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从荆州到紫禁城,张居正,大明第一宰相的职场晋级法宝是啥?
中国古代历史有着延绵数千年且从未间断的文字记录,涌现出了无数风流人物。
但有一类人却少之又少,那就是改革家,而在有生之年得以功成的,汉唐以降两千载,仅有一人——张居正。
明朝自太祖朱元璋杀胡惟庸,废丞相后,再也没有臣子能在名义或事实上享有如此称号,但张居正却步步为营,通过一场场权谋斗争,将帝国权力尽揽手中,成为万历前期真正的“柄国宰相”,创造了职场奇迹。
他力挽狂澜,铲除积弊,锐意改革,不仅为明王朝延续了60多年国祚,也为清朝近两百的太平奠定了基础。
也将他自己推向了所有人的对立面,招来了滚滚骂名,最终落得个身死族灭的下场,以至于后人哀叹他“工于谋国,拙于谋身”。
尽管毁誉参半,张居正却是谈论晚明历史时无论如何也绕不开的主角,有人说终明一代不过“一帝(朱元璋)一相(张居正)”,梁启超更直言,张居正无愧为“明代唯一的大政治家”。
近几年,张居正的形象也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影视作品中,从《大明王朝1566》到《显微镜下的大明之丝绢案》,张居正要么“亲自出镜”,要么成为主角们谈之色变的背景板。
可历史上真实的张居正究竟是个怎样的人?身为职场人,他究竟是如何攀登上权力珠峰的?他的这场改革究竟有多了不起?围绕着他的詈骂究竟可信度有多少?
弄清这些问题,阿信今天要为你隆重推荐这套酝酿了4年之久的重磅好书——《柄国宰相张居正:权力之变与改革人生》。
与其他你所熟知的张居正传记不同,在学术光谱上,这套书更偏重于严肃扎实的历史考据而非文学写作,主要聚焦于张居正一生的主要成就——改革。
作者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政法大学法律史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典志组专家林乾。
林 乾
林乾教授曾因在央视“百家讲坛”主讲“雍正十三年系列讲座”而为大众所熟知,也出版了《嘉靖皇帝大传》《雍正十三年》等多部著作。
在这套《柄国宰相张居正》的写作过程中,林教授不仅通读了《明实录》,逐字逐句反复阅读了张居正个人文集,还广泛阅读了与张居正关系密切的同年、恩师徐阶、盟友高拱、掀起“张居正大案”的张四维等多人的相关史料。
在阅读了上百种史料和明人笔记的基础上,林乾教授不仅为我们还原出了一个清晰的张居正,也破除了诸多刻板印象,从源头上溯清了那些历史上的早已混淆的是与非。
这或许正是我们阅读张居正的意义所在,他的一生固然充满了戏剧般的悲剧性,但对于今天而言,张居正留给我们精神遗产,是那种“以身为蓐荐”、勇于担当的改革进取精神。
绝顶聪明:荆州神童
张居正的曾祖父张诚,说话口齿不利落,人称“謇子”,但为人仗义,急公好义,常积德行善,致使家无余财。
他曾多次发宏愿,愿意把自己的身体作为蓐荐(荆州一带农户用稻草挽成绳子编织而成的一种卧具),使人在上面安设床榻,寝处游息。
荆州张居正故居
这一言行对张居正的一生极有影响,他的担当、献身精神,可以从此处找到根源。
张诚有三个儿子,次子张镇,即张居正的祖父。
张居正童年时,家庭条件非常艰苦,但他先天禀赋极好,属于绝顶聪明的一类,三岁就开始认字,有“神童”之称。
张居正在参加府学考试时,受到荆州知府李士翱的激赏,李知府取《春秋公羊传》中“故君子大居正”,为他改名“居正”。
张居正的早慧并非因他后来的成就而牵强附会。接任李士翱荆州知府的李元阳在他的文集中明确记载:他监考诸生,看到张居正的试卷后,认为张居正必是国家大器——六百人当中他考了第一名。
当时张居正年仅12岁。
第二年,张居正赴湖广贡院参加乡试,结果考中了举人。湖广巡抚顾璘找来监考的冯御史,认为小孩子如果前半生太过顺利于成人后无益,于是将他除名,再多磨炼几年心性。
尽管二人年龄差距很大,但贵为地方大员的顾巡抚却视张居正为国士,说“此子将相才也”,并呼为“小友”,还解下犀牛角打磨的腰带赠给张居正,说:
你将来肯定会有更贵重的,此物聊以表吕虔(三国魏人,能用贤才)之意。
16岁,张居正再次中举,23岁又高中二甲第九名进士,全国总排名第十二,由此进翰林院深造,成为天子近臣,备皇帝顾问。
职场达人:权力争斗中的微妙平衡
看过国产神剧《大明王朝1566》的都知道,张居正属于清流一派,老师是当时的内阁次辅徐阶,与首辅严嵩水火不容,两派老死不相往来。
但却远非事实,林乾教授在《柄国宰相张居正》中认真考证了嘉靖朝时期张居正的职场表现。
首先,就当时来说,严嵩并非后世以为的“奸臣”形象,这是严嵩身故之后,徐阶、王世贞对政敌进行的有意污名化。
就个人修养而言,严嵩为殿试二甲第二名,与王阳明有过交往,诗词文章书法都属上乘,被文坛视为“南宗领袖”,做礼部尚书之前“人品尽好”,品格铮铮。
严嵩行草书致松坞札
因此,张居正对这位顶头上司也很敬重,即便后来严嵩、徐阶你死我活的矛盾公开化,张居正也仍与严嵩保持着良好的个人关系,在严徐阵营间游刃有余。
严嵩死后没有安葬,张居正直接写信嘱咐地方官备棺安葬,在主持编修《明世宗实录》时,张居正认为其中涉及严世藩评论不当,当国后,张居正除了指出严嵩贪墨,也并没有说过其他的不是。
至于自己的老师徐阶,虽然对自己的仕途一路扶持,但张居正心中并非没有想法。
徐阶为人极尽圆滑,人称“甘草国老”。
内阁首辅任上,徐阶一方面广结言官,对王世贞父亲平反施以援手,有意收买人心,为的就是在历史书写中留下一个好名声;另一方面,他还放任诸子广置产业,为恶乡里,使一方百姓如在水火。
徐阶行书《寿陆司马北川诗》
而对于真正希求改革弊政的高拱,徐阶则设计构陷,因此在高拱重回朝廷后,徐高之争中,张居正始终保持中立,以表达对恩师的无声抗议。
事实上早在此之前,高拱与张居正就已经是无话不谈的挚友,结为盟友。
两人对于当时的弊政以及改革方向的看法高度契合,因此,在徐阶被隆庆帝要求致仕高拱成为首辅后,张居正才得以晋升内阁次辅,政治抱负才终于迎来了施展的可能。
改革:站到所有人的对立面
隆庆六年,明穆宗崩,年仅十岁的万历继位。
高拱向来性格刚烈、快意恩仇,司礼监秉笔太监冯保对其早已心生怨恨,便将高拱的口无遮拦之语添油加醋说与了万历生母李太后,以“专政擅权”之罪谴回原籍。
张居正成为了内阁首辅,两个月后,他从省议论、振纪纲、重诏令、核名实、固邦本、饬武备等六个方面提出改革政治的方案。
北京湖广会馆,张居正出任首辅后的府邸
而这一切的基础,是需要有能够有效贯彻落实各项政策的官吏,于是在万历元年十一月,张居正上疏实行“考成法”,简单点说,就是对各级官吏实施严苛的OKR考核,合格的上,不合格的降。
毫无疑问,大部分官吏对此心生怨怼。
万历六年,张居正下令在全国清查漏税的田产,万历九年,张居正又下令,在全国范围内实行一条鞭法,减轻农民负担,增加了国库财税,受伤的无疑就是士绅阶级。
得罪了职场上官僚、地方上的士绅还不够,张居正改革的推进到了读书人群体中。
张居正读遍百家之书,尤其关心“经世致用”四字,然而当时却是“士风日下”,当时的士子只知空谈,沽名钓誉,表面文章做得比花朵还要绚丽,而毫无解决国家社会问题的能力。
张居正开始对学校、士风、士子进行全面整顿,规定按照30:1的比例进行录取,因此文化越是发达的大府县越难中举,招来无数嫉恨。
其中尤其以王世贞所写《嘉靖以来内阁首辅传》影响最为深远恶劣,王世贞与张居正有“同年之谊”,父亲落难之时求助于身居高位的张居正,却没有得到回应,由是嫌隙渐生。
王世贞真迹
张居正为首辅后,又对张居正给他安排的职位大为不满,于是在晚年的这部作品中对张居正大肆丑化、极力丑诋,说他极尽奢靡、纵情欲海,最为著名的就是张居正32人抬轿子的谣言。
清算:破族沉家
万历十年张居正因积劳成疾,加之痔疮病发,于六月二十日病逝于京城府邸,享年五十八岁。
但让他万万没有料到的是,死后遭到了3年的清算,其中为首的,当属他的学生——早已对老师多年的严格管教怨恨已久的万历皇帝。
万历帝像
张居正一手提拔的继任首辅张四维迎合帝意,使被戍众人俱被起用,朝局为之翻覆。
至次年,朝野争言张居正之罪,章满公车,其生前所得封赏等悉被追夺。又次年,被籍没抄家。
有人检举说,“湖广一省之脂膏,半辇载于张、王二家”的话,故万历帝对查抄荆州张府抱以极高期待。
查抄历时半年有余,动员了湖广几乎所有行政、监察力量,所得仅黄金万两、白银十余万两。这与皇帝下达的二百万“指标”差距过大,张居正诸子于是被全部拘讯,进行拷打。
长子张敬修不堪追赃之辱,自缢而死。
张敬修的妻子高氏,得知丈夫被逼自缢身亡后求死未成。张敬修留下一个孤儿,当时年仅六岁,高氏将他抚养成人,凡二十七年而终。万历三十九年,地方官以其事闻,下诏建坊旌表。
张懋修充军到南昌戍所后,每有题咏,感慨不平,逢“万”字、“历”字,全部倒书。
张居正最小的儿子张静修,查抄时不足二十岁,在仆人护送下,和未婚妻、李幼滋的女儿前往江浙避祸,投奔顾璘的儿子顾峻。顾峻收留了静修一家,并为他安排了一个差事,张居正这一支从此在江苏兴化繁衍生息。
天启二年(1622),复张居正原官,予祭葬,家产没有变卖的一律发还。崇祯三年(1630),给还二荫、诰命。四年后,八十岁的张懋修去世。
又十年,第五子张允修誓死不为张献忠做官,自杀而亡。
同年,明朝覆亡。
原标题:《从荆州到紫禁城,张居正,大明第一宰相的职场晋级法宝是啥?》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