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何以东莞?从“五个迈入”解读《东莞深化两岸创新发展合作总体方案》

2023-10-26 10:38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文|余宗良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 自贸创新研究中心、城乡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法学博士、经济学副研究员

2023年9月,国务院批复同意《东莞深化两岸创新发展合作总体方案》(以下简称“东莞方案”),国家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同志在2023“台商一起来,融入大湾区”主题活动暨第十四届东莞台湾名品博览会开幕式上宣读了批复。2023年10月25日,广东省召开贯彻落实《东莞方案》新闻发布会。对台合作和海峡两岸暨港澳合作的国家战略,“何以东莞”?“迈向何方”?几点理解,抛砖引玉。

一、迈入更高能级的合作

改革开放以来,莞台合作更多是在地方层面深入推进,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目前,在东莞经济社会的多个领域体现了“台湾元素”。截至2023年上半年,东莞累计批准的台资企业超1万家,约占全国十分之一,现有台企3800多家,占外商比重近三成;累计实际利用台资205.9亿美元,约占整个广东的三分之一;2022年莞台贸易总额超人民币1419.3亿元,台资进出口总额占全市比重超过10%;“东莞台湾名品博览会”已举行十四届。还有,曾为东莞第一高楼高达289米地标建筑-台商大厦。

如果说之前莞台合作属于“地方军”,纯粹是草根式的合作,基本上是地方的举措,并加持普惠性的国家举措如《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但是随着国务院对《东莞方案》批复和实施,莞台合作上升为国家战略,成为海峡两岸合作的“中央军”。《东莞方案》明确提出东莞打造“两岸产业创新发展的新引擎、两岸科技创新合作的新高地、两岸人文交流的新枢纽、海峡两岸暨港澳地区交流合作的新平台”等4个目标定位,提升了东莞的城市战略能级。

二、迈入更加务实的合作

莞台合作与东莞经济社会发展脉动相连,同频共振。改革开放初,东莞凭借“三来一补”模式、“办事一条龙”的高效政务,到2018年量身定制的《关于进一步深化莞台经济社会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惠台77条政策),不断创新务实举措,迎来了台商投资办厂的热潮,从最早的制衣制鞋,到家具、电子信息产业,再到现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半导体、新能源等新兴产业,台商台企在东莞经济发展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截至2023年8月底,东莞的台资高新技术企业达276家,近三年增长38%;规上台企数量1104家,半导体、生物科技等新兴产业的台企超80家。

随着《东莞方案》的实施,更加务实的举措将推陈出新,不断迭代升级,不但国家政策赋能,而且省市会有实在举措。在2023年10月25日召开的广东省贯彻落实《东莞方案》新闻发布会上,广东省发改委提出,要统筹构建方案实施体系,研究提出省级权限内的若干政策措施,明确重点任务清单、责任清单。同时,建立健全方案实施机制,形成接续式争取国家支持的工作推进模式。东莞市提出“六个一”的举措,包括构建一套“专人+专职+专责”的推进机制、出台一批务实管用的惠台政策、打造一个高水平莞台产业合作园区、组建一支创新型发展基金、组织一系列深化两岸交流对接合作活动、凝聚一股多方参与的合力,并且提出对在莞就业的台湾籍高端人才和紧缺人才缴纳的超过收入15%部分的纳税进行补贴、推动更多台湾地区医师办理短期行医执业注册等务实措施等等。

三、迈入更大范围的合作

东莞是大陆唯一同时集聚台资+港资的城市,不但是台商台企集聚区,而且是港资集聚区。据统计,截至2023年3月,在香港莞籍乡亲有80多万人,每10个香港人就有1个是东莞籍,在东莞的港资企业约有8200多家,占东莞外资企业的六成,港资企业已成为东莞最大的外资主体,2022年莞港贸易总额超1500亿元人民币。所以,有“莞港一家亲”的说法。同时,东莞与澳门合作不断加深,通过发挥澳门的桥梁纽带作用,东莞与葡语国家的经贸往来日益增长。2022年,东莞对葡语系地区进出口169.4亿元,同比增长9.2%。当下,东莞是“双万”城市(GDP已过万亿、人口超千万),是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节点城市,是广东省的经济副中心。可以说,东莞是粤港澳台合作的优质场景,具有海峡两岸暨港澳地区交流合作得天独厚的优势。

在城市竞争合作中有优势,要有独特的价值,方能获得更多更加精准的赋能。粤港澳大湾区作为大陆最具经济活力的区域,共享湾区发展红利,抓住大湾区发展的巨大机遇与市场,深度融入大湾区建设,促进两岸融合发展,无疑是台资所需。东莞正是依托对台交流合作基础和粤港澳大湾区资源禀赋,《东莞方案》将建设“海峡两岸暨港澳地区交流合作的新平台”作为两岸创新发展合作的四大定位之一,并进行了建设两岸共同市场等等部署,这凸显了东莞在两岸交流合作大局中的战略地位,填补了粤港澳大湾区在两岸合作上的战略缺环,推进更大范围的合作,为台商共享大湾区发展红利提供了更高质量的平台。

四、迈入更宽领域的合作

东莞作为大陆台胞台企发展最早、最集中、最活跃的城市之一,是先后十万台胞的“第二故乡”。在东莞,成立了被称为“天下第一台协”的台商协会、大陆第一所台商子弟学校—东莞台校、广东首家台资医院—台心医院等等,有超过5万名台胞常住东莞就业、生活,超过5000名台籍学生在莞求学、就读。可以说,东莞与台湾的合作已经涉及到经济发展和社会民生的各个方面。然而总体而言,覆盖面仍然需要加宽,不但要将东莞打造成台商创新创业的优选地,而且要打造成台胞安家乐户的优选地,大力支持台湾同胞来莞兴业创业、生活工作,增强台胞台企的获得感、认同感,让更多台胞融入“双万”东莞。

为顺应海峡两岸暨港澳地区交流合作之新趋势,推进经济发展和社会民生更加全面的合作,《东莞方案》从四个发展定位上进行了明确,而且聚焦产业、市场、民生三大关键领域,具体部署了12项重点任务。一是在携手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方面,具体包括推进台资企业加快转型升级、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建设两岸科技合作与交流基地、增强台资企业科技创新动力、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拓展产业发展新空间;二是在携手打造两岸共同市场方面,具体包括深化产业链供应链合作、支持拓展国内大市场、携手扩大对外开放;三是在携手共建两岸交流合作美好家园方面,具体包括加快建设两岸交流合作平台、畅通人才就业创业渠道、营造安居乐业优良环境。东莞市也提出要让广大台胞工作生活更舒心、让广大台胞就学就医更便利、让广大台胞更有归属感,并出台实实在在有获得感的举措。

五、迈入更深层次的合作

东莞素有“台商大本营”的美誉,是台商进入大陆时间最早、投资最密集的地区之一,也是台湾电子产业转型发展的第一站,台商资金、技术、理念、海外渠道等的引入,助推了东莞从“村村点火、户户冒烟”+“东莞塞车、全球缺货”的发展格局。东莞和台商台胞的双向奔赴,在要素和商品开放为主导的阶段,打开大门,落地了曾是世界规模之最的裕元鞋厂、世界500强企业台达电子、富士康兄弟企业富强富港电子、亚洲家具航母台升国际、全球婴幼用品行业“领头羊”明门实业等等。但是随着开放迈入规则、标准、规制、管理等制度型开放,以及产业迈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东莞台商“存量优化”和“增量加大”并行的转型升级成为重要命题,如相比2005年的5408家,2022年3873家,少了1535家,减少近三成。

面临对台合作的新形势,以及受多重因素交织叠加影响的新环境,《东莞方案》提出了新解,聚焦科技创新和先进制造,深入推进要素开放和制度开放,充分发挥台胞台企在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深化两岸交流合作、共同弘扬中华文化方面的积极作用,推进更深层次的合作。第一,在产业转型方面,推动企业加快转型升级。支持东莞台资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数字化、绿色化发展,发展服务型制造新业态吗,提升企业科技创新水平。拓展产业发展新空间等等;第二,在推进制度型开放方面。深化加工贸易转内销便利化改革,在符合行业相关监管要求前提下,在职业教育培训等领域向台资企业开放,全面取消持股比例等限制。推动口岸通关模式改革创新,探索出口货物快速通关“直通车模式”,积极发展跨境电子商务、市场采购贸易方式,支持在综合保税区内开展“两头在外”的研发、维修和检测业务。支持台资企业充分利用本外币一体化资金池试点政策。支持东莞实施科技产业金融一体化专项试点。推进粤台港澳规则衔接、机制对接,强化协同协调。

//封面图由广东省文明办提供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