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免疫疗法产业“井喷”:精准医疗基于临床需求,非科学家炫技

实习生 李周亮 澎湃新闻记者 曹年润
2023-10-21 10:44
来源:澎湃新闻
生命科学 >
字号

·“未来细胞疗法的升级方向可以考虑从单一靶点到多靶点。还可以将细胞疗法与化学药联用,并进行多种免疫细胞的改造,实现未来肿瘤治疗的新范式。”

“多年来,我国一直鼓励和支持干细胞、免疫细胞等研究转化和产业发展,并且作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市场,(细胞和基因治疗)产业规模呈现井喷之势。”10月18日,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会长窦熙照在2023上海国际生物医药产业周(IBIWS)的同期活动——G60生物医药产业基地细胞与基因治疗创新论坛上说道。

随着时代的发展,诱发癌症的因素越来越多,找到更好、更安全的治疗方法变得尤为重要,免疫疗法正逐渐成为主流疗法之一。浙江大学药学院教授陈枢青在现场介绍,人体的体细胞突变产生突变蛋白,肿瘤的发生及发展。肿瘤细胞基因突变会产生新生抗原,可激活 CD4+ T 和 CD8+ T 细胞产生免疫反应,抑制肿瘤生长。目前,新生抗原主要应用于个体化肿瘤疫苗领域。

陈枢青也是杭州纽安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纽安津生物”)的创始人,该公司专注于通过领先的人工智能技术开发基于肿瘤新生抗原的精准免疫治疗产品。注射用P01(iNeo-Vac-P01,新生抗原多肽疫苗)是纽安津生物进度最快的一款产品,10月17日,公司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肿瘤内科启动注射用P01I期临床研究,其适应症为实体瘤根治术后具高复发风险患者,主要包括I/II/III期胆管细胞癌、胰腺癌;II/III期食管癌、肝细胞癌;III期肠癌、胃癌和黑色素瘤。

2020年,注射用P01的一项研究者发起的临床试验(IIT)结果发表于《临床癌症研究》(Clinical Cancer Research),其纳入22例标准治疗失败的泛癌种晚期实体瘤患者,利用iNeo人工智能疫苗设计平台、个体化多肽药物制备及质控体系为每一位患者定制了个体化多肽疫苗,经注射用P01单药治疗后,38.1%的受试者肿瘤缩小,最大缩小比例为16.7%;患者疾病控制率为71.4% ,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4.6个月,12个月的总生存比例为55.1%,而入组前所有受试者的预计生存时间约3-6个月。

陈枢青表示:“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兴起,创新算法能够提升新生抗原的鉴定和优选性能,从而推进更加精准的免疫治疗。精准医疗是临床需求,不是科学家炫技。”

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的胡骏教授介绍了另一种新型免疫疗法——溶瘤病毒疗法。溶瘤病毒是指天然存在或经基因工程改造的病毒,能够选择性感染并杀伤肿瘤细胞,也可以通过免疫细胞介导杀伤肿瘤细胞,并且对正常细胞没有副作用。

2005年11月,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批准了上海晨晖生物制药公司的Oncorine作为辅助化疗治疗鼻咽癌,这是溶瘤病毒治疗在中国首次获得批准。2015年10月,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首个溶瘤病毒疗法Imlygic上市,用于不能通过手术切除的转移性黑色素瘤患者的治疗。

2023年5月,加拿大多伦多大学(University of Toronto)盖拉雷·扎德(Gelareh Zadeh)等人在《自然-医学》(Nature Medicine)发表了一项1/2期临床研究结果:以溶瘤病毒疗法 DNX-2401 配合美国默沙东公司的Keytruda(帕博利珠单抗)治疗复发性胶质母细胞瘤(GBM),可使患者的1年生存率达到52.7%,甚至有患者在治疗60个月后仍存活,有望成为复发性GBM治疗的全新选择。

实际上,尽管专注于溶瘤病毒疗法的专业人员和生物医药公司越来越多,但这一领域的进度仍然令一些业内人士失望。哈佛医学院癌症外科医生和黑色素瘤研究员霍华德·考夫曼(Howard Kaufman)曾表示,对溶瘤病毒缺乏关注的部分原因是过去十年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和细胞治疗方面发生巨大发展。

“未来溶瘤病毒需要聚焦障碍背后机理,开发突破已有局限的新毒种,挑战未满足的临床需求。” 胡骏在会上表示。

目前,免疫疗法还面临许多挑战,其中之一是获益人群有限,大部分患者对其有耐药性。细胞治疗还可能带来副作用,严重的不良反应可能会危及患者生命。兴业证券医药行业首席分析师孙媛媛认为,未来细胞疗法的升级可以考虑从单一靶点转向多靶点。还可以将细胞疗法与化学药联用,并进行多种免疫细胞的改造,实现未来肿瘤治疗的新范式。

    责任编辑:卢雁
    校对:张亮亮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