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李兴钢:擘画双奥场馆的大国工匠

2023-10-24 11:34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追梦十五年”是北京奥运城市发展促进会为纪念北京奥运会成功举办15周年而拍摄的人物纪录短片,精选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15位代表性人物,中国建筑界最高奖——梁思成建筑奖获得者、双奥场馆总设计师李兴钢正是其中之一。以下是纪录片文字实录,与你一同从建筑师的角度,回顾北京和中国在成功举办奥运会后发生的巨大变化。

内容来源:AT建筑技艺

从2008年北京夏奥会国家体育场“鸟巢”,到2022年北京冬奥会延庆赛区的“雪飞燕”、“雪游龙”,在李兴钢主持的设计中都传达出传统与创新并济、自然与人工互成、技术与诗意链接的理念。15年来,建筑设计的理念也从器物审美向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转变,彰显出国家的开放繁荣和文化自信。他希望通过建筑师的努力,让中国文化更加深入地融入建筑创作,也让中国式现代化建筑设计充满活力和长久的生命力。

我是李兴钢,是一名建筑师。

2008年,我作为国家体育场中方总设计师完成了“鸟巢”工程,“鸟巢”表现出对建筑历史的一种推动性、革命性的创新,对21世纪中国和世界建筑的发展道路提供了一种见证。

无论是“鸟巢”作为建筑的创新,还是对于它的长期运营,“鸟巢”都最终证明了自己,证明了这个设计是非常有预见性的。

△国家体育场“鸟巢” ©张锦

△“鸟巢”2022年北京冬奥会闭幕式 ©李兴钢建筑工作室

△“鸟巢”的结构细部 ©张广源

2022年,我作为北京冬奥会延庆赛区的总设计师,完成了“雪游龙”、“雪飞燕”等场馆的工程。

△国家雪车雪橇中心工作现场 ©李兴钢建筑工作室

△国家高山滑雪中心工作现场 ©李兴钢建筑工作室

在延庆赛区,我们看到的是山林掩映间的场馆群,不凸显建筑本身的形象,而是强调它与山林环境之间的高度融合。

△国家雪车雪橇中心“雪游龙” ©孙海霆

△国家高山滑雪中心“雪飞燕”

如果说在“鸟巢”的那个时代,是通过器物审美的角度来体现中国文化的话,那么在冬奥场馆,特别是在延庆赛区,场馆设计凸显的是一种建筑与环境相互融合、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这种文化其实就是中国传统当中“天人合一”生活哲学的一种体现,一种现代的表达。

△“鸟巢”的器物审美 ©张广源

“雪游龙”与山林环境融合共生 ©李兴钢建筑工作室

作为一名建筑师,有幸参与了北京双奥场馆的设计和建设,见证了国家的发展和强盛。期待在今后的工作中,能够把悠久的中国文化更加深刻地融入到我们的建筑创作之中,使我们的中国式现代化建筑设计能够更加有活力,更有长久的生命力。

文字整理:王文慧

相关链接

原标题:《李兴钢:擘画双奥场馆的大国工匠》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