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视频|北京文化的有容乃大是怎样形成的
北京文化历史悠久,它是如何形成如今的有容乃大的?本期视频,我们邀请文津出版社总编辑蒙木来梳理一下北京文化的形成历史。
《旗人风华——一个老北京人的生命周期》,罗信耀/著 罗进德/译写,文津出版社,2020年8月版
北京文化历史长河很长,一般说来,我们都是从燕蓟开始谈起。在1945年的时候,房山区琉璃河遗址被确认为是周始封燕的都城,因为1193号大墓里挖出来克盉和克罍——都藏在首都博物馆——这两个青铜器带有说明性质的铭文:“派你的儿子到燕去做侯,赐羌、驭族等前往并受管理和使用。”所以燕国建国时候,管理的就不仅仅是华夏。1975年的时候,北京市昌平区白浮村还发现了三座西周古墓。白浮墓出土的青铜器上刻有一个“亓”字,有专家就视为箕子的“箕”,指向了“蓟”。周公平三监之乱的时候,曾派召公北追武庚到蓟——是不是这个地方,大家现在也都在猜。后来蓟并入燕。总之,燕蓟地区本来就是多民族杂处的,是周王朝抵御外族的一个北方屏障。
房山区琉璃河遗址出土的克盉,首都博物馆藏
房山区琉璃河遗址出土的克罍,首都博物馆藏
秦始皇大一统以后建都咸阳。大家看地图能够看出来咸阳和北京之间的距离,北京明显是地处边陲。所以秦统一后就置广阳郡,开驰道,筑长城,主要为了北御匈奴。后来秦朝乱了,臧荼在燕国建都于蓟。臧荼后来造反被刘邦攻灭。刘邦封他的亲信卢绾在燕,仍然以蓟为都城。六年以后卢绾又造反,刘邦派周勃去攻灭他,就改封自己的儿子刘建为燕王。到东汉的时候,这个地方属于幽州州牧所在地,就是领导办公的地方还是在蓟。
董卓之乱后,这个地方就变成了北方封建割据势力的一个中心。我们看《三国志》《三国演义》,都能看到公孙瓒和袁绍这些割据者,为了壮大自己的实力,都援引塞外各族作为逐鹿中原的助力。所以乌桓、鲜卑这些族群大量涌入。此后幽州主要是作为鲜卑人经常出入的地方。349年,鲜卑慕容部建立的前燕把都城迁到了蓟城。370年,氐族前秦政权苻坚把南燕灭了。统治十年之后,幽州先后归北魏、东魏、北齐、北周政权。总体来说,魏晋十六国近400年的时间,基本上就是一个民族融合的大熔炉。
隋唐时代,东北地区是中国少数民族勃兴的地方。幽州正当中原政权对抗北部的突厥以及东北部少数民族的门户。所以隋炀帝修长城,开运河,把中央军队派到这边来,加快军队运输的节奏,使得处于边陲的幽州成为了北方的军事重镇与交通中心。最著名的就是唐朝大诗人陈子昂有千古流传的诗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泣下。”这首诗名叫《登幽州台歌》,幽州就是京冀一带。
1012年的时候,辽国把幽州设为一个陪都。它当时实行五京制,也就是说把现在的北京作为南京,又称燕京,府名是幽都,后来又改名析津府。辽五京当中以南京的经济最发达,尤其是窑瓷和冶铁技术非常高。南京的文化水平其实也挺让人赞叹的。房山云居寺被誉为是北京的敦煌,因为它保留了大量的壁画和唐代的一些东西。今天北京市最高的密檐式砖塔——天宁寺塔,也是辽代的建筑遗存,它是目前北京市区最古老的地面建筑。房山良乡有多宝佛塔,也叫昊天塔,和万佛堂的花塔也都是辽代建筑。
天宁寺塔
女真政权是在1125年攻陷了燕京府,又把燕京府改成南京。1127年的时候,金灭了北宋。1153年,金主海陵王完颜亮把金朝的都城迁到了燕京,他改南京名称为中都。北京870年的建都史一般都是从金中都开始。但其实严格说来,金朝不是统一的政权,还应该算作割据政权。但这次定都大大地推动了北京文化的发展。
金中都继承了唐朝的幽州与辽南京的城市规模,在辽南京的东、南和西部这三个方向向外扩展,又模仿汴梁城的建制,前朝后市、中轴对称、坊巷结合的城市布局就开始形成了。今天谈中轴线,有些人会追溯到金中都。它特别重要的意义是,确立了北京天下之中的地位。金中都就是在今天北京市的西南二环一带,就是广安门那一片。1990年代初,金中都水关遗址被挖掘,后来在遗址的基础上建了辽金城垣博物馆。你到这些博物馆去看看少数民族的一些遗存以及它在文化方面的成就,能够更深刻地了解我们的北京文化是怎么一步步走来的。
金中都水关遗址
1215年的时候,蒙古人攻陷金中都,这里就成为蒙古控制华北和中原的一个重要据点。忽必烈后来把蒙古的统治重心从漠北向中原地带移,他决定要营建中都。1272年忽必烈改中都为大都,定成元朝的京都。1276年元大都建成。
元大都是当时世界上最光辉的城市,被称为“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史的经典之作”。但是元大都后来也被毁了,目前有2/3的城市面积,都被后来的明清城叠压。这些遗址组成了今天的元大都遗址公园。
元大都城垣遗址
北京城有一个很重要的地名就是魏公村,最权威的说法,它原名应该是畏吾村,畏吾就是“维吾尔”,维吾尔人在这地方待得多了,音传变了,就变成了魏公村。这就是证明维吾尔人在北京也有根据地。蒙古人还尊崇喇嘛教,所以很多僧人在北京跟西藏之间往来,北京城的藏族人也开始多起来。大都城还有很多西域人融入中华文化。所以元朝的文化非常多元,各民族之间的密切交往共同促成了我们北京文化的有容乃大。
北京,它是一个包容性特别强的城市,北京文化的有容乃大,背后是我们中华文化的支撑。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