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我们学的是怎样的宏观经济学?

范志勇、王芝清
2023-10-26 07:30
来源:澎湃新闻
澎湃商学院 >
字号

在数学、物理学这类自然科学中,从小学到中学,从低年级到高年级,先前所学的内容是后续内容的基础,后续内容是先前内容的发展。

如果有一天,你的老师突然告诉你,之前学的数学知识或者物理学知识,可能是不对的。这些知识充其量只是过去的数学家或者物理学家的观点,而现在的数学家或者物理学家可能并不是这么认识世界的。你猜会出现什么后果?

这绝对会是导致世界观崩溃的冲击。不过,请放心,在自然科学领域,后续知识总是建立在对先前知识的继承之上,因此这种事情发生的概率并不高。

然而,在宏观经济学中,迄今为止,这种现象几乎是每隔三十年左右就会发生一次。

再问大家一个问题,大家学了这么多年数学和物理,可曾有人听说过主流数学和主流物理学的说法,或者主流微观经济学的说法?应该是没有。但是,大家一定听说过有主流的文学、主流的哲学或者主流的艺术等说法。而在宏观经济学领域中,恰恰就存在“主流宏观经济学”和“非主流宏观经济学”的说法。从这个角度看,与微观经济学相比,宏观经济学似乎与自然科学的距离更远,而与人文科学更近。

所谓的主流宏观经济学,就是在一段时期内(比如二三十年),大多数经济学家普遍接受的观点。不幸的是,宏观经济学研究中似乎有个魔咒:“当一个理论形成共识或者被普遍接受,距离它被证明是错误就为时不远了”。“主流”和“非主流”的变化,可能导致现在大学里所教授的宏观经济学核心内容,与三十年前相去甚远。

在现在的宏观经济学课堂上,由于课时所限,无论国内还是国外,无论采用什么样的教科书,我们所学到的,仅仅是不同时期主流宏观经济学理论的集合,有些理论的观点甚至是截然相反的。当然,老师会在讲课过程中介绍一种理论是为何被另一种理论所取代的。

老师会告诉大家,在一些情况下,某种理论可能更准确;而在其他一些场景下,另一些与之对立的理论可能更加准确。所谓“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例如,现在的宏观经济学认为,古典经济学理论更适用于长期经济现象,而各种周期理论则更适合解释短期经济现象。

因此,宏观经济学的初学者总是容易被搞得晕头转向!

如果把宏观经济学理论比作一个花园,老师充其量是带领学生采撷了花园里最引人注目的几朵花,还有更多的花朵未及细细赏析。也许,剩下花朵的美需要几十年后才会被人发现,这也是宏观经济学老师经常推荐大家阅读经济思想史书籍的原因。

顺便说一句,丘成桐先生在清华大学亲自给数学实验班的学生开设数学史课程,并且指出,惟有如此,研究者才有可能真正融入两千五百余年数学发展的进程。可见,无论是哪个专业领域,大学者都高度重视本学科的发展历史。

开局如此不利,为了帮助初学者厘清宏观经济学的发展脉络,我们可以把宏观经济学(主要是经济周期理论)大致分为四个时期:

1.宏观经济学前传(宏观经济学诞生之前);

2.宏观经济学第1季(凯恩斯主义);

3.宏观经济学第2季(新古典宏观经济学);

4.宏观经济学第2.5季(宏观经济学新共识,New consensus in Macroeconomics)。

 

宏观经济学的主要流派示意图
实线代表当时的主流宏观经济学理论,虚线代表非主流理论及其理论传承。

新古典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前传)

宏观经济学诞生之前的经济学,被称为“新古典经济学”。这一时期,经济学家已经研究了一些宏观经济现象,如经济周期、货币发行、财政税收等等。经济学家普遍认为,完全竞争的市场机制是一种最优的资源配置方式,崇尚亚当•斯密“看不见的手”的理论和“自由放任”的经济管理模式。经济体系可以通过自我调节,自动实现市场供需平衡和充分就业。整个经济就如同一架摇摆的木马,只是在外生冲击下发生轻微的摇摆。宏观经济不可能发生严重的经济危机。

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第1季)

1929年爆发的经济危机和大萧条改变了这一切。这场巨大的灾难,在最严重时使得美国四分之一的工人失业,并且威胁到了许多国家的政治稳定。许多人认为,大萧条是推动纳粹党在德国上台执政的重要原因之一。

如果想了解大萧条期间美国经济的惨状,《光荣与梦想:1932~1972年美国叙事史》(第一卷)绝对是值得推荐的一部书。

《光荣与梦想》书封图

当时的经济学,既无法解释经济危机为什么会发生,也无法给出应对之策。经济学家意识到他们需要新的理论。新的理论,不仅要解释危机为什么会发生,还要给出解决和避免危机的方案。由此,宏观经济学作为经济学的新分支应运而生。

凯恩斯的著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简称《通论》)出版,标志着宏观经济学的诞生。在凯恩斯及其追随者的共同努力下,凯恩斯本人的理论发展成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理论,其中很多理论是在凯恩斯逝世之后完成,因此凯恩斯主义的宏观经济学理论和凯恩斯本人的理论可能不完全一致。现在,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仍然是初级和中级宏观经济学教科书的核心内容之一。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书封图

直到20世纪60年代,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一直是宏观经济理论的主流。与之前的经济学家认为经济周期来自外部冲击不同,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认为大萧条源于总需求不足,而总需求不足产生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本身。由于总需求不足和经济周期会造成社会福利损失,政府需要担负起管理经济的职责。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第2季)

如日中天的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在20世纪60年代遭遇了危机,并逐渐退出主流宏观经济学舞台。持续的扩张性凯恩斯主义政策,导致发达国家经济陷入经济停滞和高通货膨胀的双重困境(滞胀)之中。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在应对滞胀问题时陷入两难困境,降低通货膨胀率可能导致更加严重的增长停滞,而提高经济增长率又会引发更加严重的通货膨胀。

自20世纪60年代起,一些不同的经济学理论开始对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展开批判。这些学派包括货币主义学派(Monetarism)、理性预期学派(Rational Expectation)和后来的真实经济周期模型(Real Business Cycle, RBC)等等。这些理论不同程度上继承了新古典经济学的传统,后来在20世纪80年代发展成“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并成为当时宏观经济学的主流。

与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不同,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及其早期版本建立在微观主体的最优化行为基础之上,并且强调了预期对于经济周期的作用。在形式上,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继承了新古典经济学的诸多传统假设,包括价格和工资弹性等等。更重要的是,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继承了古典经济学关于市场经济内在稳定性的核心理念,将经济周期的来源归结为各种外生冲击。这些理论还认为宏观经济政策在长期内是无效的。

宏观经济学的“新共识”(宏观经济学第2.5季)

20世纪80年代之后,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成为宏观经济学的主流。但是,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传统并没有被经济学家完全放弃。一些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家,开始接受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某些观点和方法,包括模型的微观基础和理性预期等等,试图在此基础上重塑凯恩斯主义的基本概念,包括价格黏性和宏观政策有效性等等。这些理论,被称为“新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

在20世纪90年代,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和新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出现了融合的趋势,宏观经济学家在研究方法上渐趋一致,形成了所谓的宏观经济学的新共识(New Consensus in Macroeconomics),也被称为“新-新古典综合”。新凯恩斯主义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New Keynesian DSGE),作为一种流行的研究框架,被经济学家所普遍采用。

这些理论模型既有微观主体的最优决策,又有市场的垄断和价格粘性,看起来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和新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合并”了。不过当你了解到这些理论仍然坚持市场经济具有内在稳定性,经济周期来自外生冲击时,你可能最终发现事实上是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把新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兼并”了。

新凯恩斯主义只是形式,而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才是本质!所以,我们不妨把这一时期称为宏观经济学的第2.5季。当然这只是笔者的观点而已,而且可能属于非主流的观点。

在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宏观经济学的“新共识”理论遭遇了严厉的批评。当时的英国女王质问:为什么没有经济学家预测到金融危机?但事实上,金融危机在此前的宏观经济学理论中似乎并未正式存在过。当然,在此之后,宏观经济学理论也发生了一些改进。

现在“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及其后续形态,在中级宏观教科书中占据了半壁江山;而在更高级别的教科书中,则基本上实现了一统江湖。

宏观经济学教科书的祖师爷

最后,让我们来说说宏观经济学教科书的祖师爷。《通论》诞生之后,美国经济学家汉森(Hansen)和英国经济学家希克斯(Hicks)将其理论一般化,总结为凯恩斯主义的总需求理论。经济学家认为通过实施凯恩斯主义的宏观经济政策,经济又能恢复到1929年之前没有危机的状态。

1961年,美国经济学家萨缪尔森在其出版的教科书《经济学》第5版中,宣告创立了一个学派——新古典综合派(Neoclassical Synthesis)。该理论认为,在长期内,经济接近充分就业状态,适用于新古典经济学。在短期内,经济可能偏离(甚至严重偏离)充分就业状态,适用于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因此,新古典综合派把新古典经济学和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结合起来,构建出一个完整的宏观经济学教科书理论体系。书中关于长期内经济表现的内容,实际上是新古典经济学的内容;而关于短期中经济表现的内容,实际上是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的内容。

《经济学》书封图

自此,宏观经济学教科书的组织模式便被确定下来。后续的宏观经济学教科书,只是不断在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的基础上增添内容而已。

(作者范志勇为中国人民大学崇实书院副院长,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宏观经济学和国际经济学;王芝清是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研究生。)

 

    责任编辑:蔡军剑
    图片编辑:乐浴峰
    校对:施鋆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