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你知道智能仿生手吗?亚残运会火炬手用它点燃主火炬 它与传统机械结构假肢有什么不同?

2023-10-25 15:00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近日

杭州亚残运会开幕式举行

最后一棒火炬手徐佳玲

通过大脑操控的

智能仿生手点燃主火炬

#火炬手用智能仿生手点燃主火炬#

能抓、能握、能牵手…

“智能仿生手”有多神奇?

一起来了解!

什么是“智能仿生手”?

智能仿生手是基于脑机接口技术的交互系统,采用了非侵入式生物电感应电极,收集使用者皮下肌电神经电信号,精细识别运动意图,使上臂截肢用户像控制自己原本的手一样,精确地控制每根手指的运动速度和位置,能完成各种交互姿势。

杭州亚残运会中国代表团游泳队徐佳玲作为最后一棒火炬手,“穿”着智能仿生手,“大拇指”内收,五指并拢后稳稳地握住“桂冠”。新华社记者伍志尊摄

与传统机械结构假肢有本质上的不同

智能仿生手和传统的机械结构假肢有着本质上的不同。此次亚残运会这款智能仿生手是采用非侵入式脑机接口技术,有10个活动关节和6个驱动自由度,能实现5根手指的独立运动和手指间的灵活操作。

智能仿生手资料图 记者 方建飞 摄

这类聪明的传感器,能倒推大脑的行动,猜出你下一步想做什么。也就是说,能“感知”人类大脑的想法,从而帮助人类实现用意识控制手臂动作。

智能仿生手更“神奇”的还在于,能不断学习、进化,更快、更精确地了解佩戴者的想法。2019年,这款智能仿生手被美国《时代周刊》评选为年度“百大发明”之一。

还有哪些核心技术问题待突破?

智能仿生手需要在佩戴后经过数据采集的过程,用得越多、录得越多,以后在识别过程中就越精准。

人类大脑被称为“三磅宇宙”,包含约1000亿个神经元,生物电信号非常微弱。这使得隔着皮肤了解人体内部情况存在信息衰减、噪声混叠问题,捕捉收集存在困难,如同在杭州努力采集北京首都国际机场里一只蚊子扇动翅膀的声音并分析它的飞行情况。

智能仿生手需要不断调试

因为传统的假肢接受腔对部分人来说较重,体验感较差,想要适配最佳的“智能仿生手”,就需要制造者根据用户的实际情况设计最适合的假肢。

一般用户只需要花几个小时与仿生手进行初次匹配,之后磨合3-5天就能做到精准控制,此次亚残运会开幕式点火仪式需要做到万无一失,所以团队一起集训超过半个月,每天训练30到40分钟,过程中针对性地调整手指灵敏度、信号强度以及手指力量,使用户和智能仿生手配合也越来越默契。

原标题:《你知道智能仿生手吗?亚残运会火炬手用它点燃主火炬 它与传统机械结构假肢有什么不同?》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