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最好的及时止损,是戒掉“面试者”心态
生活中,你是否有这种现象:
到了人多的地方,就开始紧张,害怕自己表现不够好,被人瞧不起;
在不熟悉的人面前,总感觉卑微,觉得自己不够优秀,比别人差那么一截;
遇到老板和上司,唯唯诺诺地像个做错事的孩子,生怕被批评。
如果经常这样,你可要小心了。
因为你可能是陷入了“面试者”心态:
面对别人时,会不自觉地会产生“需要对方认可”的心理。
阿德勒曾经说过:“太在意别人的视线和评价,就会不断寻求别人的认可。对认可的追求,才扼杀了自由。”
用别人的眼光和话语衡量自己,只会越来越敏感自卑,产生焦虑、无价值感等不良情绪。
戒掉“面试者”心态,才是成年人最大的清醒。
曾经看过这样一张图片:
当一颗心,不断地吸收别人的否定话语,就会产生“我很没用”的认知。
这个认知,又像一根锋利的针管,会把我们原本完整的心扎得七零八碎。
(图源网络,侵删)
心理学家基洛维奇曾经做过一个关于“焦点效应”的实验:
他让康奈尔大学的学生穿上某名牌T恤,然后进入教室听课。
课程下来,他问学生:“你认为会有多少同学注意到你?”
学生认为,会有一半的同学注意到他。
但结果大出所料,只有23%的同学注意到他穿了名牌T恤。
日常生活中,这种现象并不少。
花上一个月工资,买了个名牌包参加聚会,想让别人高看几眼,结果根本没人正眼瞧;
公司聚会,穿高跟鞋崴脚出了丑,自己闷闷不乐好几天,可别人早就忘了这事。
有句话说:“比世人眼光还要可怕的,是你那颗在意世人眼光的心。”
如果我们总是在他人的认可中寻找价值感,最终会成为别人看法的奴隶。
作家莫言一次做东请朋友吃饭。
大家酒足饭饱后,他发现还剩一些烤鸭。
从小在农村长大的莫言,觉得浪费,又大口吃了起来。
这时,坐旁边的两个朋友小声嘀咕:瞧瞧莫言,好像非得把他请客那点钱吃回去不可。
莫言一阵脸红,顿觉尴尬无比。
过段时间,他又一次请客。
他谨记上次的教训,吃得慢条斯理。
结果朋友们又笑他:瞧你那假模假样的劲儿,好像能吃成贾宝玉似的。
莫言这才明白:无论是你大口吃肉,还是细嚼慢咽,总会有人评说。
这个世界就是这样,无论你怎么做,总有人议论你,总有人对你不满意。
一个人最大的愚蠢,就是用别人的眼光丈量自己的生活。
有“面试者”心态的人,太在意别人眼中的自己,为了维护,耗费大量时间和心力。
到头来因为迎合他人,把自己搞得心力交瘁。
1928年,在文坛上被大众熟知的沈从文,被胡适提携在中国公学任讲师。
从未教过书的他,登讲台前做了精心准备。
到了课堂上,望着讲台下黑压压的人群,沈从文胆怯了。
他站在讲台上,脸憋得通红,半晌没说出一句话。约莫过了10分钟,才拿起讲稿念起来。
原本预备一个小时的课程,沈从文用十分钟就念完了。
望着台下的学生,沈从文再一次陷入了沉默。
然后他拿起粉笔,在黑板上写下这么一句话:“今天我第一次上课,你们人多,我害怕了。”
这句老实可爱的话语,引得学生一阵哄堂大笑。
后来,别人多次提及沈从文这桩并不光彩的事,他却坦然地说道:
“学生带着听名作家授课的心态而来,自然充满了期待。
而我自己清楚,我只是个凡人,凡人哪有第一次上课不紧张的道理。
我知道背后有不少人议论我,可生活是自己的,又何必一直在意?”
博主@Milan对“面试者心态”有个非常好的回答:“那我就陷入考官心态,这人我不认可。”
具备“考官心态”的人,不会轻易被他人的眼光和话语所左右。
智慧的人,坦然接纳自己的不足,不在别人的看法里消耗自己。
同事刚入职那会儿,经常被“资深”同事指手画脚。
对接工作客户,被说为人处世不够周全,想问题太过片面;
处理棘手问题,又被说他工作效率不够高,日常必须要加班……
但同事并没有被对方的话术PUA。
他知道自己工作经验不够丰富,社会阅历也比较少,但只要一步步继续精进技能,完善方法,多钻研多学习,也没同事说的那么差。
没过多久,他就因为在工作上的出色表现,获得了上司的高度肯定,提前半年转正。
行走人间,与其追求成为一个完美的“面试者”,不如做一个有缺点却真实的人。
因为生活终究是自己的,与他人无关。
接纳自身的晦暗和不完美,原谅自己的迟钝和平庸,允许出错,允许事与愿违。
然后带着缺憾,尽全力过好自己的生活。
“面试者”心态带给我们这么多烦扰,要如何打破呢?
答案就是:冲破要别人认可的心理藩篱,重新塑造自我完整人格,做一个真正的强者。
以下方法,不妨一试。
1. 接纳自我,重塑完整人格
容易陷入“面试者”心态的人,大多自我接纳度不够,人格上不够独立。
从心理学角度分析,这类人大多缺少“被肯定认可欣赏”的心理营养。
心理学上有种“爱先填满才能外溢”的说法,意思是只有内心足够认可和接纳自己,才不会去外界寻求他人的肯定和认可。
只有重新接纳自我,植入“我本俱足”的信念,才不会向外寻求。
平日里,可以写写感恩日记、成功日记等。
在一件件的小事中,看到自己的成就,不断为自我注入肯定欣赏的心理能量。
2. 运用积极的心理暗示方法
当我们陷入“面试者”心态时,可以采用“三问”法:
“我需要得到这个人的认可吗?
他的不认可会给我带来什么问题?
一旦失去这个工作或人,会对我的生活造成很大的影响吗?”
如果答案是“否”,我们就要停止自我内耗。
平日里,我们可以运用镜子疗法进行训练。
比如在要接待一个大客户前,我们可以在镜子前与自己对话:
“我看得出你今天非常紧张。”
“是的,这么大的一个客户,紧张是正常的,任谁都会紧张。”
“该做的前期准备工作,你都做了吧?”
“我已经准备很久了。”
“那有什么好紧张的,去面对就是了!”
“好的,我能够勇敢面对。”
在给自己带来紧张的人和事前,对自己做积极的心理暗示,如此反复,就会缓解事件到来时带来的焦虑感。
3. 学会看到事物的两面性
具备“考官”心态的人,不被他人的眼光和话语左右,不因别人的评判内耗。
他们知道看到事物的两面性,明白坏事背后可能有好事。
西汉刘安《淮安子·人间训》中曾记载这么一个故事。
战国时期,有一位边塞的老翁丢了一匹马。
邻居们纷纷来安慰,劝他不必着急,年纪大了多注意身体。
谁知老翁却笑笑说道:“丢了一匹马,损失不大,没准还会带来福气。”
邻居们都觉得老翁的话很好笑。
没过几天,不仅丢失的马回来了,还带回来另一匹骏马。
这位老翁,心态强大,会反向思考问题,值得我们学习。
面试搞砸了,“没关系,这份工作不适合我,也许有更好的工作在等着我。”
工作被老板批评了,“确实有点不舒服。但从另一方面想,老板对我有更高要求,是因为他相信我原本可以做得更好。”
经常换角度思考,不把失败或错误原因往自己身上归因,承接力就会越来越强。
人生路漫漫,抱持着“面试者”心态的人,注定会过得很累。
你不必在意别人的看法,不必活在他人的眼里和嘴里。
有尝试才有进步,有失败才有成长。
生活的美好点滴与意义,就藏在这曲折与不完美里。
不断给自我输入积极心理能量,做一个具有“考官”心态的强者。
作者 | 怡可兰心,左手用力生活,右手品尝人间烟火。
主编 | 阿医
排版 | 余景
图片 | 图虫创意;网络,侵删
原标题:《最好的及时止损,是戒掉“面试者”心态》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