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禮运东方”亮相清华,看山东古代文明精粹

宗禾
2023-10-20 19:27
来源:澎湃新闻
古代艺术 >
字号

澎湃新闻获悉,10月18日,由清华大学联合山东省内50余家博物馆举办的“禮运东方:山东古代文明精粹”在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开展。本次展览共展出400余件(组)精品文物,是山东文物精品的首次大规模集结式,为观众呈现了从新石器中晚期到夏商周、两汉,唐宋至明清的山东古代文明脉络。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山东省,地处中国华东地区,濒临渤海和黄海,是传统认知上的“东方”,因西周时周公旦封于“鲁”(今曲阜)、太公望封于“齐”(今临淄),故山东又称“齐鲁之邦”,简称“鲁”。山东历史悠久,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起源地之一,历代名贤辈出,境内遗存了大量远古以来的文物,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展览主标题“禮运东方”(编者按:本展“礼”和“节”二字使用繁体的“禮”和“節”),“禮运”二字典出记载了春秋时期鲁国伟大的思想家孔子(公元前551-前479年)言论或思想之真谛的《禮记》,其《禮运》篇借孔子的“喟然而叹”,论道了禮的起源、运行与作用,名“禮运”者,“以其记五帝、三王相变易,阴阳转旋之道”。“禮运”的核心是“大道之行,天下为公”,实际上反映了儒家的核心政治思想和历史观点,对历代政治与文化都有深刻的影响。“东方”,包含两层意思:其一,在中国核心天下观“五方”(东、西、南、北、中)体系中,山东属于古九州之一的青州,代表东方,《易·说卦》曰:“帝出乎震”,“万物出乎震,震,东方也”,东方主生,万物所出,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象征;其二,是世界的东方,即中国,而中国之“禮”和“節”,又是从其东方诞生的,正所谓“万物出乎震”。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展览共分“日出初光,饰節以禮”“海岱惟青,玉禮四方”“王禮在鲁,天下久传”“俾侯于鲁,炜炜煌煌”“高山仰止,登泰观海”“称工北朝,东方微笑”“图画天地,碑传千古”七个单元,从不同角度展示,始终一脉相承之中华文明的东方文化基因和自身发展历程。

“日出初光,饰節以禮”单元主要展示新石器时代山东发达的文化和文明,及其对中华文明历史进程的特殊贡献,其中,比较特别的是大汶口文化和龙山文化常见的“竹節”装饰陶器。

红陶壶,北辛文化,约公元前 5400-前4400年,滕州市博物馆

双鋬白陶鬶,大汶口文化,约公元前4300-前2500年,莒州博物馆

灰陶镂孔器座,大汶口文化,约公元前4300-前2500年,山东博物馆

“海岱惟青 玉禮四方”单元主要展示新石器-战国时期山东发达的玉器文明(包含骨、牙器、水晶、玻璃等)。

人面纹玉饰,大汶口文化,约公元前4300-前2500年,滕州市博物馆

玉牙璧,大汶口文化,约公元前4300-前2500年,山东大学博物馆

玉鸟,商,约公元前1600-前1046年,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玉牌串饰,春秋,公元前770-前476年,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王禮在鲁,天下久传”单元主要展示先秦时代的礼制文明中,山东发达的青铜(金属,含个别陶器)文明。

亚醜钺,商,约公元前1600-公元前1046年,山东博物馆

滕侯铜簋,西周,约公元前1046-前771年,滕州市博物馆

铃首剑,商,约公元前1600-公元前1046年,滕州市博物馆

“俾侯于鲁,炜炜煌煌”单元主要展示历代封地在山东的诸侯王高度发达的物质文明,以及山东历代精品文物。

矩形五钮龙纹铜镜,西汉,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淄博市博物馆

鎏金龙形铜车饰,西汉,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山东博物馆

玉雕翼虎,汉,公元前202年-公元220年,东营历史博物馆

“高山仰止,登泰观海”单元主要展示古代祭孔文化、祭祀泰山文化和蓬莱神仙文化。

商周十供之兽面纹觚,商,约公元前1600-前1046年,孔子博物馆

商周十供之册父乙卣,商,约公元前1600-前1046年,孔子博物馆

“称工北朝,东方微笑”单元主要展示山东地区技术精湛的古代宗教艺术和相关文物,以及部分世俗造像。

贴金彩绘石雕菩萨立像,北魏晚期,386-534年,青州博物馆

彩绘石雕佛菩萨三尊像,北魏晚期-东魏,5世纪晚期-550年,青州博物馆

贴金彩绘石雕佛坐像,北齐,550-577年,青州博物馆

“图画天地,碑传千古”单元主要展示山东汉画像石艺术和汉碑艺术。

展览现场

本次展览持续至2024年1月14日,展览图录将由上海书画出版社荣誉出版。

(本文根据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上海书画社资料综合整理)

    责任编辑:徐明徽
    图片编辑:张颖
    校对:丁晓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