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探索与争鸣》全国青年理论创新奖10年回顾|邓剑:与孤独为伴,深耕一个领域

澎湃新闻
2023-10-27 14:00
来源:澎湃新闻
专栏 >
字号

作为一本自创刊起就将“与大时代同频共振与青年学人共成长”作为办刊使命的学术刊物,《探索与争鸣》长期以来以发现和扶持青年学人为己任。2013年底,在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和上海市委宣传部的指导下,在上海市社联党组的领导下,《探索与争鸣》编辑部启动实施了包括“全国青年理论创新奖”在内的一揽子“青年学人支持计划”,目前这一计划举办学术活动50多场,收到各类来稿5000多篇,100多位青年学人获奖,近万名青年学人受益。十年来,这一计划见证和助力新一代青年学人登上学术舞台。 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以“助力厚植学术的青春力量”为专题,邀请了29位《探索与争鸣》十年全国青年理论创新征文获奖代表进行专访,现将访谈发表于此。

本期邀请苏州大学传媒学院副教授邓剑,他的主要研究方向是游戏、动漫、新媒介文艺理论、东亚流行文化与思想研究。

邓剑,苏州大学传媒学院副教授。《澎湃新闻》“游戏论”专题主理人,日本早稻田大学访问学者(一年),韩国国立木浦大学访问学者(半年)。编译有《日本游戏批评文选》,共编《中国游戏研究》,在东亚各国/地区独立发表学术论文17篇(其中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7篇,韩国KCI1篇,日本论文1篇),媒体评论33篇,部分文章被译为韩文、日文、英文。2021年获 《探索与争鸣》主办第四届全国青年理论创新奖三等奖;2018年获《日本学刊》主办第一届“日本研究青年学者论坛”论文三等奖;获《中国图书评论》2022年度好书评奖。主要研究领域为游戏、动漫、东亚新媒体文艺与思想研究。

澎湃新闻:能不能介绍一下您的主要研究方向和内容?

邓剑:我的主要研究方向是游戏、动漫、新媒介文艺理论、东亚流行文化与思想研究。

澎湃新闻:您能向我们介绍一下您的学术经历吗?您认为自己在学术上取得进步的主要经验和体会是什么?

邓剑:我是苏州大学传媒学院的副教授。在上海大学取得文学博士学位,后来在北京大学做了两年博雅博士后。曾经在日本早稻田大学访学一年、韩国国立木浦大学访学半年,在台湾义守大学交换学习过一学期。目前编/译了2部学术著作,在东亚各国/地区独立发表高质量学术论文17篇,其中7篇有幸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有3篇论文分获2021年《探索与争鸣》主办第四届全国青年理论创新奖三等奖、2018年《日本学刊》主办第一届“日本研究青年学者论坛”论文三等奖、《中国图书评论》2022年度好书评奖。也谈不上进步吧,但是做学术的话,我觉得还是得沉下心来,与孤独为伴,深耕一个领域,不要随便去跟风所谓热点,这不是长久之计。

澎湃新闻:在您的学术生涯中,遇到过哪些困难?您觉得对于青年学者来说,哪些方面的帮助是很重要的?在您的学术成长道路上,哪些人哪些经历对您有重要影响和帮助?

邓剑:可能是比较迟钝吧,我没太感觉自己在学术上遭遇过什么特别的困难。但青年学人身上一些普遍性的压力,我是有感触的。对青年学人而言,时间与金钱方面的帮助可能最重要。没时间、没经费、低薪酬,我觉得这很难做出不留缺憾的学术成果,我个人也不希望大家这样做学术。青年学人应有充裕的时间把心思放在学术研究上,做真学术的结果也不应是直接导致青年学人致贫。有很多学界前辈、同仁在我的求学生涯里影响和帮助过我,这里挂一可能就漏万了,很多人与事,也不方便谈。我最感念的是我的导师王晓明先生,他不仅从学术,更从人格上对我产生了决定性影响。《探索与争鸣》编辑部对我这样的青年学人及游戏的学术研究的扶持,也是我没齿难忘的。当然,在“澎湃新闻”主理“游戏论”专题这一公共学术平台,使我结识了一大批有志于游戏的学术研究与批评的青年学人,这对我的学术成长也非常重要。

澎湃新闻:作为一名青年学者,您觉得当下的学术氛围是如何促进您个人的研究的?

邓剑:我感觉现在人文社会科学的学术氛围不是特别好。太浮躁。片面追求论文的批量生产,课题导向的倾向太严重,学术资源及其分配基本与行政职务挂钩,过分重视欧美的SSCI期刊,似乎忘记了学术的初心应是对学者的养成,而不是培养科研打工人。我感觉《探索与争鸣》为国内学术氛围的改变做了很多努力。刊物举办了十年的全国青年理论创新奖,是少数切实提携青年学人、改善她/他们身处的学术环境的重要学术事件。将学术的评价标准重新拉回到人,特别是将学界的聚光灯移向最需要关注的青年学人,这在当下看重资历的学术氛围里,是很宝贵的。这在很大程度上也鼓舞着我把自己的学术研究坚持下去。

澎湃新闻:面向青年学者有不少相关的扶持政策,这些政策对您的学术研究工作起到了哪些帮助?

邓剑:面向青年学人推出切实可行的扶持政策,对青年学人的成长非常重要。我希望自己未来也有机会获得相关政策的支持,让自己的研究做得更扎实,产生更深远的学术影响。

澎湃新闻:您认为您所开展的哪些课题研究及其成果,对您获得《探索与争鸣》全国青年理论创新奖有所助益?

邓剑:获奖时,刚好是我主持的日本公益财团法人住友财团资助项目“亚洲各国与日本相关研究的资助”的结题成果《日本游戏批评文选》出版,此时我又拿到了完美世界集团文化创新科研项目重大课题“中国游戏史”这个项目,和西交利物浦大学的孙静老师一起主编《中国游戏研究》,后来又在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跟王洪喆老师做博雅博士后项目。在这些课题研究里的浸淫,对我写出获奖论文是至关重要的。

澎湃新闻:您所开展的学术研究,与当下的社会现实之间有着怎样的联系?

邓剑:我的游戏研究最大特点是,问题意识不是指向游戏怎么好玩,而是通过游戏去理解只有在虚构中,而非在客观现实里,才能得到把握的主观现实。换言之,我的研究就是以社会现实为前提的。南开大学的周志强老师私下跟我说的,很有道理。游戏批评最终应该走向文化政治的批评。游戏的学术研究就是这样,应该以现实为关照,而不是把自己的眼光局限在游戏的内部。

澎湃新闻:在强调“学术未来感”的当下,您所开展的学术研究如何做到结合当下,放眼未来?

邓剑:可能是我的研究对象本来就很有未来感吧。这让我觉得,当下与未来之间是没有距离的。只要自己脚踏实地做游戏的学术研究,那么必然就是进入当下,并从中看到未来。

澎湃新闻:获得《探索与争鸣》全国青年理论创新奖,对于您的课题研究会有哪些助益?这一奖项对您的学术生涯的展开会有哪些助益?

邓剑:《探索与争鸣》和全国青年理论创新奖在学界的认可度是很高的。实际的助益,应该就是刊物认可了我的学术工作,愿意扶上马,再送一程。这是至关重要的。但把时间线拉长来看,我觉得精神层面的助益是更大的。获奖提振了我的学术信心,让我有理由按照自己认定的方法与方向将研究进行到底。要知道,游戏的学术研究最近才在我国的主流学界得到一定程度的认可。在此之前,没有人知道游戏的学术研究怎么做才是对。所以一开始做游戏的学术研究需要冒巨大的学术风险,得不到学界认可,等于自毁了学术青春。获奖后,我越来越意识到自己走在正确的道路上,也就没有了后顾之忧。

澎湃新闻:您对于未来有志于参与《探索与争鸣》全国青年理论创新奖的青年学者有何寄语?

邓剑:“寒灯下,写两行删一行”,剩下一行,来探索与争鸣。

 

    责任编辑:龚思量
    图片编辑:张颖
    校对:栾梦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