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驿站典范 古韵犹存——怀来县鸡鸣驿乡鸡鸣驿村(三)
编者按
张家口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经过历朝历代保留下来的传统村落,记录着历史变迁,承载着文化积淀,形成了独特的乡土肌理,传承了丰厚的乡村文脉,是张家口人寄托情感的家园,据统计,张家口市境内有800多个古村落,时至今日,很多古村落依然保存着大量原汁原味的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国人的生产生活方式。2017年,市政协文史委、张家口晋察冀边区文化研究院组织编写了《张家口传统村落》,遴选出了38个有代表性的传统村落,以期让更多人关注、了解张家口这一珍贵的传统文化遗产,唤起人们更多的家园情思和文化情怀。今天张垣方志为大家推送中国规模最大、功能最全、保存最完整的一座古驿站——鸡鸣驿村。欢迎您在文章后与我们互动留言。
驿站典范 古韵犹存——鸡鸣驿村
戏楼,又称戏台、乐楼。鸡鸣驿戏楼为寺庙戏楼,体现了古代人们的一种文化现象。鸡鸣古驿城内原城隍庙、财神庙、老爷庙、龙王庙、奶奶庙、文昌庙、阎王庙、玉皇庙、马王庙九处庙宇,都建有戏楼。据城内老人回忆说,老爷庙、财神庙、龙王庙、泰山庙建的是戏楼,而其他几处庙宇建的是戏墩。九座戏台,其中三座演戏有固定的日子,文昌庙每年正月十三、十四、十五日为拜孔日,由地方上出面,全村人摊钱请戏。奶奶庙,四月十五至十八唱戏五天。每逢农历六月二十三日,在马王庙为马王爷生日唱戏,戏款按牲口摊钱,骡子、马各算一股,毛驴算半股。其余戏楼唱戏无固定日期。一遇天旱,人们即请戏班子给龙王爷唱戏祈雨,收成好了还要唱“谢雨戏”,或称“谢茬戏”,故龙王庙戏楼唱戏最多。鸡鸣驿现存关帝庙戏楼和龙王庙戏楼,均为清代建筑。
驿站典范 古韵犹存——鸡鸣驿村
城内民居院落格局严谨,既有正房、厢房分明的较大四合院,又有自由灵活的农家小院和多进的大型院落。不同院落相互衔接,与大小道路共同构成了鸡鸣驿城主要的空间肌理。最为显赫的有李家大院,位于头道街上,原为得胜栈的房主,拥有多座院落。
还有黄家大院,黄家为驿城中的文化世家,历史上曾经出过文举人和武举人,其院落占据了全城最高的地势。再有孟家大院,拥有多处院落,主要分布在二道街一带。尤以贺家大院(即当年的驿丞署),位于头道街北侧,为五进连环院,至今仍保存完好。
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八国联军侵占北京城,慈禧太后惶惶不可终日。农历七月二十六日,慈禧及光绪皇帝在御林军护卫下仓皇逃往西安,途中曾在贺家第二进院内住宿一晚,慈禧住在正庭北屋东间,光绪皇帝住在东厢房,随从文武官员和妃子均借宿此地。贺家大院二进院山墙上砖刻有“鸿禧接福”4个楷书大字,告诉后人,慈禧太后曾在此住宿过,现已成为人们参观的主要景点。现时许多住户在原有院落的基址上翻盖了自己的住宅,其建筑虽为新建,却也在一定程度上保留了原有的院落空间格局。
驿站典范 古韵犹存——鸡鸣驿村
邮驿事业的兴盛和发展,围绕驿馆建设,造就了鸡鸣山驿。如今的驿城承载着邮驿厚重的发展历史,驿馆的建筑格局,办公、居住方式,邮驿的管理,驿马的喂养等,成为珍贵的邮驿博物馆。为弘扬鸡鸣驿邮驿文化,邮电部于1995年曾专门发行过邮票。
鸡鸣驿还体现了深厚的地方民俗文化,其中民间传说故事众多,如关于鸡鸣山山名由来的系列传说、历代帝王登临鸡鸣山的故事以及泰山奶奶赐儿女、二郎担山、捉拿九花娘等传说,富有民间文学特色。此外,当地还有一些与宗教祭祀结合的戏曲表演,这些内容均体现了鸡鸣驿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近年来,怀来县委、县政府不断加大保护开发力度,累计完成投资近6亿元,实施了鸡鸣驿城文物抢修保护、鸡鸣驿历史文化名村保护、传统村落保护利用三大工程,并已成功举办了四届“中国怀来·鸡鸣驿邮驿文化旅游节”。 2001年6月25日,鸡鸣驿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2003年7月24日,鸡鸣驿城被世界文化遗产基金会确定为世界100处濒危遗址之一。2005年,鸡鸣驿再次入选世界濒危文化遗产。2005年11月,鸡鸣驿入选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第二批)。2012年12月,鸡鸣驿村评选为第一批国家级传统村落。2014年8月,“中国鸡鸣驿邮驿博物馆”和“驿文化主题邮局”正式在鸡鸣驿落成并向游人开放,先后有《蓝色的花》《大决战》等50多部影视作品在这里取景拍摄,成为我国北方重要的影视拍摄基地。
(摘选自《张家口传统村落》《宣化府志》等)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