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堪比“贝爷”,贵州这个小山村的人抓马蜂有绝招

2023-10-18 06:48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制图@超级乡村研究所 底图来源/图虫创意

“七月蜂、八月空、九月十月扛不动”,这是一句流传在爱蜂人士间的“密语”。每年农历七月,蜂蛹初现,八月时蜂已长成蜂窝空,到了九、十月,蜂会越来越多。

此时,贵州大山里的瑶寨庆贺着丰收,也期待着每年秋日肥美的马蜂。

图源/荔波县融媒体中心荔波瑶山古寨旅游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瑶山瑶族乡,地处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荔波县,总人口数不到一万,主要聚居着瑶、布依、苗、水、汉等民族,少数民族占总人口96%。

在这里生活的瑶族,是瑶族的一个支系——白裤瑶族,自称“多摩”,因男子穿着上宽下紧及膝的白裤而得名。

图源/荔波县融媒体中心荔波瑶山古寨旅游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他们至今仍保存大量的远古遗风,深居大山中,房屋立于山林之间,与大自然和谐相处。

图源/荔波县融媒体中心荔波瑶山古寨旅游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在莽苍山脉中,旱地多,水田少,白裤瑶族的祖先,以耕种、狩猎为生,生存环境恶劣,粮食不能满足养家糊口,男人要上山捕猎,补贴家用。

也是因为这样,他们学会了辨别山里的佳肴和毒物,马蜂便是佳肴之一。这个让一般人谈之色变的昆虫,对白裤瑶族人来说,是大山最美好的馈赠。

捕食马蜂最好的时间,是早上太阳刚出来,山间雾气尚未消散之际。

一根细竹竿,顶端削尖,再抓几只蚂蚱串成诱饵;几条纸巾搓成细条,在山里找一些麻纤维作绳子绑在纸巾上,这就是白裤瑶族人用来捕食马蜂的工具。

图源/北京发现纪实传媒纪录片素材库

当马蜂被蚂蚱吸引,专心吃食之际,熟练的捕蜂人便会轻巧地将麻绳套在马蜂身上,不让其发觉。待马蜂吃饱,它自会飞回蜂窝中,而身上那一缕白色的纸巾,便是捕蜂人的目标。

图源/北京发现纪实传媒纪录片素材库

白裤瑶人把这种捕蜂的技艺叫作锁蜂,和现代化科技产物定位追踪器类似。

马蜂比我们平时看到的蜜蜂体长还要大2~3倍,有毒,一旦被蛰,可以致人肝脏功能衰竭,严重时还会危及生命。

图源/北京发现纪实传媒纪录片素材库

它们通常警惕性很高,锁蜂需要胆量、经验和技巧才可以顺利完成。

长期居住在深山里,白裤瑶族人对马蜂的生活习性已经相当熟悉。一到秋季,工蜂的数量就会快速增加,活动开始频繁,这是一年中最好捕食马蜂的时候。

图源/北京发现纪实传媒纪录片素材库

经过了大半天的忙碌,白裤瑶族的何大哥终于完成了锁蜂。接下来,只要循着套在马蜂身上的白色纸巾,便能找到蜂窝。

图源/北京发现纪实传媒纪录片素材库

取蜂窝,也是用极简的工具——用树藤将干草绑在树枝的一端,点燃后迅速放到蜂窝附近,用火烧,用烟熏,争取最短的时间将马蜂“放倒”。

图源/北京发现纪实传媒纪录片素材库

否则,马蜂一旦感受到威胁,便会群起而攻之,十分危险。

虽然这一次,有几只马蜂被烟熏出蜂窝,但好在似乎没有了攻击力。经验丰富的何大哥在火把烧尽之际,快准狠地用手中的木棍将蜂窝戳了下来。

图源/北京发现纪实传媒纪录片素材库

蜂蛹是一种富含高蛋白质,低脂肪的食用昆虫。许多白裤瑶族人会在取得蜂窝时,生吃蜂蛹。

手指捏起一只肥嫩的蜂蛹,直接放进嘴里,舌尖似乎还能感受到它的蠕动。一口咬下去,便是秋季里,最鲜甜的滋味。

图源/北京发现纪实传媒纪录片素材库

家常做法,有油炸和焖煮两种。

白色的蜂蛹经过高温油炸,全身焦黄,外酥里嫩;和其他蔬菜一起焖煮的蜂蛹则依旧白嫩肥美。

图源/北京发现纪实传媒纪录片素材库

马蜂虽极其美味,但崇尚自然的白裤瑶族人,从来不会过度捕食,只有在每年的秋季,才会浅尝几次。

深居大山,接受着大山的馈赠,白裤瑶族人自然懂得如何回应这份深情。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