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天和、问天、天问、梦天……一次分清中国航天里的天字辈
北京时间2023年10月19日,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与长征二号F遥十七运载火箭组合体已转运至发射区,“神箭”将再启新征程,奔赴浩瀚宇宙。
从本次飞行任务标识可以看到,神舟十七发射后将与空间站的天和核心舱前向端口对接,形成三舱三船组合体的状态。这时可能有同学就要举手提问了:天和、问天、天问、梦天、天舟、巡天、天宫、天链、天琴……这么多“天”,各自都是怎么回事?
有人形象地比喻:
如果神舟飞船是一辆轿车
天宫一号和天宫二号
相当于一室一厅的房子
中国空间站是三室两厅还带储藏间
“三室”指
核心舱天和、实验舱问天
和梦天三个舱段
“两厅”指
神舟载人飞船、天舟货运飞船
整体呈 T 字构型
在分清问天、天问之前
先了解一下天和
天和
北京时间2023年5月30日18时22分,翘盼已久的神舟十五号航天员乘组顺利打开“家门”,欢迎远道而来的神舟十六号航天员乘组入驻天和核心舱。随后,两个航天员乘组拍下“全家福”,共同向牵挂他们的全国人民报平安。
中国空间站以天和核心舱、问天实验舱、梦天实验舱三舱为基本构型。2021年4月29日,天和核心舱发射升空,这也是中国空间站建造阶段的首次发射。
天和核心舱是空间站的“智慧大脑”和中枢,就好比是大树的树干,其他的舱段都会安装在它的接口上,也是航天员长期驻留的主要生活场所。目前,天和核心舱已迎接了五批访客。
问天
问天和梦天是空间站实验舱。问天实验舱2022年7月24日成功发射,是中国空间站发射入轨完成建造国家太空实验室的重要大型舱段之一,主要面向空间生命科学研究。
问天与天和核心舱互为备份,关键平台功能一致,可以完全覆盖空间站组合体工作要求,既发挥定海神针般的双保险作用,也为空间站未来15年可靠运行打下坚实基础。
梦天
梦天实验舱于2022年10月31日发射成功,梦天实验舱由工作舱、货物气闸舱、载荷舱、资源舱组成,其中载荷舱外设置展开式载荷实验平台,发射后在轨展开,资源舱与问天实验舱基本相同。梦天打响了我国空间站建造任务的收官之战。
天问
我国行星探测任务命名为“天问系列”,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命名为“天问一号”,后续行星任务依次编号。
“天问一号”于2020年7月23日成功发射,2021年5月15日登陆火星,一周后,火星车“祝融号”开展巡视探测,在火星上首次留下中国人的印迹,中国航天实现从地月系到行星际探测的跨越。
截至2023年4月24日,天问一号任务携带的13台有效载荷累计获取原始科学数据1800GB,形成了标准数据产品。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目标已圆满完成。
天舟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天舟是货运飞船,主要任务是为空间站运送货物和推进剂等物资,被大家形象地称为太空“快递小哥”。
2017年,天舟一号成功发射并与天宫二号成功交会对接,突破并掌握货物运输、推进剂在轨补加等关键技术,载人航天工程第二步圆满收官。
天舟系列货运飞船目前包括天舟一号、天舟二号、天舟三号、天舟四号、天舟五号、天舟六号。天舟六号发射任务是中国空间站转入应用与发展阶段后的首次飞行任务。从天舟六号开始,天舟系列飞船进入新的组批生产阶段,安排研制生产了天舟六号至天舟十一号6艘飞船。
作为货运飞船,“天舟”具备实施货物补给、推进剂补加等物资保障能力。同时,还具备承担空间站姿态轨道控制、并网供电以及空间站遥测、数据传输支持等空间站运营支持任务的能力以及空间科学实验支持能力,是世界现役在轨支持能力最全面的货运飞船。
天宫
载人航天“三步走”的第二步走阶段,我国发射了天宫一号和天宫二号。
2013年6月20日,我国进行首次太空授课。
天宫一号于2011年9月29日发射升空,是我国当时全新研制的首个目标飞行器。它先后与神舟八号、神舟九号、神舟十号飞船进行交会对接,完成了各项既定任务。期间,与神舟九号实施首次载人空间交会对接,神舟十号航天员王亚平在天宫一号进行首次太空授课。2018年4月,天宫一号再入大气层,再入落区位于南太平洋中部区域,绝大部分器件在再入大气层过程中烧蚀销毁。
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于2016年9月15日发射入轨,与神舟十一号、天舟一号进行了多次交会对接,并开展了一系列空间实验,充分验证了航天员中期驻留太空的能力、推进剂在轨补加技术,为建造空间站奠定基础。2019年7月,天宫二号受控离轨并再入大气层。
巡天
按照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计划,巡天空间望远镜预计于2024年前后投入科学运行,已规划的任务寿命是10年,通过维修可以不断延长寿命。
天文学家表示,巡天未来与中国空间站共轨飞行,大小相当于一辆大客车,立起来有三层楼高。它的口径为两米,与美国哈勃太空望远镜的口径相当,而视场比哈勃望远镜大350倍,将成为旗舰级空间天文设施。
这就好比山上有一群羊,哈勃望远镜看到其中一只羊,我们可以把几千几万只羊都拍下来,而且每一只都和哈勃望远镜看到的一样清楚。
巡天的主要任务是有助解答宇宙最基本的问题,比如暗物质、暗能量是什么,星系如何演化等。
天链
在载人航天任务中,如果注意观察,我们大概率会看到播出画面右上角的“天链”字样。“天链”就是天链中继卫星。
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拍摄的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与天和核心舱自主快速交会对接的画面。
简单理解,中继卫星是地面站与卫星之间的数据中转站。天链最主要的任务是为飞船、空间实验室、空间站等载人航天器提供数据中继和测控服务,例如天地通话、太空授课、交会对接、出舱活动等重要任务的通信就是以天链中继卫星为主来完成的。
没有中继卫星时,神舟五号航天员杨利伟在轨期间数次进行“天地通话”,必须在地面测控站收到飞船信号后,利用极短的时间窗口进行通信;到了神舟十号,首次“太空授课”信号连续、画面清晰,得益于天链。
我国是全球第二个拥有全球覆盖能力的中继卫星系统的国家,已经成功研制两代地球同步轨道数据中继卫星系统。第一代已成功发射天链一号01至05五颗卫星,第二代已成功发射了天链二号01至03三颗卫星。
2019年1月11日,嫦娥四号着陆器与玉兔二号巡视器在“鹊桥”中继星支持下顺利完成互拍:左图为嫦娥四号着陆器地形地貌相机对玉兔二号巡视器成像,右图为玉兔二号巡视器全景相机对嫦娥四号着陆器成像。
谈到中继星,不少人会想起“鹊桥”。嫦娥四号实现人类首次月球背面着陆探测,但由于月球背面大部分区域始终不会面向地球,因此在月球背面着陆的设备无法与地球直接通信。在嫦娥四号发射前,中继星“鹊桥”发射,作为中转站实现嫦娥四号对地通信。
天琴
“天琴一号”是由国家航天局正式立项的空间引力波探测关键技术试验卫星,于2019年12月20日在山西太原发射成功,承担着“天琴计划”六大技术的在轨验证任务。
引力波探测“天琴计划”研究人员在华中科技大学引力实验中心磨制用于精密测量引力的钢球(2018年4月4日摄)。
“天琴计划”是以中国为主导的国际空间引力波探测计划。计划到2035年前后,在距离地球约10万公里的轨道上部署三颗卫星,构成边长约为17万公里的等边三角形编队,在太空中建成一个探测引力波的天文台。因为三颗卫星组成的编队在天空中形似竖琴,故名“天琴”。
2022年全国两会期间,“天琴计划”首席科学家罗俊透露,“天琴一号”已获得全球重力场数据,这是我国首次使用国产自主卫星测得全球重力场数据。该项技术此前一直为美国和德国所垄断,“天琴一号”使得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有能力自主探测全球重力场的国家。引力波探测还有“太极计划”。
我国首颗空间引力波探测技术实验卫星“太极一号”已于2019年8月31日成功发射。
“嫦娥”奔月
“祝融”探火
“羲和”逐日
“天和”遨游星辰
……
我们奔赴星辰大海的征程
未完待续
更多宇宙的奥秘
等待大家的探索
航天科普大会
我们不见不散
来源:航天科普大会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