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圆桌|从上博东馆谈起,看公共艺术如何为博物馆赋能?

澎湃新闻记者 陈若茜
2023-10-15 18:28
来源:澎湃新闻
艺术评论 >
字号

上海博物馆东馆建设吸引了全世界的关注。为提升上博东馆空间环境水准,打造上博东馆文化艺术品牌,上海博物馆东馆公共艺术全球征集大赛于今年6月正式启动,目前已收到超过500份来自世界各地的作品方案。

10月14日,由上海博物馆和上海大学主办、上海市公共艺术协同创新中心承办的“上海博物馆东馆公共艺术全球征集大赛‘卓越城市建设与公共艺术论坛’暨学术委员会会议”在上海大学延长校区举行。与会的各领域专家通过“头脑风暴”的方式,为上博东馆公共艺术的遴选与新馆建设提供更多思路和发展方向。

据悉,上海博物馆从今年6月开始面向全球邀请艺术家与艺术团队,以上海博物馆东馆若干选定区域为对象,创作一系列代表城市新文化、新理念、新创意的公共艺术作品,以展现公共艺术精神,赓续上海博物馆文脉,塑造城市品格,彰显全球智慧。自启动以来,大赛得到了国内外艺术家和艺术团体的广泛关注和积极参与,吸引了国内外38所美术院校和设计专业院校、33家艺术协会和机构、60余家规划和建筑专业公司参与,目前已收到超过500份来自世界各地的作品方案。

论坛围绕“与博物馆对话:公共艺术的当代价值”“作为城市地标的博物馆与公共艺术”等议题,来自各领域的专家分享了国内外公共艺术赋能卓越城市博物馆建设的经验和成功案例。

“卓越城市建设与公共艺术论坛”

博物馆公共艺术实践的“它山之石”

设计理论和设计史专家、上海科技大学创意与艺术学院副院长王受之谈到,近些年来,中西方的当代美术馆在建筑设计和其中公共艺术的关系上呈现两个趋向,第一个趋向是把博物馆做成公共艺术。最典型的例子是西班牙设计师卡拉特拉瓦设计的密尔沃基美术博物馆(Milwaukee Art Museum)和美国加州建筑师弗兰克·盖里(Frank O.Gehry)设计的毕尔巴鄂古根海姆美术馆(Museo Guggenheim Bilbao),前者宛如一只鸟的羽毛片造型,随着拉索牵引,会随时跟着阳光调整角度;后者是解构主义建筑的代表作。两座建筑物都非常精彩,本身就是公共艺术。不过这类博物馆也存在相应的一些问题,比如展线比较小,无法办大展,观众容易将注意力放在馆舍本身,忽略博物馆的展品和藏品。还有一些博物馆是用旧建筑改造的,比如英国泰特现代美术馆、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这是前几年比较流行的两种趋向。

密尔沃基美术博物馆(Milwaukee Art Museum)

毕尔巴鄂古根海姆美术馆(Museo Guggenheim Bilbao)

近年来,场馆建设的观念发生了很大改变,最显著的就是把建筑逐步收回,做成比较冷静的展示空间,上海在这方面走在全国前列,其中一个标志是让·努维尔设计的浦东美术馆,代表了当代博物馆新的走向,它变成一个盒子,非常简单。“我们下一步应该怎么去做博物馆,既保持博物馆多元化,但是也能够给展品有足够的展示空间和注意力,我觉得这个很重要。”王受之说。

中国美术学院原副院长、设计史学者杭间提到,博物馆的公共艺术首先要考虑博物馆的使命,重视场所精神和公共艺术之间的关系。“上海博物馆是一家以中国古代艺术为主的博物馆,在新馆这样一个现代空间里,到底需要一种什么样的公共艺术?首先需要思考博物馆的使命,才能够展开对上海博物馆东馆公共艺术的考虑。”

中国美术学院民艺博物馆

论坛中他提到了中国美术学院的四家博物馆,像隈研吾设计的民艺馆,这个展览空间是东方风格的建筑空间,其定位为中国传统器物和中国传统造物生活为核心的展陈空间;阿尔瓦罗·西扎设计的中国国际设计博物馆是基于包豪斯的馆藏,它呈现的是以包豪斯为发端的现代主义设计主张和风格之间的关系,可以看到它的展陈空间完全是功能性的;潘天寿纪念馆是中国书画的传习空间,以潘天寿故居改造而成,是中国浙江民居风格的空间,其室内布置与展陈也与其空间相吻合。

中国国际设计博物馆

杭间表示,今天的艺术博物馆已经发生新的价值转向,由此产生的新的展览叙事也跟过去的趋势完全不同。“上海博物馆东馆能够进行公共艺术的征集,我也希望把公共艺术的征集变为系统化的行为,而不仅仅是公共作品的征集。”

日本东京艺术大学名誉教授、热海山口美术馆馆长保科丰巳介绍了有关日本的美术馆和博物馆公共艺术的展示类型,希望对中国的城市博物馆建设有所启发。

金泽21世纪美术馆

他提到日本有三大公共艺术展示类型。第一种类型是国立美术馆、博物馆以及县立的美术馆、博物馆中的公共艺术,在这些具有历史性的美术馆中,通常放置的是非常雕塑式或纪念碑式的公共艺术作品;第二种类型是地方美术馆,尤其指距离东京、京都、大阪等城市很远的地方美术馆,比如青森县美术馆、十和田美术馆、金泽21世纪美术馆和观光类的箱根美术馆,这类美术馆首先考虑了建筑与美术馆的结合度,试图建设吸引游客来地方观赏的独特美术馆建筑。这类美术馆在实施建设时,更注重建筑本身即是艺术作品,以及室外公共艺术创作与建筑物的缠绕关系。第三种类型是指那些专门收藏独特美术工艺品的美术馆和博物馆,通常它们会根据美术馆独特的主题进行室外公共艺术陈列,将与主题相契合的作品与美术馆周围环境相融合的方式进行展示。“将公共艺术与建筑相融合,以总体的、整个场所的视角来进行艺术创作,一并将生活本身视为一种艺术。”保科丰巳说。

十和田美术馆

博物馆需要怎样的公共艺术?

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方世忠在发言中表示,希望本次公共艺术全球征集活动能够推出更多吸引人、感染人、滋养人的公共艺术作品,赋能上海博物馆之都建设,树立起全球公共艺术的“风向标”,打造成上海城市形象的“金名片”。上海博物馆馆长褚晓波希望最终遴选出的公共艺术作品是能“反映上博历史文脉、契合上海城市精神与时代风貌”。

上海博物馆东馆中央开幕式大厅(效果图)

“作为评委我们对博物馆公共艺术的定位以及它的功能要有一个判断。博物馆的公共艺术首先要区别于一般城市空间的公共艺术,也要区别于社区公共文化类的公共艺术。人们走进博物馆不单是为了了解昨天的历史,也是为了开启对未来的憧憬和想象,希望公共艺术成为链接城市过去文脉与未来想象的纽带。”国际公共艺术协会副主席、上海大学国际公共艺术研究院院长汪大伟对澎湃新闻表示。

会议现场

上海艺术摄影协会副会长、艺评人徐明松表示,城市公共艺术的介入,不止于博物馆建筑体的附丽,而是博物馆文化的一部分。因而,上博东馆的公共艺术要表现为有着大众性和参与性的社会特征,这样才是实现公共艺术人文关怀的途径和价值,要体现中华美学精神,坚持“在地性”(Site specific art)原则的当下表达,某种程度上还要反映和匹配于这个新技术时代的表征。

上博东馆效果图

中国美术学院雕塑与公共艺术学院教授沈烈毅、艺术家方振宁等人则从艺术家个体对公共艺术的实践阐述了他们对博物馆与公共艺术的关系的看法。

此次征集大赛学委会主席,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许江也谈到了当下公共艺术品存在的问题。他认为公共艺术项目创作要警惕功利性、图解化的倾向和装饰性的、似是而非的文化碎片拼合,他希望遴选出的优秀的公共艺术创作让上博东馆生辉,让优质的公共艺术与优秀的传统经典比肩。

主办方表示,上海博物馆东馆公共艺术全球征集大赛,不仅为多样性的创意、多元的艺术理想提供了表达空间,更重要的是,希望通过公共艺术的方式吸引到更多的公众参与城市公共文化活动,共同塑造城市精神,为卓越城市建设贡献不同的力量。

 

    责任编辑:黄松
    图片编辑:张颖
    校对:施鋆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