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欧洲观察室|调研实录:塞尔维亚中资企业的奋进与忧虑

澎湃新闻特约撰稿 方炯升 简军波
2023-10-20 14:13
来源:澎湃新闻
外交学人 >
字号

【编者按】

本文是上海欧洲学会与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外交学人”合作推出的“欧洲观察室”专栏的第42篇。“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之际,中国与塞尔维亚签订自贸协定。“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中资企业为塞尔维亚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在塞中资企业发展良好,前景可期,塞尔维亚政府也支持我国企业在塞经营,但这些企业也各自面临不同方面带来的困扰或挑战。

10月1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塞尔维亚共和国政府自由贸易协定》在北京签署。这是中国与中东欧国家签署的第一个自贸协定,塞尔维亚成为中国第29个自贸伙伴。新华社报道称,签署中塞自贸协定是落实两国领导人共识的重要举措,也是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的重要成果。

今年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而塞尔维亚是“一带一路”在中东欧的支点国家。为切实了解中国在塞尔维亚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面临哪些挑战,以及中塞关系的发展前景,复旦大学中欧关系研究中心组织调研团队,赴塞尔维亚开展学术调研。在塞期间,团队密集走访了包括塞科研机构、中资企业和中国在塞新闻媒体在内的十余家机构和企业,深入建设工地、工厂车间、矿采现场,同中资企业管理团队、一线生产经营人员和塞知名学者互动,获得了有关中资企业在塞生产经营情况、中塞关系、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未来发展机遇的详实的第一手资料。

考察途中远眺贝尔格莱德天际线。本文图片均为作者供图

中资企业助力塞尔维亚冲过发展瓶颈

塞尔维亚地处中欧,对外商品运输可通过陆路和多瑙河与外界相通,在钢铁、采矿等重工业领域有一定基础,交通基础设施布局较为完备,与欧盟和西巴尔干国家签有自由贸易协定,并享受美国“普惠制”下大量产品免征关税的待遇,具有较强经济发展潜力。

然而,在前南斯拉夫解体后,塞尔维亚支柱产业普遍遭受战乱和经济制裁等因素影响,部分重点企业反复经历失败的并购重组、政府托管等变动,致使塞支柱产业运营效果长期不及预期,塞尔维亚经济发展潜力无法得到充分发挥,塞经济社会遭遇严重发展“瓶颈”,缺乏持续稳定的投资刺激,以改善和升级其基础设施,发掘新的经济增长点。

中国政府提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以来,中资企业积极发掘塞尔维亚投资机遇,参与塞交通基础设施升级改造、制造业振兴发展、移动通讯网络建设和矿产开发,深度融入塞尔维亚经济体系。同时,中资企业推进中塞经营管理理念和企业文化的互学互鉴,践行中塞民心相通。中资企业正为塞尔维亚经济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1)中资企业助力塞尔维亚基础设施与制造业“凤凰涅槃”。中国铁路国际-中国交建组成的项目联营体在承担匈塞铁路塞尔维亚段建设任务后,已成功参与完成塞首都贝尔格莱德与塞第二大城市诺维萨德之间的客货共线双线铁路建设。该铁路是塞尔维亚首条高速铁路,平均时速提升至200公里,使两座城市之间的通勤时间由过去1.5小时缩减至32分钟,改变了两地居民的生活与出行方式,其客运座位“一票难求”。

匈塞铁路全景模型

目前,项目联营体将继续承担诺维萨德至塞匈边境城市苏博蒂察之间的双线铁路建设,力争提前竣工通车,提升塞在欧洲客运与物流系统中的全局地位。中塞两国团队联合设计研发的动车组,也即将在升级后的匈塞铁路塞段奔驰。

中兴通讯塞尔维亚公司则先后参与塞3G、4G建设,近年来承担了塞运营商IP传输网络建设、光纤接入等项目,在价格与服务质量方面均具有显著优势,助力改造和完善塞通讯设施。

河北钢铁在2016年以市场价格收购斯梅代雷沃钢铁厂后,在半年时间内理顺经营模式,实现扭亏为盈,并先后投入3亿欧元进行设备升级改造,实现产能稳定提升。

紫金矿业集团在2018年收购博尔铜矿后,已在该项目投入近20亿欧元,并对老旧的金属冶炼厂实施全面升级改造,提升在塞工业附加值,所生产的996电解铜达到伦敦贵金属交易市场标准。

博尔铜矿矿场

中企的绿地投资为塞培育了全新经济增长点。山东玲珑轮胎在塞的兹雷尼亚宁项目总投资高达近10亿美元,是塞尔维亚乃至巴尔干地区规模最大的绿地投资项目。全部建成投产后,每年能够生产1362万条高性能子午线轮胎,有望使轮胎产业成为塞尔维亚新的支柱产业和位居前列的对外出口商。

玲珑轮胎所在地,仍在持续发展建设中的兹雷尼亚宁工业园。

(2)中资企业积极贡献塞尔维亚税收、就业与出口量。紫金矿业集团在塞投资有塞紫铜和塞紫金两家从事采矿和冶炼一条龙的分公司,现分居塞出口额最高企业的第一和第三位,工业增加值占塞尔维亚国内生产总值(GDP)的4%。仅博尔矿区(塞紫铜)便为塞尔维亚直接或间接贡献近万个就业岗位,截至2023年3月累计向塞政府缴税3.74亿美元,所雇佣的当地员工工资水平超塞尔维亚社会平均工资50%多。

河北钢铁收购后的斯梅代雷沃钢铁厂项目(河钢塞钢)贡献塞尔维亚GDP总量达1.5%,2018-2021年是塞第一大出口企业,所在地失业率从收购当年的18%下降到3%。

河钢-塞钢斯梅代雷沃钢铁厂

山东玲珑轮胎兹雷尼亚宁项目全面投产后,将为当地贡献1000多个就业岗位,进一步拉动塞尔维亚对欧盟等外部出口。

(3)中资企业坚持环境、社会与公司治理(ESG)原则,有力提升环保水平,承担企业社会责任。受资金限制,中企收购前的塞尔维亚制造业企业普遍出现生产设备陈旧老化,环保不达标等问题。中企接手后,为此做出巨大投入,环保水平甚至达到局部超过欧盟标准。以紫金矿业集团在博尔的塞紫铜企业为例,该公司至今共计投入2亿欧元用于环境整治,约占总投资额的十分之一。塞紫铜引入废水重金属处理、废气脱硫除尘、废渣回收利用等技术,并积极开展矿区生态复垦绿化,努力建设花园式厂区,确立了“零工亡、零环保事故、零新增职业病”的生产目标。

河北钢铁在斯梅代雷沃钢铁厂项目(河钢塞钢)中,引入中方成熟技术,将钢铁冶炼中产生的废渣从废弃物转变为可以创收的副产品,推动塞方相关领域法律与标准的升级修订。团队在实地走访上述厂矿车间时,在相关企业生产运营过程中,未感受到有害气味、噪音等刺激,厂矿车间所在城市青山蓝天,环境良好。中国企业还积极承担塞尔维亚绿色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如中国路桥承担了塞政府“洁净塞尔维亚”重大项目,改造、新建塞境内73个城市的污水排放管网及污水处理厂,助力改善塞尔维亚自然环境,提升塞人民生活品质。

中国路桥、中国交建中东欧地区成就展。

(4)中资企业深度融入当地社会网络,实现企业文化与经营理念交流互鉴。中企接手的塞方企业多为“老国企”,有较好的员工基础,特别是技术员工总体水平过硬,对企业也有较高认同感。中企在完成收购后顺势而为,大都只派出少量高级管理人员和技术骨干,针对性调整企业经营管理方式,充分尊重塞方职工的企业文化与工作习惯。如总职工数达到5000余人的斯梅代雷沃钢铁厂,由河北钢铁派出的中方人员总共只有12人。河北钢铁管理团队坚持“利益本地化、员工本地化、文化本地化”原则,尊重塞方职工生产与生活习惯。总职工数达6100余人的紫金矿业博尔项目(塞紫铜),塞方职工比例达97%。

在高度本地化的经营模式下,相关企业妥善处理与塞方管理团队和工会的关系,创新员工激励模式,实现工人权益与生产效益的双赢。同时,在塞中资(控股)企业普遍与当地律师事务所、公关公司和科研院所等开展深入合作,与塞尔维亚中央、地方政府保持密切沟通,管理团队努力深入理解塞尔维亚政治、法律和舆论环境。

博尔铜矿中的塞尔维亚工人。

当前,中资企业总体对在塞未来发展持积极乐观态度,对持续深化中塞产能合作有强烈意愿。例如紫金矿业集团计划在塞尔维亚设立集团海外运营中心,统筹集团全球项目经营管理。山东玲珑轮胎将塞尔维亚项目作为未来全球五大生产基地布局中的重要一环。其他中企也积极开拓和寻找新的在塞项目,努力融入当地,为企业在海外的可持续发展努力经营。

在塞中资企业的忧虑和面临的挑战

尽管整体上在塞中资企业发展良好,前景可期,塞尔维亚政府也支持我国企业在塞经营,但这些企业各自面临不同方面带来的困扰或挑战。

市场风险方面,在塞中企关切欧盟经济衰退造成的负面影响。在塞中资制造业企业深度嵌入欧盟供应链,其生产经营与欧盟制造业发展情况密切相关。但在美联储加息、俄乌冲突及欧盟对俄经济制裁等复杂因素影响下,欧盟经济近期遭受严重拖累,生产乏力,通胀显著,特别是电力、能源价格明显上涨,其负面影响已传导到在塞中企。此外,钢铁、采矿类企业的营收高度依赖全球大宗商品价格,易受市场波动冲击。部分在塞中资项目投入水平高,成本收回时间长,为未来持续经营带来隐忧。

政治风险方面,在塞中企关注塞国内政治局势对企业正当合法权益的冲击。受多元政治格局影响,塞国内部分反对派力量将中资企业与塞执政党恶意绑定,试图借攻击中企达到攻击执政党,从而实现政党轮替的目的。因此塞部分反对党常利用中企在塞受到的不利指控(如环保等问题)大肆炒作相关话题,并以此攻击支持中企在塞发展的塞执政党及其政府,使中企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塞在野党派用来进行政治斗争的工具。此外,中企对科索沃问题发酵升级所造成的潜在安全风险也保持密切关注,担忧科索沃问题对塞国内乃至地区稳定所造成的潜在冲击会负面影响中企在该地区的生产经营。

社会风险方面,中资企业对塞非政府组织的持续干扰深感忧虑。塞尔维亚有不少非政府组织有意持续密切“盯梢”中企在塞生产经营活动,抓住中企在建设、转型过程中出现的一些过渡性问题(如环保问题),或中企个别分包商管理不当导致的问题(如工人权益问题),常会以上纲上线的方式制造负面舆论,加上塞反对派力量的推波助澜,使有关中企面临持续的舆论压力,甚至导致项目进度一度延滞。

据相关中企介绍,这些非政府组织的有些指责是为了刻意误导民众,使中企处于不利境地。如有中企在并购当地企业后实行新老设备更新过程中,新设备尚未启用前,企业经营活动只得沿用环保不达标老旧设备,这属于正常的新旧项目和设备更新过程,但当地环保组织抓住不放。即使设备改造完成,环保标准早已达标,但部分中企已被这些组织扣上了破坏环境的“帽子”。另据介绍,有些组织甚至有西方资助背景,专门用来“盯梢”中企,打压中企在塞经营。

当然,中资企业在塞经营过程中还应继续提高合规意识,提高合规成本预算,重视当地和欧盟的环保与人权标准,更积极承担社会企业责任,争取以高度负责任的企业形象赢得当地民众认可,挫败那些非政府组织的不实指控和污蔑。

国际局势带来的风险方面,中资企业忧虑欧盟和美国进行不正当干预。在塞中企关注到欧盟近期频繁以国家安全和外国补贴为由,审查、阻碍中国对欧投资。特别是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欧盟的审查愈演愈烈,一些欧盟成员国甚至禁止未与欧盟签署双边贸易协议的国家投资本国基建项目。这一趋势导致西巴尔干地区部分欧盟候选国为达到入盟标准而“跟风”,限制了基建类中资企业的业务拓展空间。

美国因素也对中企投资构成重要挑战。我国部分在塞企业实际控制、管理或经营上级公司在塞邻国相关经营活动,因此对美国在巴尔干地区的影响高度敏感。而美国利用其在北约中的主导地位,以北约军事装备需要通过港口运输为由,直接干预欧洲国家拒绝中资企业参与有关港口建设。在数字通讯领域,美国对中企在欧正常经营活动施加了大量压力,巴尔干地区也概莫能外。例如,因美国打压,使我国通讯企业在巴尔干地区推广5G设备受到阻力,在参与相关项目投标时受到不正当排挤,也使我国从事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企业在开拓新基建项目时遭到巨大挑战。

此外,在塞中企也对中欧关系的前景高度关注。在中美博弈背景下,因美国实施对华“脱钩”或“去风险”政策而可能对中欧关系产生冲击,中企担忧中欧关系若因此出现逆行趋势,将对在塞企业的产品外销造成冲击,同时将影响中塞关系友好发展。

三大交流支柱筑牢中塞“铁杆友谊”

中资企业在塞尔维亚的发展,促进中塞经贸合作水平持续稳定提升,为两国建立长期政治互信,深入发展人文交流打下了重要基础。政治互信与人文交流则为经贸关系提升营造了稳定、可预期的宏观环境。经贸、政治、人文三大交流支柱相辅相成,共同推动中塞“铁杆友谊”不断深化。

中企在塞长期扎根经营,厚植中塞“铁杆友谊”的经济基础。中资企业为塞尔维亚经济社会面貌带来的重大改变,与企业家经营理念密切相关。此次调研中,有企业家指出,自己绝对不会做“杀鸡取卵”的投机者,而是要以在塞经营一百年为目标,持续引入先进技术,长期贡献塞经济增长与民生福祉。中企经营者秉持对时代负责、对历史负责、对中塞关系负责的态度,是夯实中塞“铁杆友谊”基础的重要秘诀,也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具体彰显。

目前,中国已是塞尔维亚的第二大贸易伙伴国和第一大投资来源国,中塞自贸协定的签署有望进一步提升双边经贸合作。未来,塞尔维亚有望持续稳固背靠欧盟、联通中国的特殊战略地位,发挥东西方沟通桥梁的作用。中资企业应与时俱进,不断升级经营理念,开拓国际视野,维护来之不易的经贸营商环境。

中塞经贸相互依赖与政治高度互信相辅相成,相互成就。在此次调研中,在塞中企领导层普遍指出,选择在塞尔维亚投资,除了考虑到塞营商环境、劳动力质量和关税优惠等市场因素之外,中塞高度政治互信也是重要因素。两国领导人亲自共同引领中塞关系发展,特别是在高度敏感、关系塞尔维亚“国格”的科索沃问题上,中国始终支持塞政府维护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努力;在台湾问题上,塞尔维亚政府也始终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在时任美国众议院议长佩洛西窜访台湾后对其进行坚决谴责。中塞在核心利益问题上的相互理解与支持,以及从“冷战”时代起就建立的深厚的政治上的相互扶持,成为中塞政治互信的重要基础。这一基础让中企在塞投资更踏实,不必过分担忧双边关系发生重大变化,从而冲击企业经营。

在经贸合作与政治互信的带动下,中塞人文交流日趋频密。中塞领导人频繁互动,以及中国赴塞投资、务工人员增加,带动了中塞两国民众对彼此的兴趣与关注度上升。2017年中塞互免签证,使塞成为中国赴欧旅游的重要目的地国。本次调研团返回国内时,选择乘坐国内航司承运的贝尔格莱德-北京直航班机,发现机上接近满座,乘机人员看似以中国旅游团为主,可见赴塞旅游在疫情后的“热度”已经在回升。

另外,两国语言教育交流也日趋密切。十年前,中国国内仅有北京外国语大学开设塞语专业,如今开设该专业的院校已增至7家,还有4至5家院校正在筹建过程中。在塞中文教育则尝试对原有的松散“兴趣班”模式进行精炼、转型,争取将中文课程纳入塞国民教育体系,使中文成为塞尔维亚学生可以自主选择、系统学习的一门重要外语。此外,我国还在塞开设了助力塞提升“职业教育”的“鲁班工坊”,进一步深化中塞人文交流。

贝尔格莱德新城开发区,多家中资企业驻地。

人文交流对双边经贸合作具有促进作用。当前,在塞中企广泛聘请精通中塞双语和塞尔维亚国情的两国人才承担翻译与政府关系等职责,他们对相关企业融入塞当地社会发挥了重要作用。

西巴尔干地区的“游戏改变者”

在此次调研中,一位塞尔维亚经济学家将中国称作西巴尔干地区的“游戏改变者”(game changer),认为塞方应当把握中国“一带一路”等合作倡议所带来的机遇。从调研中了解到,中国企业为塞尔维亚带来的最大改变,是正在大力促进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推动了塞现代化进程,也有利中企实现海外多元化经营,适应和推动全球化发展趋势,实现了中塞合作共赢,为新型国际关系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提供了重要的实际案例。

未来,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局势,只要中塞两国在坚持经贸合作,坚定政治互信,强化人文交流的前提下,中塞“铁杆友谊”定将历久弥坚。

(方炯升,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博士生;简军波,复旦大学中欧关系研究中心副主任、上海欧洲学会副秘书长)

    责任编辑:朱郑勇
    图片编辑:陈飞燕
    校对:栾梦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