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如何实现公共文化服务优质化、均等化?多位委员给出建议

澎湃新闻记者 刘璐
2023-10-23 22:47
来源:澎湃新闻
中国政库 >
字号

公共文化服务是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

近日,全国政协围绕“创新拓展城乡公共文化空间”召开双周协商座谈会。会上指出,要聚焦创新拓展城乡公共文化空间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开展协商议政,组织委员力量加强调查研究,多角度、多层面提出对策建议,不断增强建言献策的针对性。

澎湃新闻从全国政协了解到,当前公共文化服务“缺不缺、够不够”问题总体上得到解决,“优质化、均等化”问题凸显。如何实现公共文化服务优质化、均等化,多位政协委员在会上给出建议。

加强城乡公共文化空间顶层设计和制度保障

全国政协委员、山东省政协主席葛慧君在发言中表示,公共文化空间是传承优秀文化、传播民族文化、展示地方文化的场所,文化性是它的基本属性。关于公共文化空间功能,目前还没有具体的法律法规,相关标准还不规范。

葛慧君建议,要加快相关法律法规的立法研究,完善《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十四五”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规划》配套政策,从责任主体、空间布局、活动内容、目标任务、运营保障等方面对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功能进一步规范和明确,建立健全标准体系。

结合国内博物馆发展情况,中国博物馆协会理事长,国际博物馆协会中国国家委员会主席刘曙光建议,应尽快修订《博物馆条例》或启动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博物馆法》及配套法规体系的立法调研,加强法治保障。他指出,应通过完善管理机制、规范服务标准,促进博物馆实现场馆服务、流动服务和数字服务的有机统一,提升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的标准化、均等化水平。

盘活历史文化资源,拓展城乡公共文化空间

“要让城市留下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总规划师张广汉建议,创新拓展公共文化空间,应优先考虑有历史文化价值的既有建筑的改造利用,重点依托历史文化街区,创新发展具有鲜明个性特点的公共文化空间。要符合各类文化遗产保护的要求,适应新的文化和居住功能需要,避免出现过度开发破坏文化遗产的现象。

全国政协委员、安徽省金寨县花石乡大湾村党总支第一书记余静在会上分享了大湾村的做法,她介绍当地利用腾退祖宅建成农耕文化馆,将民俗博物馆嵌入民宿,建成农民大舞台、红色书屋,连续举办5届“村晚”等,村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参与感显著提升。

推动数字化战略赋能公共文化空间

“要用数字化战略赋能公共文化空间‘新表达’。”全国政协常委、北京市副市长司马红建议,各级政府要加大文化资源数据化的资金投入,搭建统一的数字资源管理平台,将公共文化数据采集、加工、挖掘与服务纳入经常性工作,为资源的数据转化共享提供支撑。同时,促进文化单位与科技企业合作,使数据成为资产,实现市场价值和收益回报。

全国政协委员、民进中央开明画院副院长舒勇建议,要处理好政策制定与落地实施的关系,完善对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空间建设、运营、管理的政策支持体系,加强政策协调、强化政策执行、做好监督检查,还要处理好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关系,激发社会力量参与积极性,让公共文化空间可持续发展。

加强专业队伍建设,推动优质资源下沉

实现可持续发展,人才队伍是关键。全国政协委员、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宋秋结合四川当地的实践案例介绍,人才首先要“引进来”,除常规招聘外,通过公益性岗位聘用、退休文艺爱好者动员、志愿者招募等方式,解决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人员素质不高、人手紧张等问题,通过职称评定等多种方式让这些人才“用起来”“留下来”。

全国政协常委、中国国家话剧院院长田沁鑫认为,国家级艺术院团应主动与地方加强合作,创建合作机制,创新内容模式、探索表达形式、健全工作机制、完善推进方式,用好当地文化资源和公共文化设施,创造渗透力强、互动性佳、可流动、可复制的公共文化服务项目。

    责任编辑:钟煜豪
    图片编辑:施佳慧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