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每个渴望被认可的人,都应该先读这本书
人的意志力是强大的,但也是有限的,当有许多人在背后支持我们时,我们会感到自己更加强大。那么,你会科学的认可和支持别人吗?用积极的、正确的、不扫兴的方式。
或许你还没发现那些打着“为你好”的旗号下隐藏的攻击性,会对另一个人造成不可磨灭的伤害。《带着支持去认可》只讲一件事情,教会你真正的认可他人。
本文摘录自《带着支持去认可》
原章节名为《认可是一种沟通方式》
认可是一种沟通方式
你在生活中表达认可了吗
有一天,一对夫妇正在讨论某件事情,但很快,他们的对话开始变得激烈起来:
妻子:医生打电话跟我说,他们拿到了我的检查结果……
丈夫:结果如何?
妻子:他们说一切正常。第一次检查结果显然只是偶然现象。没什么可担心的。
丈夫:真的吗?!太棒了!听到这个消息我真高兴!你一定松了一口气……
妻子:嗯,其实,我不知道该怎么说……
丈夫:你不放心吗?
妻子:这很难解释,我想我有点儿……失望?这听起来或许很怪,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我或许期待着可怕的结果。我几乎体会到那种失落感了!我知道这听起来很傻……
丈夫:太傻了,你疯了!你不知道你有多幸运。我们应该出去庆祝一下。
妻子:呃,我们能不能不要这样?我真的没什么心情……
丈夫:你这是怎么了?你太荒唐了。你不会是希望检查结果呈阳性吧?你简直疯了……
可以想象,接下来,妻子很可能会继续试着解释自己的真实感受,丈夫则拒绝接受妻子这种怪异的想法,甚至会因为妻子的不懂感恩或未欢欣鼓舞而生气。
如果换一种方式来展开谈话呢?比如:
妻子:医生打电话跟我说,他们拿到了我的检查结果……
丈夫:结果如何?
妻子:他们说一切正常。第一次检查结果显然只是偶然现象。没什么可担心的。
丈夫:真的吗?!太棒了!听到这个消息我真高兴!你一定松了一口气……
妻子:嗯,其实,我不知道该怎么说……
丈夫:你不放心吗?
妻子:这很难解释,我想我有点儿……失望?这听起来或许很怪,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我或许期待着可怕的结果。我几乎体会到那种失落感了!我知道这听起来很傻……
丈夫:不,你不傻。你能再说明白一点儿吗?听到你没事儿,我特别欣慰,但你似乎不太确定……
妻子:是的,我不知道该怎么说……也许我已经做好了检查结果呈阳性的心理准备……
丈夫:你再仔细讲讲。
接下来,妻子可能会向丈夫说明自己的感受及原因;丈夫则仔细倾听,他不是为了否定妻子的感受,而是为了更好地理解和支持她,即使她的想法听上去很奇怪。
后一组对话和前一组对话有什么不同呢?答案是,在后一组对话中,丈夫向妻子表达了认可。
在接下来的内容中,我们将探讨认可的力量:
认可是什么,认可不是什么,以及如何利用认可来增进人际关系、培养同理心和改善沟通
对于“认可”一词,从概念上似乎很容易理解,但在现实生活中,它可能会很微妙,也很难把握。想要理解认可是什么,要先知道认可不是什么。
在刚才的前一组对话中,丈夫的态度是不屑一顾的。通过说妻子“太傻了”“疯了”,丈夫传达的信息很明确:妻子的感受以及妻子本身是有问题的。事实上,当丈夫问“你这是怎么了”时,他想表达的就是妻子不该有这样的感觉。
诚然,这是一个极端的例子,但我们从中可以清楚地看到不认可的本质特性。
当我们不认可某人时,我们会否认他的经历。我们会对他进行反驳、贬损、质疑、反对或评判。我们会告诉他,他感受到的或感知到的是错误的,也是无济于事且不可取的,他经历的事情既不合乎情理,也不合乎逻辑。
有时,我们可能会表现得好像对方的感受违背了某种客观现实一样,并会指出他应该为此感到羞耻。总而言之,不认可就是不接受他人的本来面目。
当我们不认可某人时,可能针对的是他当下的感受、思想、言论、行为、信念、观点或想法。然而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能会或多或少地否定他本身。“你的反应太过分了”与“你太过分了”这两种表达有着微妙的相似性。
这种不认可可能难以觉察,甚至可能会打着真正关心或试图提供帮助的旗号出现。而事实上,不认可是一种攻击性很强的态度。
例如,许多父母会告诉受惊的孩子要放宽心,没有什么好怕的。即使父母想要提供帮助,但他们传达给孩子的信息却是“你就是错了”。如果孩子在不应该感到害怕时却感到了害怕,那说明什么呢?是不是就是“你错了”的不认可呢?
同样,以下这些说法听上去轻描淡写,传达出的却是不认可:
“你吃薯条时蘸蛋黄酱?真是个怪人。”
“嘿,别往心里去!”
“你因为工作压力大而感到焦虑?那么,那些连工作都没有的人呢?你觉得他们会怎么想?”
“冷静点儿,你不要不讲道理。”
“很多人都说他们不想要孩子,结果呢?你会改变主意的,等着瞧吧!”
尽管我们可能都曾被别人这样说过或对他人说过这样的话,但我们仍然很难具体指出这些话是如何传达出不认可的。上述表达中缺少了什么呢?是什么让这些话听起来变味了?
我们应该把认可理解为承认和接受他人经历的一种行为。也就是说,以认可对方为出发点来进行沟通。
认可他人并不意味着同意他人的意见或喜欢他们正在经历的事情,抑或理解他们的感受;它意味着,认识到他人有权按照自己的方式理解任何事。
原标题:《每个渴望被认可的人,都应该先读这本书》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