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退休前的最后一场演出,非遗传人沈多米再奏江南丝竹

澎湃新闻记者 廖阳
2023-10-22 13:20
来源:澎湃新闻
文艺范 >
字号

江南丝竹作为一种十分有特色的民间合奏音乐,在上海的传承已有三百多年,上海民族乐团更是拥有江南丝竹的优秀传统。

10月21日,上海民族乐团“薪火相传”系列之“丝吟·竹唱——沈多米江南丝竹专场音乐会”,在上海交响音乐厅上演。这是她今年退休前的最后一场演出,也是对她在上海民族乐团几十年艺术生涯的一次总结。

演出现场

江南丝竹是国家级非遗。沈多米是江南丝竹浦东派传承人,出生于江南丝竹音乐世家。

沈氏江南丝竹音乐起源于清末民初的浦东三灶镇,沈多米的曾祖父、祖父为第一、第二代,父亲沈凤泉为第三代。1972年起,沈多米随父亲沈凤泉学二胡,和弟弟沈多雷是家族第四代传人。

沈凤泉这代开始致力于研究、深化江南丝竹音乐的二胡演奏,不局限于传统的团队合作形式,在保留江南丝竹民间演奏特点的同时,融进现代二胡演奏技法。

沈多米

音乐会上演了一系列江南丝竹的传统名曲,淋漓尽现江南丝竹“小、细、轻、雅”的艺术风格。江南丝竹“八大曲”中的五首悉数登场,上演的都是沈凤泉整理或改编的经典版本。

现场,沈多米独奏了《云庆》和《欢乐歌》,流畅的旋律描绘了江南水乡的优美景色和江南人细腻明朗的性格。

二胡二重奏《慢三六》和《中花六板》,分别由沈多米搭档沈凤泉、乐团胡琴演奏家沈多雷共同呈现,父女和姐弟强强联手,默契无间。

其中,《慢三六》是沈氏江南丝竹的祖传曲目,1983年就享誉全国。沈凤泉在传承和继承的过程中删繁就简,经过改编后的作品更显幽雅绮丽,在保留传统演奏手法的同时,更融汇了现代二胡的各种演奏技艺。

沈多米和父亲沈凤泉

江南丝竹的经典作品中还有不少反映江南生活和民俗文化的曲目。《灯月交辉》呈现了古代杭州的婚礼习俗,《霓裳曲》取自玉娥民间传说,宛若一幅幅民俗风情画,活现眼前。

除了江南丝竹的传统曲目,音乐会还展现了多部创新之作。“创作是江南丝竹传承发展的重中之重,不能一提到江南丝竹总是‘八大曲’。”沈多米说。

《春晖曲》由作曲家顾冠仁所作,既保持了江南丝竹清新优美的特色,又在旋律、配器等方面做出大胆突破。作曲家周成龙的《水仙》运用评弹音乐素材创作而成,特别运用了复调手法和复杂节奏。作曲家彭正元的《秋雨》突破丝竹二胡原有的技术理念,将传统艺术与时代气息融合。

 演出现场

上海民族乐团拥有江南丝竹的优秀传统,自1980年代以来,乐团的江南丝竹演奏小组在海内外比赛和展演中屡获最高奖。

上海民族乐团老一辈如陆春龄、马圣龙、周皓、周惠等名家,都为该乐种的保护与传承付出极大心血,不断赋予传统江南丝竹新的艺术生命力,乐团晚辈也在浓郁的丝竹音乐氛围中不断积累学习。

“江南丝竹的传承与发展,应重视年轻梯队的培养,并重视专业师资,努力形成‘传、帮、带’的格局。”沈多米说。

目前,上海民族乐团有不同年龄层的江南丝竹演奏组合,本场音乐会特邀沈凤泉、顾冠仁等现场传授经验,梁众益为排练指导,以前辈带后辈的模式,激励新一代国乐传承人用自己的理解和演绎延续江南丝竹的传统,薪火相传。

    责任编辑:夏奕宁
    校对:张亮亮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