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用考证治疗职场焦虑的当代年轻人,现在怎么样了?

2023-10-17 11:41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 职 业 故 事 -

我不禁回想起四个月前做决定的那一天。原来自己只是在用战术上的勤奋,来掩盖战略上的懒惰。考证只是期望能够在职场复刻自己的学生思维。似乎越勤奋考证越多以后就一定能升职加薪。

早上的地铁乌泱乌泱,我背着电脑包强行挤出一小块容身之地,掏出手机打开云盘里的CPA课程,开始争分夺秒地进行网课学习。

地铁换乘、出地铁站、奔向公交车站、挤上公交车……周围的人和物已经只剩模糊的轮廓和被朝阳拉扯出的残影,只有耳机里培训老师的声音回响,我一个字也不愿漏听。白天上班,下班学习,时间远远不够,原本用来打盹的通勤时间也纳入了我学习的时间表。这已经成了我的常态。

CPA考试全称中国注册会计师,考试分为专业阶段和综合阶段,全部通过才能够拿到证书。其中专业考试涉及的知识面很广,一共有会计、税法、经济法、财富管理、审计、战略分析6门课程,全部通过后才可以参加综合阶段的考试。每一科的知识量也很大,比如会计这一门的备考至少需要450个小时。而零基础的我更需要付出比科班毕业生多出几倍的时间和努力。这四个月以来,我牺牲了几乎所有的社交和娱乐,每天晚上学到睡前,周末一大早冲进星巴克,点一杯咖啡坐一整天。这样的日子疲惫、重复。但我忽然决定按下暂停键了。

事情还要从毕业后说起。和进入四大会计事务所的同学不一样,我走上这条备考道路,不是由于单位强制要求,也不是为了升职加薪。

2022年,我研究生毕业,签约了一所知名金融国企,在某中后台技术部门工作已将近一年。我是以比较优异的招聘分数找到这份工作的,在研究生阶段一共发表了3篇高水平工科论文。实验和论文的交替看着枯燥,但经历时却觉得还好,虽然偶有实验不顺利焦头烂额的情况,但由于目标清楚明确,更多的时候我有足够的安全感。研究生多发论文,发好论文,发了之后就能够顺利毕业,找到好工作,这是一条很明晰的道路。

我也确实一步步做到了。我知道自己奔向何方,我很明确地知道现在的一耕一耘可以获得多少回报。可能不止研究生,本科、高中、初中无一不是这样,明确的及格线或者绩点,拿到就是优秀,没拿到就是自己不够努力。

而进入职场后,我发现学校里的学习逻辑行不通了。国企的人员变动相对较小,工作内容的波动也不大。每日的温水工作和下班的无所事事逐渐加深了我内心的迷茫和不安,好像一直以来肉眼可见、可以追得上、够得着的绿洲消失了,只剩四海茫茫的沙砾,没有方向。我不禁思考,如果我就停留在原地什么都不做,会不会就失去了自身竞争力?我现在做些什么,也许可以让我摆脱满目的沙黄?我现在做些什么,也许可以有机会站得更高看到更远处的希望?

领导说:“金融企业总得学一学业务。”

家人说:“技多不压身。”

网上说:“一张有分量的证书可以迎来职业的第二春。”

那么,我也去考一个证书吧。做出这个决定,只花了一天时间。在网上翻了很久之后,我挑中了不限专业的非职业人士也能够报考,并且报名费能够负担得起的CPA。考证这件事,忽然成为了平淡如水的日子里的一个抓手。我为此买了一块白板,用来列计划和写激励的话语,配套的教材和网课也悉数备齐。现在想来,我的决定更像是被长久以来的教育惯性驱使,只是为了躲回那个考试通过即人生成功的温室。

刚开始的三个月,我干劲满满,每天下班学到睡前,周末更是从早到晚。由于是零基础,一开始为了熟悉晦涩的会计术语挠掉了不少头发。到第四个月,我发现自己的进度有一点跟不上了。于是把上下班通勤的时间也纳入了每天的学习计划。我差点感动了自己,但后来我发现自己仅仅只是洋洋洒洒的考证大军中普通的一员罢了。

有一次早高峰,我在地铁上同样看到了一位正在看网课的女士,将近四十岁的年纪了,拿着平板聚精会神、旁若无人。周末的星巴克也碰见过几位拿着CPA教材的职场人,中午就着星巴克的简餐随便吃几口,到了晚上的饭点才依依不舍地离去。服务员走过来将桌上留着的两杯喝的干干净净的咖啡塑料杯收走,我无意间看了一眼杯型好像是超大杯。

某书上冒出来越来越多的打卡互助群,群里的大家汇报着自己的学习进度。在每天睡前放松的间隙,我总会刷到“2年过CPA专业6科”,“3个月过3科专业”的经验贴。然而我内心清楚,这些经验对于非科班的零基础小白根本不存在任何的参考价值。以某一门专业课为例,也许会计、金融、法律相关专业的备考人只需要花费400小时,而零基础的我要花上加倍的时间。

随着信息收集得越来越多,我一开始天真地以为CPA就是通过型考试,每一科60分就万事大吉,然而真相却是,中注协为了控制通过率,会对分数按比例调整。我心底忽然泛起了无力,表面的通过性考试实际是选拔性考试。我以为大家可以在各自的跑道按照自己的配速前进,现在被强行挤到了一条赛道,竞争的压力凛冽地刮着每一个备考人的皮肤。我愈发觉得考试像一座大山,每一天都在更多地向自己这头倾斜。我按照最保守的估计,如果想在今年的8月通过已经报名的两门,剩下的每一分、每一秒都必须用于备考,甚至上班的休息间歇也必须拿来背诵和记忆。

在这样的情况下,偶然参加的社交活动也会增加我的负罪感,在聚会结束后更加报复性地延长当天的学习时间。如果某天工作繁忙需要加班,我会更加烦闷和焦虑,因为这些不可控的意外因素抢走了我本就不多的学习时间。

我的睡眠一直不大好,压力的加持让我的睡眠质量更加差劲。有一天凌晨下起了暴雨,外面雷电交加,雨砸下来劈在窗棂。我本就没有睡着,躺在床上无意识地听着外头的呼啸和霹雳,忽然就开始了莫名地抽泣和哽咽。就这样哭一会,歇一会,早上的闹铃响了。我用冷水擦擦眼,深吸一口气开门狂奔向地铁站,继续打开手机照常看起了网课视频。我其实已经意识到这件事情影响到自己的正常生活了,但我找不到出路。

接下来发生了一件事,突如其来的变故终于强行让已经机械生活了几个月的我,按下了暂停:我遭遇了电信诈骗,几万块的辛苦钱化为泡影。破财的痛苦铺天盖地,我第一次搁置了永远挂在第一位的备考学习。缓过来后,我发现拿走了驱使我的胡萝卜后,周围的风景开始重新回到我的视线。我终于开始重新审视自己已经僵化的生活。

第一,考证真的能给自己带来实际的用处吗?这个答案也许是肯定的,但如果拿未来4~5年备考CPA的时间成本用于其他方向的学习,我是不是同样也会收获和成长?而如果能找到一件更贴合自身专业和方向的事情,会不会更有助益?

第二,如果将这些职场初期的宝贵时间用于更多的时间社交,会不会有利于积攒更多的优质人脉?

第三,抛开功利主义的学习,如果可以用4~5年培养一个能为自己的生活带来情绪价值的爱好,是否也是一件好事?

我曾经刷到过、但没有放在心上的帖子忽然在这一刻有了更清晰的记忆。有人曾说“你一不是财务、二不是审计、三不是金融、四零基础,你考CPA干嘛? 做财务嫌你没经验、做审计嫌你年纪大、做金融嫌你学历差,但要是爱好当我没说。”“CPA是审计行业的证书,是中介机构拿来承担责任的,非职业人士的证书上会写明‘非执业’。而对于执业的事务所来说,CPA之间的差距同样天差地别,一纸证书决定工作招聘或者升职的年代早已不复存在。”“CPA只是简历上的一朵花,如果跳槽会获得欣赏,但不会是确定offer的决定性因素。

我不禁回想起四个月前做决定的那一天。原来自己只是在用战术上的勤奋,来掩盖战略上的懒惰。考证只是期望能够在职场复刻自己的学生思维。似乎越勤奋考证越多以后就一定能升职加薪。说到底,考证的知识点是明确的,这比花心思想着升职更加容易,于是我拼命努力,花费时间、花费精力,只是换取了一份战略上的躺平。像是《宇宙探索编辑部》里被一根胡萝卜驱动向前跑的驴,强行把那根胡萝卜幻想成自己追逐的全部意义。

我花了几天时间,思考、复盘、比较,最终决定从人生中删除这项进程。

生活开始重新有了颜色,我恢复了在地铁上听书的习惯,想起来,自己其实一直比较喜欢文学和历史,通勤路上再没有了心理上的你追我赶。出地铁口难得没有再低头听课,抬头望天的时候发现今天的云朵泛起可爱的红晕。下班后同事问要不要一起去健身,我终于也没有了犹豫,重新找回了说走就走的底气。忽然想到有好几个月没能陪陪家里的父母,我主动提出下班后相约一起出去散步,走着走着,忽然觉得不是雨后的空气也非常清新。

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是不是一直都有很多选项,只是我低着头,忘记了调节一下目光的焦距。

下一个计划是什么?我这次不急着做决定了。作为“别多想,直接干”的资深信奉者,我决定从此刻慢下来,往前冲之前多想想。我想做的事情还有很多,想学书法,想健身,想了解一门技术,想去听演唱会。工作还有几十年,有的事情急不来,有的事情不可控。我也不是驴,除了胡萝卜,我想吃的还有很多。

原标题:《用考证治疗职场焦虑的当代年轻人,现在怎么样了?》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