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海盐、湖盐、低钠盐,到底买哪种?

2023-10-18 06:33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X科普工厂 

盐,作为生活中最常见的调味料,看似平凡无奇,实则对我们的健康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它不仅是烹饪美食的关键,更是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的重要元素。

然而,过量摄入盐分又会导致高血压、心血管疾病等健康问题。

那么,如何才能在享受美味的同时,确保我们的健康不受影响呢?今天我们请来专家为大家进行分析。

刘少伟 | 教授

■食品安全博士

■上海市食品安全研究会理事

■上海市食品学会食品安全专业委员会委员

食用盐该怎么买

它们有什么区别?

目前我国的食盐产品结构占比为:井矿盐87%、海盐10%、湖盐3%。

1

海盐

海盐是采用最古老的制盐方法,将海水引入盐田中,经过日晒、蒸发、结晶而成。

2

湖盐

湖盐又称“池盐”,由内陆的咸水湖或盐水湖湖水原料在盐田中晒制而成,单茶卡盐湖现有的盐,已经够全国人民吃70年了,并且盐湖的盐是可再生的。

3

岩盐

岩盐是氯化钠的矿物,是盐水在封闭的盆地蒸发,形成的盐矿床。

比如说“玫瑰盐” 又称“喜马拉雅盐”,颜色呈粉红色,价格会比其他食用盐贵,含天然铁元素和一些矿物质,因为它没有经过精制,所以保留了那些矿物质和颜色。

但即使如此,每克玫瑰盐中的铁、矿物质含量也仍然只有毫克量级,吸收率也无法保证,不建议通过食用盐的方式来补足微量元素和矿物质。

4

井盐

井盐是通过砖井获取低下,天然卤水蒸发而获得的盐。

5

竹盐

竹盐是将日晒盐装入三年生的竹子中,两端封上黄土,以松树为燃料经过高温煅烧后提炼的物质。

6

蒜盐、椒盐等香料盐

以盐为基础,综合了香料、草本植物或是其他调料,非常适合作为成品食物的最后调味使用,能够增加食物的美味程度,但要注意的是此类盐多数有保质期,通常为一年,建议在保质期内食用完。

7

加碘盐

即碘化食盐,碘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加碘食盐可有效控制缺碘型甲状腺肿大。绝大部分人群都应该适量食用加碘食盐。

8

未加碘盐

无碘盐是食盐中未加入碘化物成份的食盐,适合患有某些甲状腺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的人,因为摄入过量的碘会刺激分子生长,加重病情,一般建议地碘盐或无碘盐,具体应遵从医嘱。

9

低钠盐

是以碘盐为基础原料,再添加一定的氯化钾和硫酸镁,改善体内的钠离子、镁离子和钾离子的平衡状态,适合已经有高血压、心脏病等心血管疾病的人群,体力劳动者不建议食用。

警惕高“盐”值带来的伤害!

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高钠摄入作为高血压的重要诱因,会使心脑血管疾病发病与死亡的风险升高,增加脑卒中、冠心病、心血管疾病的死亡风险。

我们吃得盐太多了,根据中国居民营养状况调查:2012年中国18岁及以上居民人均每日烹调盐摄入量为10.5克,再加上通过加工食品摄入的盐以及食物本身固有的盐,中国居民实际盐摄入量估计在12克左右。

所以在去年,《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提高了“限盐”标准,建议11岁以上的中国居民每人每天摄入不超过5克的盐,比旧版指南限量的6克,减少了1克。

可能很多人觉得这很容易办到,但这个五克不单包含的是食用盐,还可能隐藏在你感觉不到咸的食物中。因为不是只有咸味的食物才含盐!

许多甜口的食品也含有盐,例如面包、果脯、冰激凌等,它们在制作过程中需要用盐来调味或腌制,一不小心就会使人吃盐过量,所以我们一定要注意识别,购买时可以查看食品包装上的营养成分表,重点关注"钠"的含量:如果发现钠含量较高,则食品含盐量较高,尽量少买。

摄盐量应该怎么计算?

从化学的角度来说,食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NaCl]。因此,限盐的本质其实就是限钠[Na]。

钠和食盐的换算公式:

食盐(g)=钠(g)×2.54

以这一款酱油所含的标签为例:

我们可以估算15毫升(一汤匙)酱油中钠盐的含量:1.238×2.5≈3.095(克)。这已经超过了日推荐量的一半!

如果在做菜时,豪迈的直接一汤匙放进去,此刻是不是有点慌张,无形中吃了多少“隐形盐”!

除了购买食品时注意阅读营养成分表,选择钠含量低的食品外,还有三点减盐技巧可以供大家参考:

1

烹调多用白灼等方法

烹调时多用白灼、水煮等方法代替浓油赤酱,也可用醋、柠檬汁等酸味调味汁,替代一部分盐和酱油,减盐的同时也可以改善食物口感。

2

等菜肴快出锅再加盐

等菜肴快出锅时关火再加盐,让盐附着于食物和菜肴表面,来不及渗入内部,咸味足够却减少了盐量。

3

减盐需要循序渐进

减盐需要循序渐进,让味蕾感受和适应不同食物的自然风味,对咸味的需求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降低。

当然最重要的是: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