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央行降准1个百分点置换MLF,将释放增量资金7500亿元
国庆长假最后一天,中国人民银行宣布了今年以来的第四次降准,这也是时隔半年再度祭出降准置换中期借贷便利(MLF)这一操作。此次降准释放的增量资金达7500亿元,为年内最大。
10月7日11点49分,中国人民银行宣布,从10月15日起,下调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非县域农村商业银行、外资银行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当日到期的中期借贷便利(MLF)不再续做。
央行此番“降准置换中期借贷便利(MLF)”的操作,与今年4月17日首次尝试时的方式、范围和力度保持一致。当时央行决定从4月25日起,下调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非县域农村商业银行、外资银行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同日,上述银行将各自按照“先借先还”的顺序,使用降准释放的资金偿还其所借央行的中期借贷便利(MLF)。
这同时是央行年内第四次动用存款准备金率这一货币政策工具。除4月和即将到来的两次降准置换MLF外,央行在年初进行了一次普惠金融定向降准,并在7月再度定向降准以支持机构实施“债转股”。
在备受关注的释放资金方面,央行有关负责人表示,除去此部分,降准还可再释放增量资金约7500亿元,超过了上一次降准置换MLF释放的4000亿元增量资金,也超过了今年第一次和第三次降准分别释放的3000亿元和7000亿元。
被市场俗称为“麻辣粉”的中期借贷便利,由央行在2014年9月创设的,是中央银行提供中期基础货币的货币政策工具,对象为符合宏观审慎管理要求的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可通过招标方式开展。发放方式为质押方式,并需提供国债、央行票据、政策性金融债、高等级信用债等优质债券作为合格质押品。
按照上次降准置换MLF时的操作流程,到了10月15日执行当日,银行要分两步走:先下调上述五类银行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在降准当日,持有未到期MLF的银行,各自按照“先借先还”的顺序,用降准释放的资金偿还其所借央行的MLF,降准释放的资金略多于需要偿还的MLF。
银根稳健中性,不搞大水漫灌
为何时隔半年再度降准?
“本次降准的主要目的是优化流动性结构,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当前,随着信贷投放的增加,金融机构中长期流动性需求也在增长。此时适当降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置换一部分央行借贷资金,能够进一步增加银行体系资金的稳定性,优化商业银行和金融市场的流动性结构,降低银行资金成本,进而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央行同时称,释放约7500亿元增量资金,可以增加金融机构支持小微企业、民营企业和创新型企业的资金来源,促进提高经济创新活力和韧性,增强内生经济增长动力,推动实体经济健康发展。
尽管本次降准置换MLF为市场新增了7500亿资金,在年内已经降准四次的背景下,但央行强调,本次降准仍属于定向调控,银行体系流动性总量基本稳定,银根是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取向没有改变。
“降准释放的部分资金用于偿还中期借贷便利,属于两种流动性调节工具的替代,而余下资金则与10月中下旬的税期形成对冲,因此,在优化流动性结构的同时,银行体系流动性的总量基本没有变化。”央行有关负责人表示。
谈及未来货币政策的取向,央行表示,将继续实施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不搞大水漫灌,注重定向调控,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引导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为高质量发展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营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
不会形成贬值压力
值得一提的是,央行在答记者问中着重回应了此次降准是否会对人民币汇率形成贬值压力。
可见的是,在国庆长假期间,随着美元指数走高,多个货币遭遇贬值,离岸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也一度跌破6.91,市场本就对人民币节后在在岸市场的走势并不乐观。
对此,央行有关负责人在答记者问中表示,本次降准弥补了银行体系流动性缺口,优化了流动性结构,银根并没有放松,市场利率是稳定的,广义货币(M2)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长率与名义GDP增长率基本匹配,是合理适度的,不会形成贬值压力。
“本次降准有利于促进经济结构调整,推动高质量发展,经济基本面对人民币汇率的支撑更加巩固。作为大型发展中经济体,中国出口有较强的竞争力,同时,中国经济以内需为主,制造业门类齐全,产业体系较为完善,进口依存度适中,人民币汇率有充足的条件保持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中国人民银行将继续采取必要措施,稳定市场预期,保持外汇市场平稳运行。”央行表示。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