,也不能妄自菲薄,要看到中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长期向好的基本面并未改变,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积极因素还在增多。中国经济不仅当下有为,未来同样可期。

    责任编辑:张珺
    图片编辑:李晶昀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