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City Ride Vol.5 | 艺术在浮梁:青绿乡野逍遥指南
《City Ride城市漫游》是 一言一吾 i-Talk 新推出的城市探索栏目,游走在城市空间丰富的肌理中,探访街区,倾听故事。通过亲身体验去理解人与空间的关系,感受城市真实的温度。
青绿山水间,稻田渐黄时
这个秋天,重返浮梁
在乡野之间拥抱艺术
- 本期聚焦 -
艺术在浮梁
「艺术在浮梁」这一季的主题是“重返青与绿”,犹如一次宣言,让人们意识到自然的价值。久居城市,我们或许会暂时遗忘,忘记我们从何而来,将往何处。而人对自然的渴望是刻在DNA中的本能,正因如此,我们才想要逍遥山野间,积蓄能量迈向生命的下一场旅程。
©艺术在浮梁
“逍遥”是一种态度,表达了人们对冲破藩篱的向往。从乡土本身的视角出发,我们将获得比“逍遥”这一体验更重要的洞察。一个村庄如何能在庞大的互联网信息中拥有姓名?如何才能切近乡土再兴的理想?努力发声的是村庄里的人,人对乡土的热爱,促使乡土成就其名。「艺术在浮梁」激发了艺术家的热情创作,在这片茶山中,艺术与土地,艺术与人实现了有趣的联结。
©艺术在浮梁
两年前茶山上“点亮大地之灯”的那一刻,浮梁更新了自己的姓名,不再是“前月浮梁买茶去”的旧日“浮梁”,而渐渐蜕变为有勇气让艺术融入乡土日常的当代“浮梁”。
©艺术在浮梁
本期City Ride将以地理志的方式带大家漫游「艺术在浮梁」的两个目的地——寒溪村与浯溪口,循着青绿的印迹降落在浮梁的山野间,跟随艺术的脚步,探寻土地与人文融合生长的边界。
*本文阅读时长约12分钟,准备好开启艺术浮梁之旅了吗?
Chapter 1
浮梁地理志-寒溪村
浮梁这个名字,最早出现在唐代。白居易《琵琶行》诗云“前月浮梁买茶去”,让人记住了浮梁与茶的关联。唐人王敷在《茶酒论》里写“浮梁歙州,万国来求”则透露了此地过往的茶叶贸易地位。景德镇先有茶,再有瓷,浮梁青绿的茶山,被视作一切的发端。宋代景德年间,浮梁县内昌南地区御窑出产的青白瓷享有盛誉,由此得名景德镇,从此不再仅为地理符号,而成为了瓷器的代名词。
寒溪村茶山景色一览 ©刘仁雄
浮梁境内村落风光景色 ©刘仁雄
如今的浮梁,依旧是茶的故乡。「艺术在浮梁」选址的臧湾乡寒溪村,是由1960年代自浙江淳安迁到此处的移民一手建造起来的。从原始森林,到半农半茶的乡村,村庄的发展蕴含着几代人的付出。一草一木,一砖一瓦,也都赞美着人的价值。
寒溪村村民 ©刘仁雄
浮梁境内村落风光景色,左右滑动观赏 ©刘仁雄
1
与自然沟通
当艺术出现在浮梁碧绿的茶山上,乡野随之进入当代艺术的语境。在与天空、雨水、茶树、泥土的交流中,作品为大地发声,成为大地向人们传递信息的媒介。
/ 推荐作品 /
刘建华 《渠道-之形》
进入寒溪村,最先见到的就是当代艺术家刘建华的作品《渠道-之形》,废弃的水渠接纳着大小各异的17颗蔚蓝色雨滴,让人联想到曾经滋养过这片土地的所有的水,历史的痕迹蕴藏,过去、今天和未来,凝于此刻。
刘建华《渠道-之形》©田方方
沈烈毅 《离地三尺》
2023「艺术在浮梁」的新作中,艺术家沈烈毅《离地三尺》引发了大量的想象。这是一个颇具“游戏”氛围的作品,山林和混凝土材料搭桥为梯,连梯为台,将天然与人为、自然与工业并置于一件作品中,产生视觉上的对比与反差。万物离地三尺,艺术家把观众带到“超现实第三空间中”,在那里,人们回神过来,重新捕获贴近自然的亲密感动。
沈烈毅《离地三尺》 ©田方方
真壁陆二《Colors-天空依然相连》
日本艺术家真壁陆二用彩色木板构筑出世界的缤纷多元,迥异的个体组成了有秩序的集体。艺术家用数百种颜色绘制的木板代表着浮梁的天空,因时间、季节和心情、身体状况的不同,天空呈现不同的色调。世间纷争仍在继续,但天空依然相连。在浮梁的绿野中,艺术家希望有这样一个我们可以承认彼此差异的和平世界。
真壁陆二作品 ©异想社
真壁陆二作品 ©田方方
马岩松MAD《大地之灯》
从2021年开始,马岩松MAD的《大地之灯》大地之灯就伫立在茶山顶端,轻盈的视觉吸引,放大了人们某种原生的情绪,唤起了穿越茶田登顶的渴望。灯罩之下其实是绝佳的观景点,四周视野广阔,地形的层次脉络和土地的生机,一览无余。炊烟、山雾、夕阳,自然的图景轮番上演,催生感概,也赋予了原有的田野一个璀璨的顶点,成为了连接美好景致与人的行为的目的地。
马岩松MAD《大地之灯》 ©田方方
在秋日夜晚的农家小院中,一言一吾i-talk为村民带来《我与建筑师有个约会》第二季新片《马岩松:我的刺》,在影片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撕掉精英光环,和普通人一起奔波在城市与乡土,努力寻找自我价值的马岩松。夜幕低垂,人们望向大地之灯的同时,听这位“长刺”的建筑师分享设计理想。身在浮梁一隅,我们似乎被放在更宽旷的世界中,陷入更深的思索。
村民观看纪录片《马岩松:我的刺》,左右滑动观赏 ©艺术在浮梁
2
与人的联结
寒溪村是从茶山里生长出来的村落,1960年代从浙江淳安来到这里的移民,用梦想与汗水建造出一片“桃花源”,为茶山注入蓬勃的生命力。艺术家们被村民的故事打动,以他们为灵感创作,让我们得以看见这一段艰苦而又幸福的经历。
/推荐作品/
玛利亚·维尔卡拉
《上善若水 ESSENTIAL-the BASIC is on the TOP》
寒溪村没有自来水,家家户户用水塔储水。这一特殊的生活状态,激发芬兰艺术家玛利亚·维尔卡拉创作了《上善若水》,她将水塔作为装置组件,并且充分尊重村民的意愿,让大家挑选自己喜欢的款式,呈现个性色彩。
玛利亚·维尔卡拉作品 ©田方方
陶艾民《井》
中国艺术家陶艾民带来了以女性为主角的作品《井》,她选择了村里一座具有特殊意义的住宅——村支书的家,这座住宅是1960年代第一对移民夫妇结婚的婚房,村支书将自己的楼房让给新人,村落崭新的一页由此展开。
陶艾民用女书装点婚房门楣 ©艺术在浮梁
作品《井》灵感则源自她记忆中南方家乡的女子在井边洗衣淘米,闲话家常的温馨景象。寒溪村民依赖井水生活,水井是女性劳动和社交的重要场所,“见证”了女人用棒槌捶打衣物的日常。这些棒槌是用山中树木自制的,形态各异。经年使用后布满劳作痕迹,却也散发着生命之美。棒槌的背后是女性默默付出,辛勤劳作的生命历程,以及村民在自然中坚韧开拓的意志。
陶艾民作品《井》©田方方
施勇《村边有栋青砖房》
同样是记录村民记忆,艺术家施勇带来《村边有栋青砖房》,用声音作为媒介介入在地现场。这栋房屋由浙江移民江富有(已故)和徐桂香夫妇建于1980年代。围绕江富有留存在青砖房各个房间墙体上的文字、手机号、数字信息及保存下来的日常物品作为切入,艺术家采访了江富有的亲友,回溯了老房往事。记忆以特殊的形式一次次重构和排演,场所也因此被激活。
施勇作品《村边有栋青砖房》©田方方
文那《签与签寻》
文那的《签与签寻》通过祈愿、解答的过程,触发心理空间与村落物质环境和社会历程的联结。由村里的空置房屋改造的“签房”设置了有趣的抽签方式,通过扫描签喜老爷爷胸前的二维码来求签,引发人们内心愿望的外溢,当代解构的签语和“土地小精灵”惹人寻找答案,吉祥物见见则以壁画形式“躲藏”在村中各处,将物理空间和想象空间串联起来,在寻找解签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对村子形成自己的理解。
文那作品《签与签寻》 ©田方方
Tango《泉有米酒》
《泉有米酒》名字源自屋子的主人王泉有,这位自浙江淳安迁来的村民擅长酿造黄酒。艺术家Tango用他标志性的漫画为屋子做了墙绘,内部也被改造成温馨的家庭小酒馆。二楼则被打造成“醉酒空间”《众人皆醉》,通过镜面模拟的脑回路,让人看见自己反射后的变形模样,“众人皆醉”得以具像化。人生往往在醉与梦之间,采取玩味的态度,万事都会轻松一些。
Tango作品《泉有米酒》©田方方
Tango在现场考察 ©异想社
3
理想的院落
在理想的院落中,有风景,有咖啡,有朋友,有书看,有话聊……寒溪村恰巧拥有这样的闲适氛围,在村民质朴的生活场景中,城市人也寻获了新的感悟。
/推荐作品/
eico 《站在时间这边》
走进寒溪村稻田边的这个小院落,你就进入了一种缓慢的节奏中。在板凳咖啡喝一杯手冲,味觉比在城中更敏锐了一些。咖啡馆旁是艺术家eico的作品《站在时间这边》,它用一种具象的方式探讨“时间”:面朝群山与水田的三间屋子,被老门框和旧椅子装点,时间不仅存在于旧物上,也在挖空的墙体中间贯穿而过。
板凳咖啡 ©艺术在浮梁
女孩们与《站在时间这边》 ©eico
eico作品《站在时间这边》 ©田方方
eico作品《站在时间这边》 ©i-Talk
《美好的书·回响》
小屋的二楼聚集着一群爱书的人。由策展人梁亮发起,建筑师侯之创作空间装置的《美好的书·回响》公共艺术计划在这里静静地散发魅力,与青绿田野有关的书和杂志营造出一个精神栖息地。项目从人与书的连接出发,延伸到探索人与人、人与空间、人与万物的关系,探索乡野大地如何教会我们的追寻美、收集美的本能。
《美好的书-回响》展厅 ©美好的书
王忠升《萤火虫公园》
入夜后,屋外田野中的《萤火虫公园》开始亮灯。艺术家治疗师王忠升带来这件不断生长中的作品,汇集近千个发光元件和新增加的霓虹灯装置,在音乐人吴克群创作的音乐中漫舞。透过不同颜色,为人生的黑夜带来疗愈的力量。晚霞与灯互相辉映出寒溪村最美的黄昏景致。
王忠升《萤火虫公园》©i-Talk
王忠升《萤火虫公园》 ©田方方
Chapter 2
浮梁地理志-浯溪口
2023「艺术在浮梁」的另一个目的地浯溪口,蕴含着对地理与水土的观察,浯溪口水利工程,始建于2013年,竣工于2020年。其建成一方面减低了水患对下游景德镇市区的风险,另一方面也成为了顺流溯源的浮梁水资源文化呈现节点。河谷蜿蜒,到此豁然开朗,横亘在两山之间的大坝,拦水成湖,坝址两侧为公园,左近的自然风光尽收眼底。艺术家以动物为主题在这里建立了一座「水坝艺术动物园」,“卖萌”之余,也探讨了人与自然,人与动物应该用一种怎样的方式共栖。
浯溪口风光 ©孙亦生
1
艺术动物园
在动物作品的选择上,主办方做了多维度的尝试,大型装置、经典雕塑、环保材料、虚拟现实等创作方式,拓展了艺术的可能性,与周边风景融合、对话。这些动物存在于想象的层面,并不代表真实,却拓展了真实的边界。在真实与幻想之间,我们体会到一种简单的快乐,也有机会展开进阶阅读,走入更深的对生命与成长的思考。
/推荐作品/
刘善通/赵欣 《鸟》
我翱翔在童趣的乐园中
剪刀化作食喙
顶角成为荫蔽,张开翅膀
载着创造我的小精灵们继续前行
刘善通 / 赵欣 《鸟》 ©何海洋
须佐美彩 《只是在那里》&《放空》
呆看草坪,直面蓝天
在草地上
躺着,坐着
就拍拍肚子
思绪任由风卷走
我的脑袋空空一片
却成了许久未见的绿洲
须佐美彩 《只是在那里》 ©海洋
须佐美彩 《放空》 ©海洋
郭达麟《河里的河狸》
“嘿!河狸,你趴在这儿干嘛呢?”
“浑身部件都快累散架啦!打个盹!”
郭达麟《河里的河狸》 ©田方方
“郭发型师!我可以倒下,但发型不能乱!”造型中的郭达麟 ©田方方
陈秋林《1个和7个》
诡异的平衡
二元的反面
微妙的真理存在于混沌之间
陈秋林《1个和7个》 ©田方方
利马舍夫斯基 · 伊戈尔 · 维罗洛维奇
《团团的人类观察》
团团望远镜的所及之处
除了热情似火前来参观团团的大家之外
还有——
“呀!你把我看光了!”
——在河里洗澡的白熊如是说
《团团的人类观察》 ©田方方
被团团“观察”的Tango AR作品 《沐浴山水间》 ©艺术在浮梁
《艺术动物园》其他作品
艺术动物园 ©田方方
重返青与绿的旅程中,享受流动的宁静环绕周身,颇有“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的闲暇之感。艺术在浮梁生长,人们在浮梁沉淀,放下纷扰俗事,只将内心交付于最真诚的艺术,最动人的情感:
此时,此刻,只此青绿与我。
END.
出品方
主编:李昕
撰文:李昕、余家怡
排版:余家怡
图片:艺术在浮梁/一言一吾i-Talk/美好的书/摄影师田方方、何海洋、刘仁雄等提供
原标题:《City Ride Vol.5 | 艺术在浮梁:青绿乡野逍遥指南》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