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芦咏莉:不放弃一个孩子,每个都值得被爱

2023-10-25 11:09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周文平 婚姻与家庭杂志

文:周文平 编辑:贾方方

来源:婚姻与家庭杂志

ID:hunyinyujiating99

中国妇女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胜利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妇女代表肩负神圣使命,光荣地出席盛会,共商妇女事业发展大计。

即日起,小婚家开设专栏,讲述代表们立足岗位、建功立业的奋进故事。

今天为大家介绍来自北京的中国妇女十三大代表——芦咏莉。

北京第二实验小学党委副书记、校长

她热爱并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

政治素质过硬,真实干、乐奉献

她深受学生喜爱、家长好评和社会赞誉

是党的二十大代表

曾获全国三八红旗手等多项荣誉称号

芦咏莉是北京第二实验小学党委副书记、校长,坚持用爱与智慧引导学生成长,很多人称赞她把小学办出了大学的味道。

作为一名基层教育者,她非常关注家庭教育,此次参会也是带着这方面的话题来的。“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最受益的其实是孩子,而每一个孩子不只是一个家庭的孩子,每一个孩子长大后都会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在家庭教育中,母亲的责任非常重要。同样作为一位母亲,芦咏莉很有发言权。她的两个孩子都很优秀,品学兼优,热爱公益,而这离不开她的言传身教。“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家庭健康,社会自然就健康。尤其对于我们女同志来讲,可以以小家带动大家,起到率先垂范的作用,和家庭成员一起去倡导、去践行新时代文明家庭新风尚。”

个人和家庭的幸福离不开自己的努力,更离不开国家的富强。芦咏莉说,自己出身普通家庭,能够如此近距离地参与和见证中国妇女儿童事业的发展,并且建言献策,她非常感恩。“我想起小时候妈妈跟我讲过的话,能有现在的一切,都是因为有中国共产党。”

现在,我们就一起走近芦咏莉,看看她是如何在教育领域深耕,又是如何身体力行在自己的工作、生活和家庭中践行的。

01

有教无类,爱也需要智慧

芦咏莉16岁被保送北京师范大学攻读心理学,25岁博士毕业并留校任教。多年的教育实践让她看到,学生的身心健康比分数更重要,而很多行为习惯、道德品性都是在小学阶段形成的。

“我想亲自试试,让先进的教育理念直接扎根、开花、结果于实践土壤!”

2011年,39岁的她不顾旁人惊诧的眼光,毅然放弃高校教授的身份,来到北京第二实验小学从教任职。

不放弃每一个孩子是芦咏莉坚持的原则。她把心理学引进工作中,特别关注孩子的心理问题。有学生因为被自己最爱的家人欺骗而丧失了对人、对世界最基本的信任感与安全感,各种极端行为频频发生。芦咏莉校长和多位老师一起,用心用情陪伴这名学生一年多,最终帮他重新找回了信任,建立了安全感,回归到正常的学习生活中。

这样的事例在北京第二实验小学屡见不鲜。一位毕业学生的家长在中考前发来短信:“很感激芦校长,感激老师们,孩子现在变成个帅小伙子了,小中考时地理差点儿满分,生物满分,进入状态了。”当年的没有放弃和用心陪伴,终于迎来了“花开时刻”。

在芦咏莉眼里,孩子不分好坏,每个都值得被爱。她称特殊儿童是上帝派到人间的天使,拥有让人类学会包容和善待他人的使命。芦咏莉常说,融合教育是双向奔赴的成长,是幸福课程的有机组成。

她引进特教老师,打造“一对一”个别教育计划,精心陪伴这些特需生。采取“小步尝试+如一关怀”的方式鼓励孩子走出恐惧的泥潭;在特殊阶段,为有需要的孩子实施抽离式教育……细致入微的关爱,让特需生和正常孩子一样接受教育。

在芦咏莉看来,不管老师还是学生,每个人都要有独立的思想见解和智慧,还要知行合一、德行高尚。“这个世界因我的存在而有什么不同?”“什么是有意义的生活?”……通过全校大讨论的方式,她把学校育人目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学生的身边事转化为各种讨论话题,引发学生思考,促进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有一次,一个二年级的同学跑到办公室来问芦咏莉:“校长,什么是博爱?”“你说呢?”芦咏莉反问。这位同学转转眼珠:“博爱就是爱每个人?”“对呀!”芦咏莉肯定地回答。没想到小同学反问:“也包括坏人?”“包括!”

这个同学不敢相信校长说的是真的,有点儿急:“您怎么能爱坏人呢?”“帮助他改邪归正,是爱;阻止坏人干坏事,坏人因为少干坏事而少受惩罚,也是爱!”

小同学使劲儿眨了眨眼睛,又挠挠头。见她似懂非懂的样子,芦咏莉又列举了父母对孩子拒绝中的爱、老师对学生批评中的爱,来引导她懂得什么才是真正的爱。

重视培养独立思考的芦咏莉,很少直接给孩子们答案,总是用反问、追问去启发孩子们自己去思考,自己去寻找到答案。

以前瞻的思想为引领,以务实的行动来落实。芦咏莉不仅带领全校教师用科学智慧的方法教学,还经常亲自为学生们讲课。平等对待每个孩子,让更多孩子成长为“有能力带给自己和别人幸福的人”是她从教的初心。而这份初心与她的良好家风不无关系。

02

一脉相承,平等即是尊重

芦咏莉出生在山西省太原市一个普通工人家庭,父母育有姐姐、哥哥和她共三个孩子。父母生活负担重,辛苦而忙碌,却从未忽视对他们的教育。

父亲专门做了一个小黑板,每天下班后便教他们写字。因为父母是厂里的技术员,要考工程师职称,每天也要学习,全家人经常挤在小小的房间里一起学习。在父母的耳濡目染下,三个孩子的成绩都非常优秀。

成长在多子女家庭,每个孩子都想得到父母更多的爱,芦咏莉也不例外。幼小的她曾经感觉父母更在意姐姐和哥哥。而母亲却对三个孩子说:“我们待你们三个一样好,会给每个人同样的机会,不会因为谁弱就让他多拥有一次机会,也不会因为谁强就让机会一直属于谁。”母亲的话让芦咏莉安心,也让她明白:每个人的机会都是平等的,只要自己努力就行。

三个孩子在学习上各自奋发,在生活中各司其职。洗衣服时,姐姐负责搓洗干净,哥哥负责漂洗干净,芦咏莉则负责晾晒和回收。母亲经常对他们说:“不论是谁,都要学会对自己的生活负责,没有人‘应该’对你的生活负责。”

受母亲影响,读书时的芦咏莉以平等的心态对待每位同学,经常给学业上需要帮助的同学讲题,和调皮捣蛋的同学也能处成朋友。相处中,她总是不由自主地想:这些同学挺可惜的,如果我当老师,一定要把这些同学赢过来。初二时的芦咏莉就这样许下了当老师的梦想。

1989年,芦咏莉被保送北京师范大学攻读心理学。学习心理学后,她更加理解了母亲的教诲。一个人只有自立自强,对自己负责,学会责任与担当,才有能力去帮助别人。

组建家庭后,芦咏莉的儿子因为身体残疾,行动不便。但芦咏莉始终把他当正常孩子一样看待,让他做自己该做且能做的事。再后来,她担心女儿的出生会影响儿子的情绪,便告诉即将满12岁的儿子:“你放心,你们在妈妈心目中一样重要,妈妈对你们的教育和要求也是一样的。”

“妞妞,别忘了给哥哥做饭!”“宝儿,记得提醒妹妹写作业!”每次出门前,芦咏莉不忘给两个孩子分配任务。她经常对两个孩子说:“妈妈对你们的爱是一样的。”在妈妈的影响下,妞妞心里从来不认为哥哥是残疾人,也不觉得哥哥有什么特别。

事实上,芦咏莉在儿子身上所花费的心血一点儿不比女儿少。儿子上大学时,芦咏莉申请参加他们班的第一次班会,向同学们详细介绍儿子的基本情况,分享儿子需要什么样的帮助,并现场演示摔倒了怎么抱、怎么推轮椅等。一个团结互助的班级就这样悄然起步。最终,儿子所在的班级荣登2017年“感动师大”荣誉榜,并走进中央电视台“向幸福出发”节目录制组。

除了生活上的关心,更有心灵上的引导。“人无法决定生命的长短,因为我们无法控制各种意外的发生,但命运由我们自己主宰,最重要的是我们能为别人带去什么……”

如今,儿子平和而自信,走向了力所能及的工作岗位,感激地对妈妈说:“如果没有您,我不会看到更广阔的世界与更多的可能……”芦咏莉既激动又高兴:“宝贝,没有你也不会有今天的妈妈。”

的确,芦咏莉放弃教授身份毅然来到小学,其中不乏有儿子的缘故。她想让更多孩子享受平等的教育,不管是残疾还是健康,也无关成绩好坏。

本文摘自《婚姻与家庭》杂志 2023年5月上

原标题:芦咏莉:平等对待每一个孩子

来源:婚姻与家庭杂志。中国家庭幸福生活引领者,专注女性成长与婚姻幸福,探讨如何更好地爱自己、爱家人。《婚姻与家庭》杂志出品。(微信/微博/今日头条:婚姻与家庭杂志)

编辑、排版:王云峰

二审:李 津

三审:赵海旭

本文图片来源网络,我们尊重著作权所有人的合法权益,如涉及版权争议,请著作权人告知我方删除,谢谢。

原标题:《芦咏莉:不放弃一个孩子,每个都值得被爱|妇女十三大代表风采》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