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身边有个“情绪巨婴”是种什么体验?

2023-10-24 12:08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壹心理

不知道你身边是否出现过这样的人:

TA常常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心智如孩童一般;

稍有不如意,就大吵大闹、甚至痛哭流涕;

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完全不理会他人的感受。

TA常以自我为中心,希望所有人都能围着自己转;

缺乏边界感和规则意识,也没什么道德观念。

如果以上情况基本符合,那么你很可能遇到了“情绪巨婴”。

如果和这样的人做朋友,总会感到很难为情,经常无缘无故就被当成“出气筒”,在很多时刻,甚至想直接和TA断绝关系。

如果和这样的人做恋人、夫妻或家人,那么每天都可能遭受TA们的“情绪攻击”,生活在崩溃边缘,陷入巨大的精神内耗。

而那些受到伤害的人,往往想反抗、离开,却又因难以割舍这段关系,陷入两难的境地。

那么,情绪巨婴究竟是如何诞生的?

遇到了情绪巨婴,我们该怎么办?

今天,壹心理想和你聊聊:生活中的那些“情绪巨婴”。

前几年,网络上出现了一个热词——巨婴,用来形容那些外表已经长大,但内心还滞留在婴儿时期的成年人。

后来,有人基于此提出了“情绪巨婴”的概念。

从心理学角度来讲,情绪巨婴(Emotional-Intelligence-Deficient,EID)指的是缺乏“情感智慧能力”的人,包括缺乏自我认知、自我管理、社交意识和关系管理等多个方面的情感能力。

哈佛大学心理学导师加藤谛三曾说过:

“当你用成年人的标准要求一个人时,他的情绪比一个三岁孩子更不稳定,这就是情绪巨婴。”

为什么说和情绪巨婴相处很痛苦呢?

因为TA们总是通过索取的方式,一步一步试探周围的人。

和TA们相处过的人,往往都被折磨得痛苦不堪,精神能量被一点点耗光。

1、常常情绪失控,伤及无辜

情绪巨婴最典型的特征,就是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

在生活中一旦出现超乎自己预期的情况,就会情绪失控,产生过激行为,各种发泄情绪,经常波及无辜者。

比如我有个前同事,有一次项目没做好被领导说了几句,从会议室出来后突然发了疯似地用力踢门、砸东西。

我态度温和地提醒他:“现在大家都在工作呢。”

不料那同事立刻对我破口大骂:“你算老几,轮得上你来教训我?!”

被无故臭骂后,我很久都不能平复心情投入工作。

现在的人压力普遍很大,正常的情绪抒发完全能理解。

但某些时候,连成年人最基本的稳重和自控力都没有,还伤及无辜,就没必要了。

2、以自我为中心,认为所有人都应该臣服于TA

情绪巨婴往往会有非常强烈的情感需求,他们渴望得到别人的关注、认可和赞扬。

一旦需求不被满足,就会不满、发怒。

比如通过大喊大叫、哭闹或者肢体冲突等极端表现,试图用耍赖、无理取闹的方式,来让周围的人屈服或退让,以达到自己的目的。

昨天,我有个朋友因为发烧,在地铁上拒绝了一个阿姨的让座请求。

即使朋友解释了自己不舒服,但那个阿姨还是不依不饶,大声指责她:

“你还有没有公德心,一个年轻人还好意思跟我们老年人抢座位?”

这时有个好心人站出来帮我朋友说话:“我看她脸色不太好,你就让她坐会吧。”

谁曾想,这位阿姨听了更加暴怒,直接坐在地上撒起泼来,还掏出手机说要把他们都拍下来曝光。

这类人,在生活中其实不少见。

我们若试图跟TA摆事实、讲道理,不亚于火上浇油。

因为在TA们的准则中,自我最大,绝不允许别人反驳。

3、不顾他人感受,缺乏共情力

情绪巨婴们总是沉浸在自己的情绪之中,对他人的痛苦视而不见。

同时,他们常常缺乏责任感和意志力,不愿承担责任,面对挑战和问题,常常依赖他人,难以思考问题和自我成长。

比如有一次,我有个师妹让我帮她写一份论文报告。

我说:“我每天加班,没空写呀。”

她竟说:“你不是双休吗?而且你文笔这么好肯定很快搞定的!”

“那你自己百度不是更快?”我反问她。

“你不知道论文要查重吗?”她带着质问的语气回我。

我彻底无语,很久都没有理她。

结果她发来一句:“亏我一直把你当成我最好的师姐呢,这点小忙也不愿意帮,算我看错你了!”

接着,把我给拉黑了。

和情绪巨婴相处,稍不留意就会陷入自我否定和怀疑,会觉得是自己做错了,或觉得自己不是个“好人”。

4、只会吸取他人的精神能量,无法提供情绪价值

情绪巨婴们常常需要他人提供情绪价值,自己却不懂怎么让别人高兴。

同事跟我说,她有个发小就是这样的。

和她一起出门,总是要好好照顾她,甚至是伺候着她,每次都要小心翼翼地观察她的情绪,听从她的一切安排,只有让她高高兴兴的,大家才能继续玩下去。

和她在一起时,气氛很奇怪,大家也总是玩得不尽兴。

有一次她们几个朋友一起去厦门旅行,在坐公车还是打车方面产生了分歧,其他人没有接受她坐公车的提议。

于是接下来的旅行全程,她都摆臭脸、生闷气、不讲话,搞得大家十分尴尬。

后来,其他朋友都受不了她的脾气,这次旅行完后,很久都没和她来往。

情绪巨婴就是这样,TA们有一颗永远也捂不热的心。

性格凉薄,很难感知他人的情绪。

TA们只在意自己,总把别人的付出当成理所当然。

但其实,无论是朋友,还是家人之间,所提供的情绪价值,都应该是双向的。

如果只有一方在持续供养,那么这段关系就很难维持。

虽然世界上大多数人,都很怕和“情绪巨婴”打交道,但TA们自己却不知道为什么。

之所以会变成这样,背后原因可能是这2点:

1、不健康的童年经历

全能自恋,是每个人在婴儿早期都具备的心理,它的形成期大约在生命的头两年。

在这段时间,婴儿会觉得自己是无所不能的,TA们认为:

我一动念头,和我完全浑然一体的世界(妈妈或其他养育者),就会按照我的意愿来运转。

这一阶段,需要养育者及时地回应婴儿的需求和满足,形成“安全型依恋关系”,这样才能发展孩子的安全感和对人的信任感。

心理学家爱因斯沃斯研究发现:

如果一个儿童在全能自恋时期没能获得相应的安全感,那在未来,TA们就很可能表现出“巨婴心理”。容易在人际关系、亲密关系中遇到困难,甚至会进入控制与被控制的关系中。

因此,“情绪巨婴”可能经历过不稳定、不安全或不被支持的童年环境,缺乏情感稳定性和适当的情绪调节模型。

2、养育者的过度溺爱

自体分化阶段,是全能自恋阶段后的发展阶段,主要发生在1至3岁之间,也被认为是人格发展的一个关键时期。

在这一阶段,儿童逐渐认识到自己是一个单独的个体,有自己的欲望和需求,学会独立行动和决策,和外界建立起积极的互动关系。

过度溺爱的父母(或家中其他养育者),容易在孩子的自体分化阶段,创造一个不适当的环境。

如果养育者过度干预和指挥孩子的行为,孩子就无法探索和发展自己的独立性、自主性,也难以建立正确的身份认知和健康的人际关系,长大后就容易成为“情绪巨婴”。

这种行为,往往表现为过分关注孩子的需求和愿望,没有给予孩子充分自我成长的空间,甚至总是把孩子当成实现自己需求和期望的“工具”。

“情绪巨婴”产生的原因,一方面可能是TA们在婴儿时期的需求,没被好好回应过。另一方面,可能是TA们在成长过程中,被“过度养育”了。

但无论是哪一种,结局都是遗憾的。

有人提问:

如果遇到“情绪巨婴”型的恋人或朋友,应该怎么办?

我的回答是:赶紧跑,跑得越远越好。

面对情绪巨婴,刚开始很多人会陷入“我能拯救TA”的心态。

但结局往往是失败的。

毕竟和情绪巨婴生活,像是24小时做着一份无薪的工作,没有回报,只有付出,而且“Boss”还不会有任何感动。

如果抱着拯救心理与TA们相处,最终换来的只是更深的伤害。

所以,不建议与情绪巨婴长期交流感情。

只是,我们能选择恋人和朋友,却无法选择自己的家人。

那么,在家人有“情绪巨婴”的症状,又无法远离的情况下,你可以试试以下2个方法:

1、设立心理边界,和对方明确规矩

与情绪巨婴相处时,我们不能过度纵容,一味地满足TA们的期望和要求。

与TA们相处时,需要设立规矩,并且让TA们知道你的底线和期望,要求TA们承担自己的责任。

当事情发生后,TA们发现自己的无理取闹起不到作用时,就会形成记忆,或许能有所改变。

2、不过度指责,鼓励TA们寻求帮助

与情绪巨婴相处时,一定不要成为TA们情绪失控的代理人。

尽管TA们的言辞可能会让你感到受伤或生气,但不要在情绪上反应过度或责备,因为这往往会适得其反,对你的影响更加严重。

所以,你可以尽量让自己远离当下的环境,给TA们恢复平静和理性的时间和空间。

与此同时,我们可以鼓励TA们寻求帮助,让TA们知道,走出“情绪巨婴”的角色需要勇气和毅力,而寻求专业帮助,可以帮助TA们更快地恢复健康的心理和收获正常的关系。

例如,积极参加一些情绪管理的课程、寻求心理咨询等。

总的来说,与情绪巨婴相处需要付出更多的耐心和同情心。

关键是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保持自己的情绪和心理稳定。

同时,还要时常注意自己的心理健康,常常进行积极自我暗示和自我对话,不要因为他人错误的举动而自我怀疑,不为他人的情绪买单。

最后,我想说:

“我们不是在经历着暴风雨的船只,我们是在学习如何航行。”

无论是因为过去遭受了创伤,被迫成为“情绪巨婴”的人;

还是被“情绪巨婴”伤害过,对关系失去信心的人。

当我们始终保持努力和坚韧之心时,我们就会成为更好的人,并创造我们想要的生活。

黑暗会过去,暴风雨会过去,一起都会好起来的。

世界和我爱着你。

作者:佳霖

编辑:一颗多肉、Jessica

图源:unsplash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